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壩縣馬場鎮

平壩縣馬場鎮

平壩縣馬場建場於公元1621年,距今已有393年歷史,當時由“曾周”兩姓辟場,每逢農曆“馬”日趕場,故名“曾周馬場”。解放前是貴州四大名場之一。1991年拆鄉建鎮後為鎮政府所在地,與清鎮市、花溪區和長順縣相毗鄰。貴煙公路、貴廣公路、貴昆鐵路及株六複線穿境而過。距省城貴陽46公里,平壩縣20公里,距黃果樹瀑布64公里,是全鎮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基本情況

境內有新藝機械廠、羊艾農場、六0一庫等六家中央、省屬廠場。全鎮行政區域面積182.88平方公里,轄1個居委會、28個行政村(其中一類村7個,二類村8個)260個村民組。全鎮總戶數14686戶、48673人。全鎮耕地面積40949畝,其中田21462畝,土19445畝,農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為主。特產主要有林卡辣椒、川心大蒜、栗木西瓜、新院烤菸、洋塘葡萄、栗木村青松組蛋雞等。

基礎設施

1998年,馬場鎮被貴州省建設廳列為全省“雙百”小城鎮建設試點以來,鎮黨委、政府搶抓機遇,銳意改革,多渠道籌集資金,先後興建和擴建河心公園、烈士陵園、精神文明活動中心、農貿市場和辣椒大蒜批發市場、客車站、農業培訓中心大樓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積極抓好集鎮綠化、美化工程;大力治理“髒、亂、差”;實施“亮麗工程”,在主要街道安裝60餘盞路燈;對集鎮主幹道及至馬場中學的道路進行水泥硬化;改造閉路電視,實現光纖傳輸。通過項目形式,大力改善農村生活用水用電、改圈改廁改廚;加強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通信網路;不斷推進村莊建設規劃和人居環境治理,加強農村污水、垃圾處理。

農業狀況

馬場鎮耕地總面積40949畝,其中田21462畝,土19445畝。全年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均勻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土地類型為山區水稻田,有著生態條件的多宜性和農業種養業的多樣性,適宜於農業綜合開發。馬場鎮農業以種植水稻、玉米、油菜為主。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增加農業產出和農民收入。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充分發揮農業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兩個作用”在特色農業上大做文章,尤其是林卡辣椒、川心大蒜、栗木西瓜、新院村的烤菸、栗木村蛋雞養殖、松林灰鵝、馬鞍能繁母豬等產業結構已初具規模,成為全鎮產業結構的亮點。目前,完成對林卡辣椒的商標註冊及成立了林卡香辣製品有限公司,商品已投入市場,2008年馬場鎮引進億達石油支撐劑工程項目。新村養牛,松林養鵝等項目已全面落實。在硬體設施上,鎮黨委、政府多方籌集資金,並藉助上級扶貧資金加強硬體設施建設。目前,村村通鄉村路、通電。從近幾年的統計數據來看,馬場鎮糧食產量均以5%左右的幅度持續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提高。

特色產業

農業產業

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馬場鎮積極最佳化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按照“政府引導、典型示範、市場運作、穩步發展”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農業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兩個作用”,在特色農業上大做文章,尤其是林卡辣椒、川心大蒜、栗木西瓜等產業結構已初見成效,成為全鎮產業結構的亮點。目前,完成對林卡辣椒的商標註冊並成立了林卡香辣製品有限公司,產品已投入市場。普貢、新院二元雜交豬養殖,新村養牛,松林養鵝,加禾、松林養羊等項目已初具規模。

林卡辣椒

主產於林卡片區等九個行政村,目前種植面積已超過萬畝,年產量達250萬公斤左右,現已被安順市列為具有規模型的辣椒產業化生產基地,計畫到2007年實現種植面積達13000畝。林卡辣椒具有色澤鮮紅、皮(肉)厚籽少、極富光澤、個頭大小適中、香辣共存的特點,是提煉紅油、加工辣椒製品的優質原料。

川心大蒜

主產於川心、林卡、平陽等八個行政村,目前種植面積達4000畝左右。川心大蒜具有蒜頭大且均勻、味純共存的特點,並含多種微量元素,是加工大蒜罐頭製品的上好原料。

栗木西瓜

主產於栗木村,種植面積上千畝。栗木西瓜具有皮薄、肉厚、籽少、爽口清甜的特點。形成 該特點的原因主要是當地良好的氣候、土質結構,特別是天然無污染的水源所決定的。

烤菸種植成為農民增收新亮點

2008年,我鎮大力實施“科技興煙”戰略,圍繞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上有新突破;把握時節、確保適時上有新突破;精心培育壯苗上有新突破;技術推廣、樣板帶動上有新突破;地膜栽培、質量上有新突破;生產投入、科技培訓上有新突破;烤菸管理模式上有新突破的工作目標;成立了鎮烤菸工作領導小組,配齊配強烤菸生產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加大對烤菸生產的投入力度,完善煙水配套工程,並對69戶菸農購買耕整機補貼10.35萬元,完成新院村煙水配套工程建設,輻射帶動四村、普貢、平寨、楓林等村民眾開展烤菸種植。2008年實現烤菸種植面積2150畝,完成收購數225000公斤,同比增長177%,產值達3235012.2元,戶均純收入18699.50元,菸葉質量大幅提升實現煙均價7.2元,在全市排名第一。

