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古史

世界上古史

《世界上古史》將世界上古史劃分為原始時代、青銅時代、古典時代和古代世界的轉變四個階段,深入敘述人類的起源與世界古代文明的歷程,努力揭赤古代世界各種文明在不同時期的特徵。同時注意描繪世界古代文明的“世界性”,將中國古代文明納入世界文明大潮之中加以觀照。配置插圖和地圖,便於讀者熟悉歷史場景與地理方位;插入關鍵史料,便於讀者了解當時人們對相關事件與人物的看法;每章附推薦閱讀書目,便於讀者進一步登堂入室。人類從哪裡來?上古時期人類的生活與面貌是怎樣的?世界古代文明是如何產生、發展的?將系統地予以解答。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晏紹祥,1962年生於安徽金寨,歷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後執教於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主要研究世界古代史尤其是希臘羅馬史,曾任劍橋大學訪問學者。著有《古典歷史研究發展史》、《古代希臘歷史與學術史初學集》、《荷馬社會研究》等,譯有《羅馬的遺產》、《希臘帝國主義》、《早期希臘》,在《歷史研究》、《世界歷史》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

圖書目錄

世界上古史世界上古史
第一章人類的史前時代
第一節人類社會的形成
一、人類的起源
二、人種和語系
第二節原始時代人類的生產與生活
一、生產活動與生產工具的革新
二、社會組織的變遷
三、私有制的出現和國家的產生
第三節原始社會的文化
第二章西亞文明的產生和發展
第一節蘇美爾與阿卡德
一、歷史始於蘇美爾
二、阿卡德王國與烏爾第三王朝
第二節地區性大國的興起
一、古巴比倫王國
二、公元前2千紀的亞述
三、西臺
第三節古代西亞文化
第三章青銅時代的埃及
第一節埃及文明的產生與初步發展
一、埃及文明的產生與統一國家的形成
二、古王國時期的埃及
三、從分裂到統一
第二節新王國時期的埃及
一、埃及的擴張與埃及帝國的形成
二、王權與神權的鬥爭
三、埃及的衰落
第三節古代埃及文化
第四章青銅時代的亞歐大陸與早期遊牧、農耕世界
第一節青銅時代的中國
一、中國文明的起源
二、青銅時代中國文明的發展
第二節印度河流域文明
一、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產生
二、城市文明
第三節愛琴文明
一、愛琴文明的發現
二、克里特文明與邁錫尼文明
第四節遊牧世界對農耕世界的第一次衝擊
一、農耕、遊牧世界的形成
二、遊牧世界對農耕世界的第一次衝擊
第五章公元前1千紀中前期的西亞和北非
第一節亞述帝國
一、亞述帝國的崛起
二、亞述帝國的統治
第二節腓尼基和巴勒斯坦
一、腓尼基
二、古代希伯來人
第三節米底、新巴比倫王國與波斯帝國
一、米底和新巴比倫王國
二、波斯帝國
第六章從列國並立到統一的印度
第一節吠陀時代和列國時代
一、吠陀時代的印度
二、列國時代的印度
三、百家爭鳴
第二節孔雀帝國時代的印度
一、孔雀帝國的建立
二、孔雀帝國的統治
第三節公元前1千紀的印度文化
一、文字與文學
二、科學與藝術
第七章春秋戰國時代的中國
第一節春秋時期的諸侯爭霸
一、諸侯爭霸局面的形成
二、諸侯爭霸
三、春秋時代的社會變革
第二節從分立走向統一的戰國
一、戰國七雄
二、社會經濟的變化
三、思想文化領域的百家爭鳴
第八章古代希臘
第一節希臘城邦的形成
一、荷馬時代的希臘
二、古風時代
三、斯巴達城邦的形成
四、雅典民主的形成
第二節希波戰爭
一、波斯的西進
二、希臘的保衛戰
第三節古典時代的希臘
一、雅典民主的發展
二、伯羅奔尼撒戰爭
三、希臘城邦的危機
第四節馬其頓亞歷山大帝國與希臘化時代
一、馬其頓的興起
二、亞歷山大東侵
三、希臘化世界

第五節古代希臘文化
一、古代希臘文化繁榮的原因
二、古代希臘人的文化成就
第九章古代羅馬共和國
第一節早期羅馬
一、王政時代的羅馬
二、平民反對貴族的鬥爭
三、羅馬征服義大利及其統治政策
第二節羅馬稱霸地中海
一、羅馬與迦太基
二、馬其頓戰爭與征服希臘
第三節羅馬從共和國向帝國的轉變
一、格拉古兄弟改革
二、從馬略到蘇拉
三、前三頭與愷撒獨裁
四、後三頭與共和國的滅亡
第四節共和國時代的羅馬文化
一、文學
二、史學
三、哲學和科學
四、建築與藝術
第十章帝國時代
第一節秦漢帝國的崛起與擴張
一、秦朝中央集權國家的建立
二、西漢王朝
三、東漢王朝
四、秦漢文化
第二節貴霜與帕提亞
一、從大夏到貴霜
二、帕提亞的興衰
第三節早期羅馬帝國
一、君主專制的加強
二、社會經濟的變化
三、帝國時代羅馬的文化
第十一章公元3—6世紀的世界形勢
第一節公元3—4世紀的農耕世界
一、西晉的統一與統治
二、薩珊波斯的興起
三、笈多帝國的興起與統治
四、羅馬帝國的危機
後記

序言

世界上古史的時間範圍大體上從人類的出現到公元5—7世紀,是人類歷史分期中時間最長的時期,也是人類歷史最為重要的時期。之所以一定要加上“大體上”,是因為這個時間範圍只能是大概確定的,對於有些地區的某些族群或集團來說,肯定很不公正。首先是上限問題。根據現在的研究成果,完全形成的人大約出現於距今250萬年前。但這個時間也只是目前比較為學界接受的時間,其實存在一些爭議。至於下限,爭議同樣不少。習慣上把西羅馬帝國的滅亡視為上古世界的結束,可這個說法如今連西歐的學者似乎也不接受。在英美世界上古史學界影響頗大的《劍橋古代史》的第一版寫到公元3世紀的危機,但新版的《劍橋古代史》增加了第13和14卷,一直寫到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的擴張。在中國學術界,隨著奴隸製作為一種社會經濟形態遭到越來越多的挑戰,西羅馬帝國滅亡作為下限好像也不再得到所有人的認同。吳於廑從世界歷史發展的角度,指出在前資本主義階級社會中劃分出奴隸制和封建制階段不太現實,因為“古代世界物質財富直接生產者被奴役、被剝削的方式,生產資料的占有制,包括殘存的原始公社共有制,不同地區存在著明顯的差別。完全喪失自由的奴隸、半自由的處於依附地位的勞動者以及自由勞動者在各自社會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各地也不一致。這種情況不僅在通常以公元5世紀為下限的古代世界是這樣,公元5世紀之後,在中古時代封建制下的直接生產者被奴役、被剝削的方式,亦即依附農民與自由農民在經濟中的各自比重,也是這樣”。本書之所以把公元5—7世紀作為下限,是從亞歐大陸古代農業文明發展的角度考慮的,因為自公元3世紀後期開始,亞歐大陸從東到西出現了一次大規模的遊牧世界對農耕世界的大衝擊,並造成了相當巨大的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方面的影響。此後,西歐進入封建社會,中國進入了隋唐帝國的盛世,西亞、北非和南亞等地受到阿拉伯人擴張深刻的影響,成為一個廣闊的新世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