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巴賽阿波羅·埃皮鳩里烏斯神廟

希臘巴賽阿波羅·埃皮鳩里烏斯神廟

阿波羅·埃皮鳩里烏斯神廟是人類為紀念太陽神和拯救人類的神---阿波羅·埃皮鳩里烏斯,神廟修建於公元前5世紀中葉,坐落於荒無人煙的阿卡迪亞群峰之間。這裡有人類迄今為止發現年代最久遠的科林斯式柱頭。整座紀念性建築物用大膽的建築結構將古老的早期希臘建築風格和明朗的陶立克風格結合在一起。

基本信息

希臘巴賽阿波羅·埃皮鳩里烏斯神廟介紹

點擊查看大圖
名稱】希臘巴賽阿波羅·埃皮鳩里烏斯神廟
【類別】世界遺產
【批准年號】1986年
【遺產原屬】太陽神廟建於公元前5世紀,是希臘鄉村還願神廟
【遺產現狀】屬於希臘文化遺產
【簡介】
希臘,巴賽的阿波羅·埃皮鳩里烏斯神廟,文化遺產,1986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太陽神廟建於公元前5世紀,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的阿爾迪亞山上。這個神廟是菲拉吉亞居民為把他們從瘟疫中拯救出來的醫神阿波羅·埃皮鳩里烏斯建立的,是希臘鄉村還願神廟的傑出典範。
阿波羅·埃皮鳩里烏斯神廟位於希臘的伯羅奔尼撒半島塔巴巴賽市的阿爾迪亞山上,建於公元前5世紀晚期。古希臘宗教遺址。廟內有現存最古老的科林斯式石柱,是現存唯一的基本保存完好,同時也是第一座採用了三種建築風格(包括多利安式,愛奧尼亞式,科林蒂安式)的神廟。1986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神廟坐落在一塊1,131米高的叫做巴賽的高地上(巴賽的意思是少有山谷的的群山),因而形成了南北走向。這一罕見的朝向是地勢造就的,正應驗了古希臘人的那句諺語:規矩不得破壞,除非迫於無奈。之後,斐加利亞人將神像安放在神廟的盡頭,但卻面對東牆,並在牆上開個洞口,以使神明能看到日出,得以統治周圍地區。
阿波羅·埃皮鳩里烏斯神廟是菲拉吉亞居民為從瘟疫中拯救他們的醫神阿波羅·埃皮鳩里烏斯而建立的,出於建築師伊克蒂諸斯之手,屬於帕提儂神廟之後的第二代建築。它是希臘式鄉村還願神廟的傑出典範。
神廟平面為長方形,長39.8米,寬10.1米。主殿是一座圓形建築,周圍圓柱圍成圓圈。主要建築材料是當地的灰色礫岩。廟宇外柱廊為典型的多利安風格,前殿、後殿立面亦為多利安柱。門廊內有一排立於橫向矮牆之上的愛奧尼亞式圓柱,在南側矮牆上,最後有兩根愛奧尼亞柱和一根科林斯柱,科林斯石柱頂上有一行行重疊的渦旋形的雕刻,這根石柱是已知的這類柱子裡歷史最悠久的一根。廟堂內的牆壁上飾有大理石雕板,大廳上隨處可見大理石雕刻的中楣,內容以亞馬遜女戰士及拉庇泰人與人頭馬身怪物的戰役為主。在這裡還發現了最古老的科林斯式柱頭的半人半妖雕像及女戰士像,現收藏在倫敦大英博物館。

神廟發現時間

 

1765年一位法國建築學家發現這座神廟。1902年,第一個對這一地區文物進行系統考古研究隊組成了。在K.Kourouniotis的領導和K.Romaios與P.Kavvadias的協助下,第一支雅典考古隊對該地區開始做系統的考古工作。工作曾經幾次間斷,1959年,1970年,及1975到1979年間,在N.Gialouris的領導下,考古活動又得以繼續。
神廟外層的多立斯圓柱有許多已經歪斜,處於危險狀態。在神廟內殿,在飽受時間、風雪、和地震摧殘的地面上,是組成扶壁的愛奧尼亞式附牆圓柱。最後那兩根柱子簇擁著唯一的一根科林斯圓柱--或許是同類樣品中最為久遠的一根了——神像先前就被安放在這根圓柱旁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