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武陵區

1949年8月,常德武陵建立縣級常德市,治常德城。 撤市建區後,武陵區以城市為依託,充分利用周邊資源豐富、土地肥沃、物產富饒、交通便捷、通訊發達、經濟基礎雄厚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發展成湘西北的最大城市,常德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跨入新的世紀,武陵區正以矯健的步伐,向全國衛生城市,文明城市,優秀旅遊城市,園林城市邁進。

位於湘西北的常德武陵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又是鑲嵌在洞庭湖畔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自秦蜀郡守張若在此築城,迄今已有2280餘年的歷史,史稱張若城。這裡既是古代南北的交通樞紐,又是上溯黔東,下達蘇皖的運輸要道,“左包洞庭之險
,右扼五溪之要”,素有“荊楚唇齒”、“滇黔咽喉”之稱,是歷代封建統治者開發西南的門戶,又是江南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1949年8月,常德武陵建立縣級常德市,治常德城。1988年6月撤銷縣級市建立武陵區。撤市建區後,武陵區以城市為依託,充分利用周邊資源豐富、土地肥沃、物產富饒、交通便捷、通訊發達、經濟基礎雄厚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發展成湘西北的最大城市,常德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武陵區下轄東郊、東江、護城、南坪、丹洲、河洑、蘆山七個鄉鎮和城東、城南、城西、城北、三岔路五個街道辦事處,總面積269.5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28平方公里,總人口39.6萬,其中農業人口11.4萬。
武陵區居沅水下游,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全年平均氣溫16.5°C~17.5°C,年降雨量1400毫米,日照時間長,無霜期256天以上,年均相對濕度在68~89%之間;冬季盛吹東北偏北風,夏季盛吹東南偏南風,春秋兩季為季風轉換時期,以偏北風居多。 城區交通便捷,319、207國道縱橫貫穿全境,緊鄰的桃源機場已開通與全國主要大城市的航線,石長鐵路、長常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加強了武陵與長沙、廣州、深圳等大城市的聯繫,年內開工的常張高速公路建成後,將使武陵與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距離縮短一半。城區供水、供電等各項基礎設施完備,郵政電信網路功能齊全,道路縱橫交錯,商業廣場、文化娛樂、一應俱
全,安居小區整齊如一。城郊的柳葉湖渡假區煙波浩渺,河洑森林公園的福地洞天桃花源、鍾靈毓秀的夾山寺也近在咫尺,是城區居民休閒渡
在常德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武陵城市功能日趨完善,形成許開發區、常德火車站大市場、民營工業園、新世紀家具城、甘露寺蔬菜農業科技園等相繼建成,招商引資,開放聯動成為武陵區經濟發展的主
林木蒼翠,名聞遐邇假的好去處。
多開發熱點。 武陵大市場、洞庭湖高新鏇律。
跨入新的世紀,武陵區正以矯健的步伐,向全國衛生城市,文明城市,優秀旅遊城市,園林城市邁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