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當湖第一橋

平湖當湖第一橋

平湖城關的“當湖第一橋”位於城關鎮西門安吉弄北口,為三孔環形石拱橋,南北跨於市河上,西接直通嘉興的漢塘河,橋柱中有一楹聯為:“湖來拓水一聲臚唱冠鰲舉”、“影接梯雲萬里程開騰驥足”。頗為生動地點出了此橋東通當湖(即今之東湖)、西濟漢塘的交通特點。據地方志記載,此橋“俗呼三環洞橋,鹹豐已未重建,改名當湖第一橋”。細細算來,它當有百多年的歷史了。

流傳歷史

當湖第一橋 當湖第一橋

在平湖前進鄉西南馬廄古鎮,至今留有一座雄偉的石拱大橋——馬廟大橋,它更具一番風韻。橋體為三拱,全長27米,南北石級各為三十七級。據光緒版《平湖縣誌》記載:“馬廄廟橋:光緒年間重修”。又曰“馬廄廟,在縣南一十五里里,俗傳(齊)景公養馬之所,固名馬廄。”今天遺存的馬廄廟大橋是“民國十八年春,里人重建”的。大橋橋柱上楹聯有八條。西面的楹刻是:“揚帆東駛檉聯三泖口,萬狩渡景公廟至今稱馬廄,西區沿大易塘終古屬趙涇,驅車南望遙指九峰巔。”很形象地說出了古橋的悠久歷史和交通作用。就在這古橋附近,1982年平湖縣考古調查時,發現有12萬平方米左右的商周時代的古文化遺址。這與古橋形成了一種相互映襯的滄桑歷史,據考古資料記載,位於嘉興洪合鎮鄉下的國界橋更如一位歷史老人向人民講述著春秋。國界橋的橋名流傳悠久,它是春秋時代吳越兩國分界處,故得名。

結構

此橋結構是石柱平板抬梁式平橋。在橋兩邊橋門洞內鑿有石像二尊,北為吳王,南為越王。它對研究吳越春秋史地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又如坐落在嘉善陶莊鎮北、跨越於柳溪河上的流慶橋,也歷史悠久。當地現稱此橋為八字橋。據《嘉善縣誌》記載:流慶橋即永慶橋,宋陶大猷重建。在橋南墩西側有一石灰岩,上刻有“乾隆六十年重修”的字跡。此橋是一座單孔石拱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