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夢想去旅行[歌曲]

帶著夢想去旅行[歌曲]

是否還記得,最初的約定是否還懷念,錯過的曾經趁酒精還沒,把青春耗儘快點去尋找丟失的夢境,莊心妍與你帶著夢想去旅行。旅行的確隱藏轉換場景、變換心情的巨大治療能力,因此旅行寫作就擁有述景抒情的文學潛力。《帶著夢想去旅行》作者黃芳田是那種藏不住話語、樂觀進取的豁達女性,在去法國巴黎、義大利羅馬旅行路上所遇到的人和事,就像地中海型氣候,充滿陽光的晴朗;反映在書裡頭,也就幾乎是她與人的素麵相遇,一種因生活熱情所帶來的相知相識的旅程。

基本內容

帶著夢想去旅行帶著夢想去旅行

作詞:陳偉

作曲:路勇

編曲:牛俠 吉他:牛俠

錄音:怡人唱片

混音:阿KEN

伴唱:蕭全 紅蘋果

監製:蕭全

製作人:陳偉

演唱:莊心妍

發行時間:2013-08-23

北京冒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

鳴謝 廣州致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歌手簡介

帶著夢想去旅行帶著夢想去旅行

藝名:莊心妍

英文名:Ada

冬粉名稱:莊寶

應援色:橙色

民族:漢族

生日:1992年2月12日(農曆:正月初九)

生肖:猴

星座:水瓶座

籍貫:廣東陸豐

血型:O型

身高:165 cm

體重:53 kg

最喜歡的顏色:橙色、咖啡色

最喜歡的食物:沒有特別喜歡的

最喜歡的藝人:孫燕姿、側田、衛蘭

最喜歡的運動:羽毛球

最喜歡的護膚品:蘭蔻

最大的心愿:沒有特別喜歡的

簽約公司:致力音樂

歌詞

多久沒看過 遠空的繁星

多久沒聽過 花開的聲音

每天像時鐘 轉動個不停

流逝著時光 重複著生命

是否還記得 最初的約定

是否還懷念 錯過的曾經

趁酒精還沒 把青春耗盡

快點去尋找 丟失的夢境

就帶著夢想去旅行

背包里只裝著憧憬

比陽光純淨 比蝴蝶輕盈

走過的背影 是別人的風景

就帶著夢想去旅行

心若有夢永遠年輕

不管陰或晴 不問遠和近

未來不確定 才更值得前進

多久沒看過 遠空的繁星

多久沒聽過 花開的聲音

每天像時鐘 轉動個不停

流逝著時光 重複著生命

是否還記得 最初的約定

是否還懷念 錯過的曾經

趁酒精還沒 把青春耗盡

快點去尋找 丟失的夢境

就帶著夢想去旅行

背包里只裝著憧憬

比陽光純淨 比蝴蝶輕盈

走過的背影 是別人的風景

就帶著夢想去旅行

心若有夢永遠年輕

不管陰或晴 不問遠和近

未來不確定 才更值得前進

就帶著夢想去旅行

背包里只裝著憧憬

比陽光純淨 比蝴蝶輕盈

走過的背影 是別人的風景

就帶著夢想去旅行

心若有夢永遠年輕

不管陰或晴 不問遠和近

未來不確定 才更值得前進

其它釋義

圖書信息

作者:黃芳田著

叢書名:出版社: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ISBN:9787806857830齣版時間:2007-07-01版次:1頁數:202裝幀:平裝開本:32開所屬分類:圖書>旅遊>旅遊隨筆

內容簡介

旅行的確隱藏轉換場景、變換心情的巨大治療能力,因此旅行寫作就擁有述景抒情的文學潛力。《帶著夢想去旅行》作者黃芳田是那種藏不住話語、樂觀進取的豁達女性,在去法國巴黎、義大利羅馬旅行路上所遇到的人和事,就像地中海型氣候,充滿陽光的晴朗;反映在書裡頭,也就幾乎是她與人的素麵相遇,一種因生活熱情所帶來的相知相識的旅程。她固然也介紹了當地的民情風俗,但大量的是她與別人接觸的感受,更有她內在原因的交代,這就成了一本有意思的旅行書。我們既看見她眼外的世界,又看到作者內在的個性,這是此書的價值所在。

