年中行事

漢族民間有一種集體性習俗,必須做傳承行事,也就是年中行事。
年中行事就是在農曆年中的有關歲時、歲事、時節、月令、時令等各方面的行為習俗。它與人民民眾的時季意識有很深的關係。
直江廣治在《中國民俗學》記載北平(即北京)的年中行事:
一月
一日:拜天地,祭祖先。貼春聯、鬥神。
二日:祭財神。
八日:順興日,祭諸星之神。
十五日:上元節(十三——十七為燈節)。
二月
一日:太陽生日,做太陽雞蛋糕。
二日:龍抬頭。
三月
清明節,掃墓,柳枝插於頭上。
三日:上巳節,出城踏青。
四月
八日:浴佛節,釋迦牟尼誕生日。
五月
五日:端午節,也稱端陽節,門前插菖蒲或艾,包粽子。
六月
六日:曬衣。
七月
七日:乞巧節,占卜縫衣手藝(女紅)之巧拙。
十五日:中元節,祭祖先。
八月
十五日:中秋節,吃月餅。
九月
九日:重陽節,登高。
十月
一日:送寒衣,為死者送冬衣。
十五日:下元節
十一月
十五日:冬至,祭祖先。
十二月
八日:吃臘八粥。
廿三日:送灶神。
三十日:除夕,夜半迎諸神。
該書又記載安徽省壽春縣的年中行事:
一月
一日:拜天地,祭祖先。插桃符於門上。
四日:祭財神。
五日:五忙日,不得動土。
九日:婦女迎紫姑神,占卜養蠶。
十四日——十六日:燈夕。
二月
二日:龍抬頭。
三月
清明節,掃墓,柳枝插於門上。
三日:到水邊禊祓
五月
五日:端陽節
夏至:燃菊成灰,防麥蠹。
六月
六日:曬衣。
七月
七日:乞巧節
十五日:鬼節,祭祖先。
八月
十五日:中秋節
九月
九日:重陽節
十月
一日:送寒衣。
十二月
廿三日:送灶神。
三十日:除夕,夜半迎諸神。
這大概可以代表我國廣大城鄉的年中行事習俗的一般情況。
兩相比較,城市、農村根據各自的生產生活情況,年中行事雖各有取捨、著重,但在總的習俗上,卻是極為相似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