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彤

常彤

常彤出生於70年代,受家庭的薰陶喜歡美術,繼而成了一名著名設計師。

基本信息

簡介

常彤 又稱老常

老常語錄:有點意思,慢慢來

個人簡介

老常是一個平凡中卻不平凡的人,他的生活豐富而精彩,他喜歡挑戰。

老常出生70年代,其父親是湖北美術學院的專業教師。受到家庭的薰陶從小他就喜歡美術,進入廣美後,開始了對設計的初步接觸,從此便對設計著了迷。每次獲得別人的認可和喜歡,他都能得到極大地滿足和幸福。而每次結束一個項目開始另一個新的項目就像開始了一個新的遊戲,那又是一次新的挑戰,於是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設計這一行。

80年代末,他來到了深圳,在這裡聚集著大量的優秀設計師,而當時深圳受到香港影響比較多,設計比較放得開,發展比較迅速。在這裡,老常進入了“集美組”,揭開了他與設計的今世奇緣。老常初入行時從最基礎的繪圖做起。當時中國還沒有普及電腦,所有的方案、圖紙全部得手繪。往往一個案子下來圖紙上百張,全得憑手上真功,一絲一毫馬虎不得,有時甚至一周下來睡覺的時間加起來還不到24個小時。老常笑說“幸虧我胖,要不早掛了。”幾年下來這枯燥而且嚴謹的工作使他積累了豐富的案頭經驗,為他現在的成績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而後他進入了當時中國最大的建築裝飾公司“長城”,開始了設計師的生涯。在長城的那段日子裡更是如魚得水。經常全國各地到處飛。接觸的項目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大。慢慢發展成自己獨立創作。

津七號-長江組工作室

老常很自信的說“那當年的時候,2000萬以下的項目我根本不考慮……”

進入20

津七號-長江組工作室

00年,老常回到武漢。規劃著名屬於自己人生髮展道路。

老常喜歡“玩”,這才叫享受生活。他喜歡花鳥魚蟲,就開個水族館,餵養的全是些冠軍級別的品種。喜歡喝茶就在老漢口天津路買個帶小院的老別墅開個茶館。裡面鳥語花香、茶香漫溢,閒時兩杯清茶,陶冶性情,頓時豁然開朗,筆筆生輝,不無痛快。

津七號-長江組工作室

2003年老常成立了自己的設計工作室。並取名“長江組”。名字很樸實,不是很炫。當問到他為什麼叫“長江組”時。老常說:“我當年很幸運,能在中國當時最好的設計公司和工程公司里工作,學得一身本領。回家看到武漢的室內設計業態的差距與機會也想再大幹一場。那時談起國內的設計業界有些聲音就說北京、上海、沿海。我就不信這個邪,難道武漢本地就不能做好設計嗎?我生在長江邊,長在長江邊,就叫‘長江組’。我要樹立自己的風格流派、自己的設計品牌。”

設計觀

自己的才最好

很多人都抱怨潮流總是變化太快,跟不上流行的腳步。室內裝飾也一樣,每年都有新趨勢。在潮流趨勢下容易被簡單化處理的那估計就是創造力。而創造力本身就不會是個簡單的工作。開拓視界、吸收新思潮固然重

要,但還有要加以吸收、融合,將其變成自己的設計語言來詮釋自己的設計觀。看上去“潮”的東西不一定會經典,如曇花一現般,過了特定的時間階段就不那么好看了。

看上去“老”點的東西也不一定會過時。“拿來主義”雖可解決眼前問題,“自主創新”才是設計行業發展的根本。

風格不那么重要,和諧才是美

裝飾設計的流派很多,風格更不少,孰好孰壞說不準。但共同的一點就是“和諧才美”。這也是美學基本原則里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視覺評判的最初印象。普通人往往會說“……看上去很舒服……”。這其實是和諧之美最直接的表現。一套作品中有色彩的和諧,線條的和諧,材質的和諧,人與空間的和諧,光與影的和諧,簡與繁的和諧,疏與密的和諧,古與今的和諧,中與外的和諧等等……。這種種的和諧疊加在一起就會是一個美的作品。

多聽、多看、多動手

要想做好設計,那是要積累的。從自己的生活感受上去積累,從客戶的交流中去積累。多聽、多看、多用靈魂去感受,加以理解、融合。將其變成自己的東西。“沒住過別墅的人怎么能設計好別墅?閉門造車是搞不出什麼好東西來的。”出去走走,換換腦筋,多和同行交流學術,用虔誠的心態去對待自己所熱愛的事業。世間做好每一件事還需要勤奮,堅持。浮躁,流於表面是沒有後勁的。這不僅僅是對設計而言,也是對現在年輕人的忠告。

個人履歷

廣州美術學院集美A組成員

深圳長城建築裝飾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高級設計師

【長江組·空間藝術】創始人、主案

武漢市建築裝飾設計師精英會會長

美頌雅庭裝飾集團首席設計師

美頌雅庭裝飾集團設計精英會會長

美頌雅庭裝飾集團裝飾學院導師

個人榮譽

亞洲Asia獎

2008北京奧運會雕塑優秀作品

美頌雅庭裝飾集團(2003-2008)最佳設計師,最佳團隊、最佳設計獎

美頌雅庭裝飾集團2009年度十大感動人物

武漢市建築裝飾設計 “德藝雙優設計師”稱號

楚天家園杯室內設計大賽金獎

幸福人家室內設計大賽金獎

DK設計師聯盟大賽金獎

集美組創意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