《帶著夢想去旅行》記敘了去法國巴黎、義大利羅馬旅行路上所遇到的人和事,抒發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想:我們是帶著夢想去旅行,還是透過旅行去尋夢?更重要的是,她通過她的同伴:一位打算離婚的朋友闡述了更為哲理的想法:面對挫折,不論是婚姻情感,還是工作事業,我們都可以通過旅行來開放自己的胸懷,旅行能夠讓我們“學習如何再去恢復夢想的能力”。

·查看全部>>

編輯推薦

旅行的確隱藏轉換場景、變換心情的巨大治療能力,因此旅行寫作就擁有述景抒情的文學潛力。本書作者黃芳田是那種藏不住話語、樂觀進取的豁達女性,在去法國巴黎、義大利羅馬旅行路上所遇到的人和事,就象

地中海型氣候,充滿陽光的晴朗;反映在書裡頭,也就幾乎是她與人的素麵相遇,一種因生活熱情所帶來的相知相識的旅程。她固然也介紹了當地的民情風俗,但大量的是她與別人接觸的感受,更有她內在原因的交代,這就成了一本有意思的旅行書。我們既看見她眼外的世界,又看到作者內在的個性,這是此書的價值所在。

文摘

準備行囊與心情

打開工具箱,碎水晶、黑瑪瑙、虎眼、雪花石、孔雀石、土耳其玉、鐵石、芙蓉石、東陵、豹皮石、木紋石……還有其他我叫不出名字的,靜靜躺在箱內的分格中。

仿佛已經是很久以前了,那時很狂熱地搜購這些已切割成各種形狀的半寶石,搭配它們的色彩和形狀,穿項鍊,做耳環。做成後,大部分都送給了朋友。

我喜歡這些天然石頭的色彩,而今又流行一說,謂這些半寶石都各具神奇功能,有的能令人心情開朗,有的可以辟邪。真的也好,傳說也好,起碼,當朋友配戴著我做成的飾物時,擁有的祝福絕對美麗如它們的色彩。

這次旅行,又會遇到些什麼人呢?

面對不同形狀、色彩的石頭,像下棋一樣攤在面前,沉思如何排列組合。以前不會去嘗試的組合法,這次忽然想到,為什麼不試試看呢?它的未來主人會喜歡的,因為,要配戴的人並不是我呀!

在等待同伴由台灣飛到香港與我會合之前,我準備行囊,也做成了幾十副耳環和幾條項鍊。我想知道,其中有些款式,將來選擇它們的人會是誰呢?這些人就像以前我在旅途上遇到過的,相遇之後,再也無緣重聚,可是今生短暫的相聚,卻都留在我的回憶中。這次,我要給這些因著前生宿緣而在今生擦身而過的旅人一點紀念。

同伴來了之後,我帶著她選購行囊需備的物品。

首先,買一雙“走路鞋”。

問了幾家賣運動服飾的店,都找不到我要的“走路鞋”,如今都市人雖然流行穿名牌運動鞋,但是對它們的功能卻未必了解,只是當作時尚而已。同伴起初也不解,買雙她看著順眼的運動鞋不就得了?為什麼我要堅持去找“遠足用”的鞋?

