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關

常關,我國清代對傳統稅收機構——工關、戶關的統稱,以便與新設海關相區別。


常關,我國清代對傳統稅收機構——工關、戶關的統稱,以便與新設海關相區別。
清代前期沿襲明制,分內地關卡為工關、戶關。
工關,明清稅關,掌徵收竹、木、船鈔。因隸屬工部管轄,故名”工關“。
戶關,即明代鈔關,因隸屬戶部管轄,故名”戶關“。
鈔關初設時,只對受僱裝載商貨的過往船隻徵稅,稅額按船的梁頭大小,船隻寬窄計算,一般稅船不稅貨,只是在臨清、北新二地兼收貨稅,故又稱船鈔或船料。
清前期,計稅方法、徵收對象未變,但關卡數較明增多。
清後期,因鴉片戰爭失敗,五口通商,為與新海關有別,原工關、戶關均改稱常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