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大押

平和大押

平和大押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均禾墟歷史街區上,是廣東省最完整的當鋪建築,擁有82年歷史。平和大押整個建築坐東面西,面闊24.72米,縱深40.59米,占地面積達到1003多平方米。是廣州街坊又有休閒的好去處。

基本信息

簡介

平和大押平和大押
平和大押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均禾墟歷史街區上,是廣東省最完整的當鋪建築,擁有82年歷史。據悉,白雲區有關部門著手將“當年廣州最豪華當鋪”的“平和大押”改造成商業博物館,屆時均禾墟歷史街區將再現昔日騎樓商業街,廣州街坊又有休閒的好去處。
平和大押整個建築坐東面西,面闊24.72米,縱深40.59米,占地面積達到1003多平方米。

發展歷史

這樣一座花3萬兩白銀興建的“平和大押”豪華的當鋪當年是如何落戶於至今還是略顯偏遠的白雲區均禾的呢?
就得從1915年開始說起,那一年廣州遭遇特大水災,歷史上又稱“乙卯年大水”,大洪水沖毀了原大朗附近的橋頭市墟市,附近鄉民盼望就近能建一個新墟市進行貿易,當地鄉紳等合議,決定選址在均禾石馬村重建墟市。
在1918年開始動工建設商鋪,規模相當宏大,有橫街三條、直街五條、碼頭三個,總占地面積達到4萬多平方米。整個墟市的規劃和建築設計是由上海請來的建築大師負責,所以商鋪融入了舊上海的多種建築元素。
1928年由在上海開店做生意的石馬村人袁梓文投入3萬兩白銀,興建“平和押”,典當業務範圍除收押金、銀、珠寶、古玩字畫和日用品衣物外,還兼營機器、原料、貨物等押放業務。
由一座天橋連線了鋪面大廳和后座碉樓狀倉庫,現今見到的水泥天橋是後來修改的,過去是一座隨時起落的吊橋,平時將吊橋收起,自家人需要時隨時將橋面放下,主要用作防守。而如今橋底下已經乾涸,當年這裡面都是水,相當於護城河的作用,以防偷盜。
經過天橋,就是碉樓狀倉庫。在環繞倉庫四壁,最為顯眼的還有一個個小窗。小窗有108個,規格一樣,寬0.40米、高0.65米。小窗除作採光之用,其實主要用來瞭望和射擊之用。
在第6層屋頂四個角位各設有外凸圓柱形鋼筋水泥結構瞭望塔,塔高1.75米,進口處寬0.57米,深度剛好容納一個人。每個瞭望塔面向3個方向開出3個又高又窄的視窗,上方還有一個270度觀察台。
據說,這也是現今廣東唯一發現有獨特角位的瞭望口。在四坡頂瓦面遮擋下的天台“口”字形厚牆頂,還擱置著99塊百斤重的不規則大青石。大青石是當鋪守護的最後一招,遇上土匪打劫,從空中擲下大塊亂石,是退守的有效武器。
站在瞭望塔其間,周邊近千米地面情況一目了然。在頂層地面,修築有一個儲水量約為1.2噸的長方體蓄水池,用於消防等急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