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鎮

常青鎮

常青鎮位於江蘇省如皋市西部高沙土地區,屬黃橋革命老區。是如皋市西部地區的中心鎮,與張家港、江陰隔江相望,北依新長鐵路、東毗204國道和如皋機場、南銜寧通公路;境內紅旗路橫亘東西、王石公路貫穿南北、焦港運河直通長江、水陸交通便捷。常青鎮得名於這塊風光旖旎的寶地,四季常青。總面積6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391公頃,鎮區面積59公頃,全鎮共有行政村11個,居委會1個,村民小組319個,總人口48201人。2006年,被南通市委、市政府評為“綠化造林十佳鎮”、“農民建康工程先進鎮”;被如皋市委、市政府表彰為“全民創業紅旗單位”、“文明鎮”、“殯葬改革工作先進單位”、“計畫生育先進鎮”、“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先進集體”、“衛生工作先進集體”、“文化體育工作先進集體”。2006年度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列全市第三,獲綜合獎。

基本信息

經濟發展

常青鎮常青鎮
2006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28億元,同比增長5%。推廣優良品種25萬公斤,糧食播種面積5.5萬畝,總產量2.4萬噸。推廣優質弱筋小麥項目,面積達2.2萬畝,平均畝產374公斤,比2005年有所增長。擴桑1540畝,桑園總面積達10000畝,發種18000張,蠶繭收入達2160萬元。新增百頭以上養豬大戶4戶,1000羽以上養禽大戶21戶。建成速生商品意楊林1020畝,完善農田林網20900畝。完成“一池三改”戶用沼氣240隻,改廁200多個。疏浚三級河道3條,村莊河道42條,累計動土量45.64萬方。推廣新型插秧機9台,免耕條播機25台,聯合收割機1台,並建立健全了農機安全生產管理網路。農村經濟管理不斷規範。土地承包管理得到完善,完成了承包資料的歸檔和電腦錄入,農民負擔進一步減輕。

強攻招商引資。緊抓金融危機後部分企業重組、“大三通”即將實施以及“一會兩節”召開的機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繼續組織小分隊到上海、浙江、蘇南等民資活躍、外資密集的地區開展上門招商活動;動員企業老闆、經理實施產業招商,充分發揮他們的產業優勢、人文優勢,立足本企業、本行業,圍繞產業規模的擴大和產業鏈的延伸,大力開展以商引商;持之以恆地開展網路招商,充分發揮網路資源覆蓋面廣的優勢,切實抓好網上宣傳、網上推介、網上招商。

常青鎮常青鎮
狠抓項目建設。進一步加強項目服務,按照項目建設內容,落實專門人員,切實開展協調服務,做到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條龍服務,確保為項目建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在切實加快已開工的江蘇旺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的銀杏黃酮素提取、金鷹橡膠有限公司擴建工程、昊晟紡織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南通群威減速機械有限公司改擴建工程、瑞明有色金屬材料有限公司技改項目、建安公司標準廠房配套等6個項目建設速度的同時,對已簽約的項目,儘快做好項目立項審批工作,促進項目早註冊、早開工、早建設。動員項目單位加快投入,精心組織,快速施工,促進項目早投產、早運行、早見效。

突出全民創業。大力開展創業宣傳,進一步營造全民創業的濃烈氛圍,鼓勵能人依託現有產業優勢,積極尋求開發項目,發展家庭工業、園區工業。完善工業集中區建設規劃,加大工業集中區基礎設施投入,進一步打造全民創業的載體和平台,為吸引能人返鄉創業、進區發展夯實基礎。力推高效農業。抓住秋播契機,加強與市內外農業龍頭企業的銜接,主動迎接輻射帶動。積極推進經濟作物連片種植,大力發展高效商品農業和設施農業。12個村居每村不得少於100畝的高效經濟作物連片種植和50畝以上的連片設施栽培項目。

領導分工

常青鎮常青鎮
張健:主持黨委、人大全面工作。主管幹部、綜合改革、三個文明建設和人武部工作。
郝昌軍: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分管財貿、經融、保險、綜合改革和統計、審計工作,統籌協調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重大問題。
佘德才:分管黨務、群團(含三老、關工委、共青團、婦聯、工會、統戰)、紀檢、監察、勞動與社會保障工作,任工業片(含建築業)片長。
馬軍華:分管黨政辦、人大辦、農業、農村(含農技、農機、水利、畜牧、能源、農電)工作、統籌新農村建設工作,任東北片片長。
鄒亞鳴:分管政法、安全、信訪、綜治、司法與社會矛盾大調解工作,掛帥保全聯防、環境綜合整治。
洪德忠:負責人大日常工作,協助政法和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任中片片長。
吳信和:人大工作、協助分管社會事業工作,任西北片片長。
殷祥來:人大工作,協助分管農業、農村工作,任西南片片長。
李元慶:分工土管、建管、城管、交通、文明創建工作,任集鎮建設片片長。
陳衛華:分管計畫生育、民政、教育和衛生工作,任東南片片長。
丁毅:負責招商引資工作,任工業片副片長。
顧益勤:負責人武工作,分管環境綜合整治。
蔡正榮:負責宣傳、統戰、文化、體育、科技和廣電工作,任工業片副片長。
張昌明:負責組織、人事、老齡、老幹部和“雙幫”工作,任西片片長。 
章金華:協助集鎮建設片工作。
張仁齋:關工委工作、負責責任制考核。

