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施肥

平衡施肥是指綜合運用現代農業科技成果,依據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特性與肥料效應,在施用有機肥的基礎上,合理確定氮、磷、鉀和中、微量元素的適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應的一種科學施肥技術。

化肥施用技術的發展,經歷了由施用單一元素肥料到多元素肥料配合施用、由經驗配方施肥到測土配方施肥的技術進步過程。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化肥施用要講究科學。做到配比合理。施量過少,達不到應有的增產效果;施肥過量,不僅是浪費,還污染土壤。肥料元素之間也互相影響,比如:磷肥不足,影響氮的肥效;鉀肥施用過量,容易導致缺鋅。那么,科學施肥要求這么高,到底怎樣才能掌握好呢?這就要求依靠現代先進的平衡施肥技術。
一、平衡施肥的概念

平衡施肥技術,就是測土配方施肥,國際上通稱平衡施肥。是綜合運用現代農業科技成果,依據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特性與肥料效應,在施用有機肥的基礎上,合理確定氮、磷、鉀和中、微量元素的適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應的科學施肥技術。
過去我們把這項技術叫做測土配方施肥,是從技術方法上命名的。簡單概括,一是測土,取土樣測定土壤養分含量;二是配方,經過對土壤的養分診斷,按照莊稼需要的營養“開出藥方、按方配藥”;三是合理施肥,就是在農業科技人員指導下科學施用配方肥。這種命名方法通俗易懂、一目了然。
二、平衡施肥技術體系
1.施肥體系:一是有機肥料與無機肥料的配合,可以緩急相濟、揚長避短、相互補充,既可以及時滿足作物生育期對養分的需要,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增產增收,又能促進微生物活動,改善作物營養條件,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二是無機肥料中氮、磷、鉀肥和中微量元素的相互配合,將肥料三要素配比合理,防止偏施某一種肥料,出現施肥效果差,甚至產生副作用的現象。
2.肥料施用:平衡施肥在根據土壤條件和作物的營養特點選好肥料種類、最適宜用量和配比的基礎上,還要考慮配方的實施。即肥料在各個生育期內的適宜用量和分配比例,發揮肥料最大利用率。(1)一般生育期短的作物在肥料分配上應以基肥為主,追肥早施,而生育期長的作物加大追肥比例,分次施肥。在追肥中,首先要考慮作物營養臨界期和最大效率期,保證肥料適時有效地被作物利用。(2)粘質土壤宜採用重基肥、早追肥(前促後控)的施肥方式,以避免後期貪青。沙質土壤採取追肥為主的“少吃多餐”施肥方式,防止後期脫肥。壤質土採用基追並重的方式,以防後期脫肥,保持均衡增長。(3)不同營養元素,施肥方式不同。氮肥:在施肥上應強調基肥和追肥兩種方,其中總用量的30%—40%作基肥、70%—6O%在生育期作追肥。磷肥:當季作物的磷肥作基肥,一次集中施用,輪作要把磷肥分配到對磷最敏感的作物上。鉀肥:當季作物施用鉀,一般宜全部作基肥。特別是生育期短的作物。鉀肥的施用應儘量早施。重施基肥。看苗提早追肥。
三、平衡施肥的基本原理
配方施肥科學合理。就是因為它能夠充分發揮其增產、增質、培肥地力的作用。如果施肥配方不合理,不僅經濟效益低下,還會對土壤帶來不良影響。因此,配方施肥必須有理論指導,某些學說正確地反映了社會實踐中客觀存的規律,至今仍然是指導配方施肥的基本原理。
1.養分歸還學說
也叫養分補償學說。是19世紀德國化學家李比希提出的,他是第一個試圖用化學測試手段探索土壤養分的科學家。主要論點是:作物從土壤中吸收帶走養分,使土壤中的養分越來越少。因此,要恢復地力,就必須向土壤施加養分。而且他還提出了“礦質養分”原理,首先確定了氮、磷、鉀3種元素是作物普遍需要而土壤不足的養分。至今,測土施肥科學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目前世界各經濟已開發國家,測土施肥已成為一面常規的農業技術措施。
2.最小養分律
這也是李比希在試驗的基礎上最早提出的。他說“某種元素的完全缺少或含量不足可能阻礙其他養分的功效,甚至減少其他養分的作用”。最小養分律是指作物產量的高低受作物最敏感缺乏養分制約,在一定程式上產量隨這種養分的增減而變化。它的中心意思是:植物生長發育吸收的各種養分,但是決定植物產量的卻是土壤中那個相對含量最小的養分。為了更好的理解最小養分律的涵義,人們常以木製水桶加以圖解,貯水桶是由多個木板組成,每一個木板代表著作物生長發育所需一種養分,當由一個木板(養
分)比較低時,那么其貯水量(產量)也只有貯到與最低木板的刻度。
3.報酬遞減律
報酬遞減律最早是作為經濟法則提出來的。其內涵是:在其他技術條件(如灌溉、品種、耕作等)相對穩定的前提下,隨著施肥量的逐漸增加,作物產量也隨著增加。當施肥量超過一定限度後,再增加施肥量,反而還會造成農作物減產。
4.因子綜合作用律
據統計,作物增產措施施肥占32%,品種占17%,灌溉2%,機械化占13%,其他占10%,因此配方施肥應與其他高產栽培措施緊密結合,才能發揮出應有的增產效益。在肥料養分之間,也應該相互配合施用,這樣才能產生養分之間的綜合促進作用。
四、平衡施肥的意義
生產實踐證明:平衡施肥的推廣套用,改變了以往盲目施肥為定量施肥,同時也改變了單一施肥為:以有機肥為基礎、氮磷鉀等多種元素配合施用,特別是對化肥結構調整起著更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由單元素化肥品種,發展為兩元素複合肥,及至多元素複合肥和作物專用肥。比如,配方肥(BB肥)或復混肥的科技含量高,施用方便,土壤污染少,深受農民歡迎。配方施肥在農業生產上實現了增產、改善農產品品質、節肥、增收和平衡土壤養分等顯著效果,具體有以下四個方面好處:
一是平衡施肥可以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目前我國化肥利用率仍比較低,平均利用率在35%左右,比世界發達農業國家低10個百分點左右,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潛力很大。
二是平衡施肥可以降低農業生產成本。進入市場經濟以後,特別是由短缺農業轉向農產品剩餘,出現農產品買方市場以後農業生產發生了歷史性轉折,即由數量型農業轉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農民增收為目標的效益型農業。這樣,如何實現農業節本增效。就是生產中首先要考慮的大問題。搞好平衡施肥,提高用肥的科學水平,是節約農業成本的關健措施。
三是平衡施肥增產增收效果明顯。通過平衡施肥,滿足了農作物對各營養元素的需求,使得農作物能夠正常地生長發育,從而獲得理想的產量和效益。據大量試驗、示範得出的結論,在等量肥料投入的情況下,採用平衡施肥技術,一般可增產10%左右。
四是平衡施肥有利於農產品質量。我國加入WTO以後,農業受到衝擊非常大,主要原因就是我們的農產品質量較差。質量差的原因較多,如品種、自然條件等,肥料施用不合理也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平衡施肥既滿足了農作物對營養元素的需求,使之正常發育,完全成熟,提高了農產品的質量,又沒有剩餘,避免了肥料浪費,減少土壤污染。

參考文獻:什麼是平衡施肥(技術)[J],農業新技術,2005,2:6-7.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