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沉淪與救贖

帝國的沉淪與救贖

《帝國的沉淪與救贖》是200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褚新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帝國的沉淪與救贖》從羅馬大史學家塔西佗的史學著作談起。塔西佗的著作一方面,他的筆端直指暴政,揭露帝制,鞭撻暴君。另一方面,塔西佗歌頌共和政體,讚美昔時的世風淳樸,留戀舊貴族共和派人士的自由生活。在歷史寫作上,塔西佗傳承了古典史學中的求真探索精神,並且有所弘揚,形成了了他自身的特點。《帝國的沉淪與救贖》論及塔西佗的史學,從他的歷史觀和史學觀著墨,在論證中,輔之以翔實的中外文獻資料,因而言之有據,疏遠空議,令人信服。《帝國的沉淪與救贖》完全可以說是國內塔西佗史學研究的新突破,也是對西方古典史學和西方史學史研究的一個新貢獻。

作者簡介

褚新國,男,河南省汝南縣人,博士,現供職於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主要從事西方古典史學、世界上古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目錄

塔西佗史學和他的歷史學家地位(代序言)

導言

第一章 塔西佗史學的生成背景

第一節 共和末年與帝國初期的拉丁史學

第二節 道德存廢與國家興亡

第三節 哲學社會思潮的主要方向

第四節 變亂中的學術人生

第二章 塔西佗的循環史觀

第一節 光鮮與強悍中的憔悴

第二節 退化抑或進化

第三節 循環往復中的沒落與敗亡

第三章 塔西佗的天命觀

第一節 學人的傳統理念

第二節 在道德淪喪的境遇下

第三節 天災與人禍

第四節 何以安身立命

第五節 命運、人性及其他

第四章 塔西佗的歷史敘事

第一節 關於體裁與題材

第二節 偶然中的必然:小事情與大問題

第三節 求同存異中的獨創

第四節 “通識”意趣:狹促抑或恢弘

第五章 塔西佗歷史寫作的特徵’

第一節 “值得”與“不值得”

第二節 定善惡之實

第三節 客觀公允與愛憎之見

第四節 細部的真實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第一章 塔西佗史學的生成背景

通常一部成熟的歷史著作不僅反映作者的真實水平,更折射了時代允許達到的高度。事實上,史家撰述活動所能企及的水平取決於社會容許表達的範圍、程度,個人認知和融人現實世界的路數、方式。以及對歷史和時代局限的解喻、突破等一系列相關因素。特別是對於塔西佗這般具有強烈經世目的與感情色彩的政治史家而言,唯有歷史、社會、學術的多面相揭示才能凸顯其複雜內蘊。譬如,良好的學術素養、豐富的個人閱歷、強烈的寫史衝動、優越的生活條件與接觸史料的便利等,都會為之提供得天獨厚的充裕資質。在此意義上,強調突出塔西佗主體意識及其在史學實踐中的具體運作無疑是必要的。誠如論者指出的:他首先屬於時代,一個在哲學、宗教等意識形態領域尚無清晰定位的時代。倘若對具體社會狀況缺乏切身體會,那么,我們所謂“符號化”的塔西佗又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吻合歷史真相呢?

經由如此視野,塔西佗史學創作的厚重質地方可獲致清晰理解和明確體認:目前帝國慘烈的嚴酷現實激發了古羅馬傳統美德的復興焦慮,而執著於著書立說則能謀求一種“去功利化”的道德承當。由是,考察塔西佗歷史書寫的生成背景,既要包括政治經濟與意識形態等時代社會的一般狀況,也應包括文化涵養、價值觀念、性情氣質等史家自身的主體狀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