“每種運動鞋的設計都不一樣的,你要是穿一雙打籃球的鞋去走上五六個鐘頭的路,就會知道區別了。遠足用的鞋是為走遠路設計的,特別輕,等你的腳走累了,也不會有腳很重、走不動的感覺。”我告訴她。但是,仍舊沒找到,最後勉強找了一雙網球鞋代替,然而,即使是改穿這樣一雙代替品,她已經感到其中的區別了。

婚變的苦楚,對年幼兒子的掛念,都折磨著她,我知道她就像陷進漩渦一樣,身不由己地無法擺脫種種傷害留下的記憶,聽她傾訴是讓她發泄的途徑,但是要讓她學會擺脫,卻不是傾訴可以做到的。

“集中思緒做其他事”是方法之一,問題是,心煩意亂的人通常都沒有情緒、也無法集中精神。

我用了一個很簡單的方法:陪她玩拼圖。

選了色彩極其複雜的超現實畫作的拼圖,兩人經常拼到三更半夜才上床。在苦思尋找那一塊塊拼圖之後,腦子已無力再將她拖回不願回顧的記憶中,而使她得以迅速地逃入睡眠世界。

拼圖的陷阱是,看起來最像是應該拼在一起的,或者也擺到一塊了,可是卻是錯誤的組合;到後來,真正的那塊拼圖卻跟合在一起的完全兩樣,一點相似處也沒有,讓人出乎意料。

“可不是像找老公嗎?”我笑說,“可能看起來最適合的,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婚後那個行為不檢的丈夫、不負責任的父親,跟婚禮中迎娶自己的男人,難道不是同一個人?

然而,當發現婚姻的拼圖找錯了對象時,周遭的人並不輕易容許更正這個錯誤,甚至仍認為作為人妻,就該發揮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載的精神。 “你這次跟我出去旅行,恐怕回去之後,他又會拿這個作藉口找你麻煩,指責你不顧孩子,出去亂跑。”我說。

“不會吧!他有什麼好指責我的?我打個電話給孩子,他們家的人都不讓我跟孩子講話!”提到孩子,痛楚表情又不自覺地浮現在她臉上。

我沒有再說話了。她的人生路一直那么單純,還沒機會看到人性最黑暗,人格最卑鄙的一面。讀書、畢業、上班,嫁了第一個追求她的人,生子,她的生活圈其實不大,更不夠複雜。婚變泥淖令她手足無措,充滿無力感,只有不斷地被傷害,全無反擊能力。

“我先出去走走,等我回來後,再去想怎么處理吧!”她又說。

“我想,你出去看過這個世界有多大,知道其他的人怎么生活之後,你就會了解,人生還有很多事可以做,不是只有婚姻而已。”我也期望她從旅行中學到,很多事並不如想像中那么難。

大學時代,有位教授講過一句話:“豬環遊世界回來還是一隻豬。”乍聽之下很刻薄,細思卻有道理。

行萬里路本來就是另一種學習,而不是把身體移到另一個環境去而已。不止一次,我曾勸陷在婚變泥淖中的朋友“出去走走”,有的回答說“沒有心情。”或者“人走開了,問題卻還在啊!”。

問題當然還在,所以才要設法讓自己長進,培養出新的能力去解決,改變思想和眼光去重新規劃人生。

擺錯的拼圖片要找出來,重新再擺過,否則,永遠不能完成自己的人生拼圖。P14-18

目錄

代序

兩個女人在路上——論旅行與治療

我的夢想還在

準備行囊與心情

放假了!飛機上

久違了,巴黎!

奇異旅店

老闆娘

喜劇屋

花都

麻雀與鴿子

客情

一絲不掛

乘火車游法國

我們去了馬賽

老家

我們到了義大利

緣聚緣散

大家來說義大利話

國際“四人幫”

媽媽咪呀!

義大利情人

我們散步去

名城風情畫

拿波里

他們也吃這些東西

離去

作者簡介

黃芳田,1952年生,台灣高雄市人。現定居香港。曾任教師、文字記者、自由撰稿人,目前專職翻譯,是資深文字工作者。

著有《踏著音符去旅行》、《筆尖下的鏡頭》、《In italiano 中文補充教材》。譯有《日升之處》、《印度沒有句點》、《深入賽普勒斯》、《苦檸檬之島》、《可以這樣老去》等。

序言

兩個女人在路上——論旅行與治療

1

我們是帶著夢想去旅行,還是透過旅行去尋夢?

