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航道整治

平原航道整治

平原航道整治是在平原河流上修建整治建築物,調整河床與水流以改善航道航行條件的措施。平原河流上航道整治的主要對象是淺灘。要達到整治的目的,必須進行淺灘演變分析,以了解淺灘的成因和發展趨勢,從而確定整治原則和相應的工程措施。

平原航道整治

正文

在平原河流上修建整治建築物,調整河床與水流以改善航道航行條件的措施。平原河流上航道整治的主要對象是淺灘。要達到整治的目的,必須進行淺灘演變分析,以了解淺灘的成因和發展趨勢,從而確定整治原則和相應的工程措施。

平原航道整治平原航道整治
整治原則和措施 順應河勢,因勢利導,以航行條件優良的河段形態和尺度為依據,常常會收到良好的整治效果。經整治而改善航行條件是河流綜合利用的一部分,它不應給其他用水部門帶來不利。對於不同類型淺灘常採用以下整治措施。①正常淺灘整治:河流形態較好,一般情況下不礙航,只有在枯水多沙年份才可能出淺時,採用臨時性疏浚措施比較經濟;河道有變壞趨勢時,如凹岸過度沖刷、邊灘下移及上下兩深槽間的過渡段太長等,應及時加以防護和調整。②交錯淺灘整治:它的上下深槽交錯,其中下深槽與上深槽交錯的部分稱為倒套。有流向倒套的橫向水流(圖1),使淺灘上的水流分散,航深不足。應採取堵塞倒套,抬高和固定邊灘的措施(圖2)。③複式淺灘整治:它的上下淺灘相互影響,有共同的中間深槽並與上下深槽交錯。整治時應將上下深槽共同考慮,可固定抬高上、中、下邊灘並堵塞倒套。④散灘整治:沒有明顯的深槽與邊灘,應根據上下遊河段的河勢,規劃出一條正常彎曲的整治線,通過丁壩等整治建築物,將散亂沙體促淤形成邊灘,以固定河勢,引導水流集中沖刷航槽。⑤汊道淺灘整治:在汊道進口處有淺灘,可建丁壩束水;出口處有淺灘,可建島尾壩或島尾壩加丁壩(圖3),以減少水流相互衝擊產生的泥沙淤積,並可束水以增加航深;汊道內的淺灘可仿照上述單一河道淺灘的整治方法。若汊道中流量不足時,通常在非通航的汊道上建鎖壩等工程,以增加通航汊道的流量。⑥支流河口淺灘整治:多用分水堤使兩股水流平順相交。⑦湖區淺灘整治:航道受風浪影響大,可建導堤以減少風浪掀沙,維護航槽穩定。

平原航道整治平原航道整治
平原航道整治平原航道整治
整治水位 與整治建築物頂部高程相齊平時的水位,或指整治建築物頂部的高程。水流在從整治水位下降的過程中,由於整治建築物的束水作用,而衝去洪水期淤在航道中的泥沙,以滿足航道要求的水深。目前多以優良河段的邊灘高程來確定整治水位。
整治線寬度 整治水位時兩岸整治線(包括兩岸均布設整治建築物或一岸布設整治建築物,另一岸為天然狀態時的水邊線)間的寬度。在整治水位已定的情況下,要求航道的沖刷深度越大越好,整治線寬度越小越好,即要求整治建築物對河床的束窄程度越大越好。整治線寬度一般可參照優良河段相應的寬度確定,或根據整治前後斷面輸沙量不變的假定,通過計算確定。

平原航道整治平原航道整治
整治線的布置 整治線應布置成緩和而均勻變化的連續曲線,一般採用正弦曲線或圓弧曲線,曲線間聯以短直線過渡段。從曲線的彎頂到過渡段,彎曲半徑逐漸變化,在彎頂處半徑最小(圖4)。彎頂處的彎曲半徑與彎道的比降、來沙量和河岸的可沖性等因素有關,可根據優良河段的彎曲半徑結合航行要求來確定。彎曲半徑太小,水流向凹岸擠壓,使凸岸淤積;彎曲半徑太大時,環流作用不明顯,水流動力軸線不穩定。一般彎曲半徑為 5倍河寬左右。整治線的起點和終點應以穩定河床的主導河岸為依據,才能有效地控制淺灘河段的變化。整治線應通過淺灘脊的最大流速區,並儘可能與洪水流向偏離較小。
整治建築物 整治線是用整治建築物來控制的。常用的整治建築物有丁壩、順壩、鎖壩和護岸等(見航道整治)。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