旅遊文化

近年來,馬場鎮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舉全鎮之力,加快開放、拓展市場、發展旅遊、形成產業,促進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經濟優勢、效益優勢轉化,旅遊產業的整體形象和市場競爭力得到全面提升。

高峰山

—卍華禪院

貴州佛教文化的發源地。位於貴州省平壩縣馬場鎮境內。貴昆鐵路、株六複線及貴煙公路從旁邊經過。距省城貴陽市50公里。從貴昆公路48公里處左轉2公里即到,是西南旅遊和避署勝地。禪院始建於明洪武初年(公元1360)。永樂十八年(1420)建文帝來到高峰山,在此修禪養性,寫下了《從亡傳》。現存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西來面壁”石刻即建文所書。禪院歷經明代的賞觀、清代的自然等諸代住持,曾幾度興盛,幾度衰落。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了塵和尚重振禪院。公元1944年慧海等佛教高僧在此創辦“西南佛學院”,從此高峰山-卍華禪院名揚天下。文革期間,殿宇佛像被毀,自然景觀遭到嚴重破壞。公元1992年8月重修。禪院建築格局為寺門、牌坊大殿、二殿天井、大雄寶殿和後殿。禪院群峰環繞,層巒疊翠,古木參天。著名景觀有“高峰八景”:獨印把關、平地煙霞、羅漢撞鐘、烏鴉早朝、玉屏夾道、怪石蟠龍、金滿斗、南天門。明代旅行家徐霞客遊覽至此,在其《遊記》中,讚嘆其“得天獨厚”。

克酬水鄉

位於貴州省平壩縣馬場鎮克酬水庫。距省城貴陽市48公里,縣城平壩30公里。從省會貴陽市乘車往長順縣方向48公里右轉200米即到。克酬水鄉是以水利工程為依託,民情風情為特色,在克酬水庫建立起來的集遊覽、觀光、會務、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綜合型旅遊度假區。度假區總體面積200100平方米,其中核心區面積185600平方米。由會務中心、水上樂園、天文台、休閒茅草屋等組成。度假區內樹木繁茂、碧波蕩漾、鳥語花香,令遊客流連忘返,不捨離去。度假區內設有遊樂場、燒烤房、娛樂中心,會餐大廳。克酬水鄉山清水秀,人傑地靈,遠離塵世的喧囂;純樸的布依米酒,熱情好客的苗家人,散發著誘人的民情氣息,給人以賞心悅目,猶有進入世外桃源的感覺,是遊人觀光賞景、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場邊村休閒旅遊度假山莊

1、旅遊發展史,場邊阿嶗民族風情旅遊村,苗族聚居,民風純樸,民俗傳承完整,民族文化底蘊深厚,環境與文化之搭配,形成了當地獨具一閣的休閒旅遊明珠。在1992年到2002年期間,曾一度吸引了不少遊客到此處旅遊,到此參觀阿嶗民族風情的遊客絡繹不絕。

2、旅遊發展前景,場邊村現有一民族風情山莊,傳統獨特的服飾、銀飾、古老民歌、舞蹈,歡快激情,風韻多姿的蘆笙舞,優美動聽的民歌,優揚渾厚的蕭筒曲,純情雅致的妹妹蕭,隨意變換的木葉、嗩吶等吸引了不少遊客。目前場邊村修建了一休閒、娛樂等為一體的避暑山莊,該山莊現設有停車場、住宿、傳統休閒、娛樂、餐引、茶藝等,環境優美,風格古樸、雅典的就餐環境,加之傳統手工釀製的醇香米酒及其各種傳統美食,可容納60個以下中小會議接待,該山莊還積極發展戶外探險活動,結合當地實際,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開展活動。將來還準備打造十里柳堤、茶文化區、農夫果園、農家菜園、水上娛樂等一系列活動。

工業

貴州新藝機械廠

新藝機械廠始建於1965年,是從事航空發動機葉片製造的專業化工廠。為中國500家大型交通運輸設備製造企業之一。工廠地處中國貴州省平壩縣境內,北瀕風景秀麗的紅楓湖,南傍滇黔鐵路、公路幹線,交通方便。工廠占地面積103萬平方米,各類建築總面積25萬平方米,擁有固定資產原值1.6億元,各種設備、儀器近2000台套。現有職工3700餘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800餘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140餘人。 工廠以發展和套用新技術、新工藝著稱。精密鑄造技術和鍛造技術是企業的兩大優勢。建有國內最大的精密鑄造葉片和定向結晶葉片生產線,並具備有單晶產品的鑄造技術能力。同時還具有國內最大的葉片鍛造及葉片機械加工生產能力。可靠的產品質量,倍受用戶青睞,目前與國內外多家航空發動機製造企業及其它行業的有關企業建立了廣泛的業務關係。 工廠有良好的管理素質和健全的質保體系,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是中國首批“一級計量單位”,榮獲過省部級質量管理先進單位,國家計量先進單位,國家二級企業,省級“重契約,守信用”單位,中國明星企業,銀行評價“三A”級企業等許多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