黃芳田的書有一個極為動人的開場,作者講她出發旅行前夕,突然冒出一個“意外的旅客”:

“因為她決定離婚,打算先跟你去歐洲走走。”妹妹告訴我說,她自己卻沒有開腔。

我望望燈下的她,從她來到這世上,我就認識她了,我們也一同走在人生路上,可是,她卻是一個非常陌生的同伴;我知道她結婚、生子、陷於很痛苦的婚姻中,但除此之外,其實可以說是一無所知。

“你真的決定了嗎?”我問她。

她這才點點頭:“決定了。”

決定什麼?決定離婚,也決定先去旅行。何以這兩者會有先後的關係?又何以這兩者的先後關係是如此?

這個同伴顯然是極親密的人,可是又極陌生,那一定是家人了,不是嗎?只有對那生活在身旁無可選擇的人,我們才會如此親密而又如此輕忽。但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就是旅行的理由:她們都是因為“夢想更替”的緣故而旅行。

不只是這位意外的旅客因為婚姻夢碎而出走,作者自述旅遊的來由時也透露,她剛剛結束一個讓她有無數熱望的工作,“萌生去意之際”,到義大利去旅行的夢想竟油然而生。因為原來的夢想破碎,旅行因而成為另一個夢想,甚至如作者書中說的,旅行能夠讓我們“學習如何再去恢復夢想的能力”。但何以旅行有這樣的力量?

2

黃芳田的開場不禁讓我想起另一本旅行名著,那是埃拉·瑪拉(E11a K.Maillart)所寫的《殘酷之路》(The Cruel way,1947)。埃拉·瑪拉是一個傳奇的女性旅行家與旅行作家,她的《獨闖土耳其斯坦》(Turkestan Solo,英譯本1938)記錄她一個人從土耳其斯坦企圖闖入新疆的故事;她的《禁旅》(ForbiddenToumey,1937)則記錄了她橫渡戈壁沙漠的旅程,在當時都是轟動世界的行動與文字。埃拉·瑪拉的傳奇行徑有很多,數不勝數:1924年的巴黎奧運會,她以女性之身代表瑞士參加單人帆船競賽,躋身清一色男選手中,蔚為奇觀;又曾當選國家滑雪選手,以及女子冰上曲棍球選手。她63歲時曾紮營於喜馬拉雅山登頂營地,84歲還能漫遊西藏,一生智慧體能出類拔萃,戀愛也都談得轟轟烈烈,可說是本世紀初新女性的代表性人物。

埃拉·瑪拉名著很多,我卻偏愛她的《殘酷之路》。這本書在她的作品中不太受到注意,1947年出版後鏇即脫銷,幸虧書中有許多女性醒覺的內容,又重新受到女學研究者重視,1986年重獲出版,然而已脫銷40年了。《殘酷之路》記錄作者與另一位女詩人朋友的旅程,那是1939年的事,當時歐洲戰雲密布,埃拉想從瑞士驅車經義大利、南歐至黑海,再經土耳其、伊朗,進入當時關卡重重的阿富汗。也是出發前夕,意外的旅客出現了——一位為精神沮喪所苦的女詩人克麗絲提娜(Christina)決定與她同行,克麗絲提娜正企圖戒除毒癮,視遠方的旅行為自由的象徵,渴望在旅途中獲得新生與治療。埃拉一開始想勸阻克麗絲提娜打消此念,因為這不是度假旅行,而是生命搏鬥,但女詩人堅信不出門自己即將崩潰,埃拉不得不接受這位女友的請求,因而展開了一場“兩個女人在路上”的動人旅程。