殯葬改革

常青鎮常青鎮
2008年4月底,常青鎮1至4份死亡139人,火化屍體139具,骨灰進墓(骨灰堂)安葬安放139具,實現火化、骨灰進墓兩個100%。進入2008年1月,常青鎮立足鞏固新一輪殯葬改革第一階段——村級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設的工作成果,對照皋辦〔2006〕65號檔案精神要求,著力推進第二、第三階段工作。認識再提高。常青鎮黨委、政府組織鎮村黨員幹部反覆學習皋辦〔2006〕65號檔案精神,常青鎮黨委政府一班人還分別到村組召開民眾代表座談會,強化深化殯葬改革工作的領導,讓全鎮上下普遍形成深化和推進骨灰進墓(骨灰堂)集中安葬存放的共識。管理再強化。常青鎮黨委、政府沿續第一階段殯葬改革工作的做法,健全鎮、村、組三級管理網路,明確職責,分工負責:組成了鎮長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民政、工商、公安、土管、建管、財政、宣傳、統戰等方面負責同志參加的領導組。村成立由支部書記任組長,其他主要村幹部參加的領導小組,明確一名主要幹部具體負責殯改工作,每個村民小組配備一名殯改信息員。

推進措施到位。常青鎮從2007年1月1日起統一實行骨灰進村公墓安葬,具體管理辦法:一是實行殯改報告制度,一旦有死亡發生,由村信息員了解情況,於當日向鎮作書面報告,以便掌握情況,做到一個不漏;二是人員死亡兩天內由村與喪戶簽訂殯改承諾書,要求喪戶及時開具死亡證明,在規定時限內到本市附近殯儀館火化,並收回火化發票,骨灰及時存葬村公益性公墓,並做到文明節約辦喪事;三是進行跟蹤管理,督促喪戶履行承諾,按現行殯改政策辦事;四是建立檔案,對骨灰存葬地進行編號、登記,形成一套檔案資料,做到有案可查,進而為強勢有序地推進骨灰進墓(骨灰堂)安葬存放提供可靠保障。

城鎮建設

常青鎮常青鎮
如皋市常青鎮通過自我加壓,精心組織,狠抓落實,較好地完成了村公共服務中心建設的預定目標任務。常青鎮的主要做法是,加強領導,將村公共服務中心建設作為鎮黨委、政府的一件重中之重工作,為了將好事辦實、實事辦好,成立了矛盾協調事務組、業務操作招投標組和資金籌措管理組;致力扶助,用財政支持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資金能否籌措到位,關係到村公共服務中心建設能否順利建成,通過整合村級閒置資產,爭取幫扶單位資助,爭取本村能人贊助和市場化運作的方法,有效彌補了資金費用的不足;強化管理,在建設管理使用中放大為民服務效能,將目標的高點定位體現為惠民措施的早落實,將建設過程化為進一步擴大基層民主建設的過程,將完善配套落實到更好的發揮服務功能之中;制定一系列規章制度,實行制度上牆、責任到人,最大限度地發揮村公共服務中心的效能,充分滿足廣大幹群的需要。

紡織協會

常青鎮常青鎮
如皋市常青鎮紡織同業商會自成立以來,積極發揮服務引導、交流合作的作用,率領會員企業挖掘商機,拓展市場,形成整體優勢,有效地帶動了當地民營紡織業的快速發展。常青鎮紡織商會通過舉辦稅企、銀企合作活動,增強了與職能部門的溝通,為企業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為了提高服務質量,商會成立了4個小組:原材料供貨採購組負責供貨業務訂單的落實及商會會員單位原材料的供給;產品質量督查驗收組負責對會員單位的產品質量督查及產品回收驗收,確保產品質量;機械維修組負責排除會員單位織造過程中的機械故障,做到24小時晝夜服務,保證織機的正常運轉;成品銷售組負責會員單位的成品銷售,確保加工費用及時足額到位。由於組織健全,分工明確,服務到位,促進了會員單位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的提高。常青鎮紡織商會狠抓培訓,提高會員企業素質。2003年,商會舉辦各類知識講座、培訓班10餘次,大大地提高了商會會員單位的整體素質。通過培訓,會員單位普遍強化了時效意識、質量意識、安全意識,樹立了整體觀念、競爭觀念,使眾多會員企業的單機產量、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2003年會員企業總計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常青鎮紡織同業商會以其卓有成效的工作,被江蘇省工商聯評為2003年度先進集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