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洪澇型水災

洪水泛濫以後,水流擴散,波及範圍廣;受平原微地形影響,行洪速度緩慢,淹沒時間長。澇災是因當地暴雨積水不能及時排除而形成的一種水災,主要分布在平原低洼地區和水網地區。中國平原地區的洪澇災害往往相互交織,外洪頂托、澇水難排,從而加重了內澇災害;而澇水的外排又加重了相鄰地區的外洪壓力,洪水與澇水不分是其主要特點。平原洪澇型水災波及範圍廣,持續時間長,造成的損失巨大,發生頻繁,是中國最嚴重的一種水災。
中國受洪水威脅的平原總面積為106萬km2,占國土總面積的11.2%,主要分布在受到洪澇災害威脅的七大江河(含太湖)的中下游地區。這些地區經濟發達、人口稠密、資產密集,集中了全國1/3的耕地,66%的人口及80%的國內生產總值,與61%的城市。上述地區汛期江河洪水位普遍高於地面高程,主要依靠堤防束水,由於泥沙淤積、圍墾河灘湖灘等原因,有些河段行洪能力下降,出現同流量下水位逐漸抬高的現象,增大了洪水的風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