也許沒有足夠的篇幅讓我細述這段兩個女人互相信任、相互扶持的旅行,總之她們以六個月的時間,千辛萬苦走完預定的路線,創下了一個紀錄,但克麗絲提娜幾次瀕臨崩潰,考驗了兩人的友誼;最後旅行完成了,“治療”卻沒有完成,克麗絲提娜未能戒除毒癮,兩年之後結束了她短暫而多愁善感的一生。

3

你可以看出來,黃芳田的書和埃拉的書開場是很像的,但看下去就不像了。埃拉的書從頭到尾有種陰霾的景觀,以及內心揮之不去的哀愁,行文中有哀悼亡友的氣息。黃芳田的書則不然,儘管旅行的前因有點悲傷,但一出門就歡天喜地,一路上戲鬧多趣,簡直像個爆笑劇。這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作者個性不同,我想。

第一次見到黃芳田的人,常會誤以為她是那種“三立牌”——眼光嚴厲、言語犀利、容貌艷麗的女強人,只有我們這些相處久的朋友知道,她其實是熱心直腸的傻大姐。也許我應該招供,書中提到那位找她回台灣參與一個出版夢想,最後令她夢碎現場的朋友就是我;當時我在一家出版公司工作,感覺國際化的壓力日益擴大,總覺得需要一種新的人才,有人就提醒我想想黃芳田。是呀!為什麼不呢?黃芳田會多國語言,又兼膽大敢為,足跡遍及幾個大洲;她的率直爽快,能讓各色人種盡撤藩籬,成為好友。她又是那種勇往直前、不畏艱難的“好漢”。雖然她並不是來自出版業,但熟悉世界之後,開疆闢地又有何難?不料後來的戲劇性過程,竟成就了她一段法國與義大利的遠行。

正因為她那種藏不住話語、樂觀進取的豁達個性,使她的旅行就像地中海型氣候,充滿陽光的晴朗;反映在書裡頭,也就幾乎是她與人的素麵相遇(請注意,她的旅行多是寫入,鮮少寫景),一種因生活熱情所帶來的相知相識的旅程。

就在這地中海的陽光與主人翁的陽光下,隨行的女伴從此隱了形,成了“我們”;書中不再記她燈下幽幽的身影,更沒有像克麗絲提娜那些與沮喪和藥物掙扎的猙獰,記的都是“我們”嘻嘻哈哈的樂事與糗事。似乎,那位同在路上的夥伴是“治癒”了,重拾了夢想與歡笑的能力。

4

但,我們還是沒有回答,為什麼旅行有治療的功效?或者,為什麼當我們困頓挫折之際,我們會想要遠走他鄉,獲取新生?

可能一切的創傷都有一定的時空背景,旅行正是脫離這個背景的行動。當景觀改變,那些一再喚起哀傷記憶的景物逝去,陌生的景試探我們陌生的情,我們被激勵以一種新想法來面對舊傷痕;而當我們回來,看到舊景觀時,因為我們內在已經起了變化,當事物對我們而言又有新的陌生,創傷也成了似曾相識的淡淡哀愁,不再是刺骨錐心的全新傷口,也許這就是復原的本意吧?

旅行的確隱藏轉換場景、變換心情的巨大治療能力,因此旅行寫作就擁有述景抒情的文學潛力,我們在傑出的旅行寫作中早已經見識了魅力。台灣這些年海禁已開,旅行寫作的人也著實不少,只是現階段把旅行寫作當作“發現”的多,當作“通過儀式”的少;也就是說,介紹外在人情風物的多,反省內在變遷思索的少,這也許是國民旅行仍在初期階段的緣故吧?

但黃芳田的書讓我看到從這裡到那裡的機會,她固然也盡職而稱職地深入介紹了當地的民情風俗,卻另有不少她與別人接觸的感受,更有她內在原因的交代,這就成了一本有意思的旅行書。我們既看見她眼外的世界,又看到作者內在的個性,這是我認為比較有趣的讀書經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