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西阿德時期

希西阿德時期,指公元前8世紀希臘地區在愛琴文明滅亡後重新普遍出現國家的時期,此時的國家皆以一個城市或市鎮為中心,結合周圍農村而成,一城一邦,獨立自主,故稱希臘城邦。留傳至今有關這一時期的文獻史料較多集中於詩人希西阿德(約生活於公元前750—700年間)的詩篇中,史學界遂稱之為希西阿德時期,這是希臘城邦最初形成的時期。

歷史背景

在荷馬時代之末,隨著鐵器的普遍使用,希臘社會發展速度加快。從公元前9世紀晚期到8世紀初,雅典和希臘中部的優卑亞島已有貴族(甚至稱為“王族”)的豪華墓葬,鐵器和青銅生產大有發展,優卑亞島的勒夫康迪且在敘利亞的阿爾·米納建立商站,恢復了和東方的海運貿易與文化聯繫。在希臘社會內部,階級分化明顯,奴隸逐漸增多,終於達到建立城邦——早期的奴隸制國家的程度。首先建立城邦的是鄰近東方文明的小亞沿岸和愛琴海諸島,以及希臘本土的雅典、優卑亞島等文化最發達地區,繼之而有多利亞人占據的伯羅奔尼撒半島和克里特島等地,中希臘和北希臘也迅速趕上,紛紛建城立國。因此,在公元前750到700年間,眾多的城邦湧現於希臘世界,如滿天星斗般閃現文明的光輝。
這時,希臘各地生產力有新的增長。鐵制工具普遍使用,農業中有裝鐵鏵的重犁及鐵鋤鐵斧鐵鍬施展威力,希臘多山而貧瘠的土地因之成片地得到開墾與深耕。各地除種植葡萄橄欖兩大經濟作物外,糧食生產也有較大增長,而手工業中制陶、造船、冶金業的發展尤為明顯。對希臘城邦的形成具有特殊意義的因素則是和東方的聯繫。這時希臘和東方的商業聯繫已恢復甚至超過愛琴文明時的水平,小亞各邦和優卑亞島最為活躍。希臘本土和東方交往並不限於商業,希臘對東方文明先進遺產的吸收也碩果纍纍,希臘這個後起的文明很快就利用了東方文明歷經數千年才取得的豐盛成果。這些發展表明希臘城邦形成之際已站在較高的歷史起點上,和數千年前古代東方文明最早建立國家時不可同日而語。

希西阿德簡介

在希西阿德時期,與城邦建立同時,希臘世界出現了標誌希臘文明光輝的一系列重大發展:希臘人襲用腓尼基字母,創造了自己的文字;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於公元前776年舉行,使希臘各邦有了共同的傳統節日和歷史紀年;繼荷馬之後,希西阿德這位農民詩人開展了詩歌創作,不僅為希臘文學揭開了新的篇章,也為世界文學寶庫留下了不朽的典範作品。
希西阿德出生於希臘中部的彼奧提亞,有《神譜》和《田功農時》等詩篇傳世,前者記述了希臘的神話傳說,後者則抒寫農業勞作和農村生活,是了解當時社會狀況主要的、最生動的材料。他以農民的樸質和真誠描述小農的辛苦勞累,也揭露社會的貧富分化和土地兼併。詩中以鷹隼欺凌夜鶯的寓言揭露貴族對小農的殘酷壓榨,他說當時“強權就是公理”,揭示了文明社會階級壓迫的本質。他以告誡兄弟的形式勸諭世人務農要勤苦操作,最好設法弄到一頭耕牛和一兩個作為助手的奴隸,必要時還須出海做點生意,表明了這時希臘的小農經濟和奴隸制以及商品經濟的聯繫。由此可見,希西阿德雖是土生土長的農民詩人,他的視野卻很廣闊,具有很高的文化水平。這反映希臘城邦形成初期文化普及已有較好成效,一般公民素質不低。這和希臘海運方便、人員往來較易、信息傳播較快有關,也和當時使用的字母文字簡單易學、城邦公民生活相對自由寬鬆有關。因此,希西阿德的詩篇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希臘城邦體制自有其不同於其他古代文明的特點。

對世界的影響

一般而言,世界各民族從原始社會進入文明社會,最早建立的國家都是城邦類型的小國,再由小國演變為大國以至帝國。希臘文明的特點卻是,它保留城邦小國紛立的局面遠較其他文明為長,而且是在城邦體制下達到其文明的繁榮昌盛的高峰。那么,希臘城邦體制又有什麼特點呢?
應該說,這種形式上小國寡民的城邦最本質的特徵就是其公民政治獲得了較充分的發展,乃至建立起了奴隸制民主政治。從軍事民主制轉變為階級國家,最早的小國通常都有國王(由軍事首領或宗教首領變為國王)。希臘城邦亦不例外,各邦最早都有傳說中的國王與王朝;另外還有貴族會議和公民大會。但在發展過程中,王權卻不象東方各國那樣日益強大,反而逐漸衰微;絕大多數城邦終於廢棄君主而實行共和;而後又限制貴族的權力,乃至在一些城邦中推翻貴族統治,建立了古代公民權利最發達的民主政治。因此,城邦建立數百年後,希臘著名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在《政治學》中總結城邦公民政治說:“(一)凡有權參加議事或審判職能的人,我們就可以說他是那一城的公民;(二)城邦的一般涵義,就是為了要維持自給生活而具有足夠人數的一個公民集團。”“城邦不論是哪種類型,它的最高治權一定寄託於‘公民團體’,公民團體實際上就是城邦制度。”“凡享有政治權利的公民的多數決議,無論在寡頭、貴族或平民政體中,總是最後的裁判,具有最高的權威。”城邦公民政治的這個本質特徵有助於希臘奴隸制經濟形成以小規模的私有制為主和商品經濟較發達的特點,更對希臘文化能取得優秀成就影響巨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