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紋鸚嘴魚

帶紋鸚嘴魚

帶紋鸚嘴魚(學名:Scarus fasciatus)為鸚嘴魚科鸚嘴魚屬的魚類。分布於印度、泰國、越南、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美拉尼西亞、玻里尼西亞以及中國南海等海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摩鹿加群島。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物種代碼056810013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鸚嘴魚鸚嘴魚

中文目名鱸形目

拉丁科名Scaridae
中文科名鸚嘴魚科
拉丁屬名Scarus
中文屬名鸚嘴魚屬
拉丁種名fasciatus
中文名帶紋鸚嘴魚
命名人CuvieretValenciennes,1839
原始文獻Hist.Nat.Poiss.,14:222
模式產地Moluccas
國內分布南海
國外分布印度,泰國,越南,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美拉尼西亞,玻里尼西亞
備註
資料來源南海魚類志:665-666.
同物異名CallyodonfasciatusWang,1941;ScarusrivulatusCuvieretValenciennes,1839

簡介

帶紋鸚嘴魚(Callyodonfasciatus)是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主要鸚嘴魚,長46公分(18吋),雄魚綠橙兩色或綠紅兩色,雌魚為藍色和黃色相間。大西洋的種類有王后鸚嘴魚(Scarusvetula),體長約50公分,雄性體色藍,帶有綠、紅與橙色,而雌魚呈淡紅或紫色,有一白色條紋。

鸚鵡魚常識

羅馬古希臘人特別器重這種魚,把它當做珍品,並不是因為鸚鵡魚長得漂亮,而是其具有團結互助的精神。據研究這種魚的學者發現,如果鸚鵡魚一旦不幸碰上了針鉤,在千鈞一髮之際,它的同伴會很快趕來幫忙。如果有的被漁網圍住了別的夥伴就會用牙齒咬住其尾巴,拚命從縫隙中把它拉出來。因而,一般漁民很難抓獲這種魚。

鸚鵡魚會織睡衣,他們織睡衣的方式像蠶吐絲做繭似的,從嘴裡吐出白色的絲,利用它的腹鰭和尾鰭的幫助,經過一兩個小時織成一個囫圇的殼,這就是其睡衣。有時它的睡衣織得太硬,早上睡醒後嘴巴要不開,便會憋死在裡面。而它們的夥伴絕對不會幫它要開睡衣,因為它們覺得它們的夥伴還正在休息,不便打擾。

科學分類

界:動物界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輻鰭魚綱Actinopterygii
目:鱸形目Perciformes
科:鸚嘴魚科Scaridae
屬:鸚嘴魚屬Scarus
種:帶紋鸚嘴魚S.fasciatus
二名法
Scarusfasciatus
(CuvieretValenciennes,183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