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縣平安文化城市地標

平安縣平安文化城市地標

平安縣平安文化城市地標,平安縣地處青海省東北部湟水河中游流域南岸。縣城是海東地委、行署所在地。全縣共轄5鄉3鎮、111個行政村和5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12.3萬。

概述

平安縣地處青海省東北部湟水河中游流域南岸。縣城是海東地委、行署所在地。全縣共轄5鄉3鎮(5個回族鄉)、111個行政村和5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12.3萬,其中城鎮人口近5萬人。全縣總面積769平方公里,城區面積7平方公里。境內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土、蒙等14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占全縣總人口的24%。境內擁有富硒、鎳鐵礦、鈣芒硝礦、金礦、石膏礦等多種高品位、高工業開發價值的物產資源。境內有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受戒地夏宗寺,省級文物單位、西北地區特色建築洪水泉清真寺(正在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等遠近聞名。
平安縣城市建設自2005年以來步入了快車道,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快速發展,成為全省州縣城市建設的佼佼者。受到了各級領導及廣大人民民眾的表揚稱譽,獲得了國家建設部授予的“全國城市管理先進集體”、青海省建設廳授予的“青海省園林縣城”、海東行署授予的“縣城基礎設施先進單位”、“城鎮綜合整治項目建設先進單位”等殊榮。城市建設中突出了以打造平安品牌為特點的城市標誌性建築。
以打造平安品牌為特點的城市標誌性建築分別形成了平安文化長廊、平安大道、平安門、平安廣場平安鼎、平安亭、平安鍾、平安泉水八大平安品牌。
平安縣旅遊開發,以平安品牌為主要內容。通過八大平安品牌景點的建設,領略平安秀美幽雅的山川、迷人的景色、古老悠久的歷史和鼎新的平安城市面貌。截至目前,僅縣城平安鎮的綠化覆蓋面積達162.4公頃,綠化覆蓋率由2002年的16.67%達到2008年的23.2%;綠地面積達151.9公頃,綠地率達21.7%,公共綠地面積26.44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5.29平方米。

景點

平安縣八大平安品牌景點:平安文化長廊、平安大道、平安門、平安廣場、平安鼎、平安亭、平安鍾、平安泉水。

平安縣平安門

平安縣平安門建設工程位於平安縣城泉水溝西、一七四專用鐵路東、蘭青路南、北側,占地面積2.47公頃。其中(南側12000m2,北側12700m2),總占地面積24700m2。該工程總投資1746.08萬元,其中征地拆遷費為560萬元。平安門廣場以“平安門”、“平安鍾”、“平安泉水”、“平安亭”為主題,突出展現城市入口區的形象,集中展現西北高原的文化、景觀、生態特色。
平安門是海東地區及青海省的東入口。平安門建設工程於2006年10月30日開工建設,於2008年1月21日竣工交付使用。按設計檔案要求和施工契約約定完成廣場磚鋪裝、游步道鋪裝、廁所、噴灌管道安裝、電纜敷設和照明燈具安裝、綠化等建設內容。 工程建設以“平安門”為核心,南側以“平安泉水”、“平安鍾”為休閒綠地主骨架,北側以“民俗展館”、“民俗主題雕塑”為主要建設內容,利用現有泉水、塑山瀑布將水引入人工湖中,形成自然流淌的清泉水面。
平安縣平安門廣場包含了平安縣八大平安品牌的其中之四:平安門、平安亭、平安鍾、平安泉水。

平安文化長廊

青海省平安縣白沈溝河平安文化長廊建設工程位於平西高速公路平安匝道和平化路西側、白沈溝河東岸、楊家橋至鐵路範圍內,綠地占地面積15400平方米(其中北側8800平方米、南側6600平方米);平互路口綠地位於蘭青路與平互路交叉口,占地面積3800平方米。經規劃設計,種植草坪、灌木等12982平方米(其中白沈溝河東岸休閒綠地北側6196平方米、南側4036平方米、平互路口綠地2750平方米),栽種喬木1059棵、修建運動場地及兒童樂園2150平方米、鋪裝人行道1218平方米、安裝平安標誌及雕塑共28個、修建管理用房110平方米、安裝仿漢白玉欄桿288米、拱橋1座、修建木亭1座,設定景觀石、安裝庭院燈127盞、噴灌設施99個。
平安文化長廊工程總投資1012萬元,其中征地拆遷費用495萬元,土建工程423萬元,綠化工程94萬元。平安文化長廊於2007年5月20日開工建設,完成土方回填5000立方米,人行道及場地地面鋪裝200平方米、槳砌石擋牆450立方米、欄桿安裝70米,公共廁所1座、景觀廊架等工程,於2008年1月21日竣工。
平安文化長廊工程包含了平安縣八大平安品牌景點的其中之三:平安文化長廊、平安大道、平安鼎。

平安廣場

平安縣平安廣場就是平安驛火車站廣場。位於青海省平安縣城關鎮,郵政編碼810600。平安驛火車站建於1959年。離蘭州站185公里,離西寧站31公里,隸屬青藏鐵路公司管轄。現為三等站。客運:辦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託運。貨運:辦理整車、零擔貨物發到;不辦理危險貨物發到。
平安縣平安廣場經常舉辦民眾文化活動、民間小調等文體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觀看。平安縣平安廣場上夜晚的舞蹈豐富多彩,有時尚的現代舞、古樸的民族舞,還有拉丁舞、印度舞等,這些各樣的舞蹈滿足了不同舞蹈愛好者的需求,頗受大家的歡迎。晚上10點,可還有許多居民和附近村民,有的在唱歌,有的在跳舞,民眾文化生活異彩紛呈。

古驛平安和唐蕃古道

古驛平安是古代內地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南線重鎮之一

古驛平安和唐蕃古道古驛平安和唐蕃古道
,亦為赴西藏“唐蕃古道”的重要驛站。
昔日的安夷,今日的平安,是我們偉大祖國美麗富饒的一角,在波瀾起伏的歷史長河中,這塊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資源豐富、景色怡人的土地,在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越發顯得生機勃勃。
古驛平安小鎮位於青海東部,居湟水河中游,東鄰樂都,西與省會西寧毗鄰,南接化隆,北與互助隔河相望。1979年5月建縣以來,經過30多年的建設,古驛平安小鎮已成為海東地區政治、經濟、信息、文化的中心。
平安驛是唐蕃古道的重要驛站。唐蕃古道是橫貫我國西部, 跨越舉世聞名的“世界屋脊”,聯通我國西南的友好鄰邦的“黃金路”,故亦有“絲綢南路”之稱。唐蕃古道被稱為中國古代三大通道之一,是藏漢友好的見證,是唐朝與吐蕃之間的貿易往來要道,是中國七大奇蹟,更是一條承載漢藏交好、科技文化傳播的“文化運河”。至今在古道經過的許多地方,仍然矗立著人們曾經修建的驛站、城池、村舍和古寺廟,遺留著人們時代創造的燦爛文化。有研究者這樣說:“它像一條長虹,將藏漢人民緊緊連在一起。” 是漢藏友好的歷史見證,被譽為是民族團結的《千年平安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