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瓜

布瓜

絲瓜(學名:Luffa cylindrica),粵語稱水瓜或勝瓜,珠江三角洲絲瓜特指八角瓜,是原產於印度的一種葫蘆科植物,又稱菜瓜,在東亞地區被廣泛種植。

一味中藥(絲瓜別稱)

釋名 絲瓜、天絲瓜、天羅、蠻撤、魚 。

氣味 (瓜)甘、平、無毒。

主治 1、痘瘡不快。用老絲瓜近蒂三寸,連皮燒存性,研為末,砂糖水送服。

2、癰疽不斂,瘡口很深。有絲瓜搗汁頻頻塗搽。

3、風熱肋腫。用絲瓜燒存性,研為末,水調塗搽。

4、坐板瘡。用線瓜皮焙乾,研為末,燒酒調勻塗搽。

5、手足凍瘡。用老絲瓜燒存性,調臘豬油塗搽。

6、痔漏脫肛。用絲瓜燒灰、多年石灰、雄黃各五錢,共研為末,以豬膽、雞蛋清及香油調藥敷貼,直至脫腸收上。

7、腸風下血。用霜後乾絲瓜燒存性,研為末,空心服二錢,酒送下。

8、血崩。用老絲瓜燒灰、棕櫚燒灰等分,鹽酒或鹽湯送服。

9、乳汁不通。用絲瓜連子燒存性,研為末,酒送服一、二錢,厚蓋發汗即通。

10、小腸氣痛,繞臍衝心。用老絲瓜連蒂燒存性,研為末。每服三錢,熱酒調下。病重者服兩、三次即消。

11、卵腫偏墜。用老絲瓜燒存性,研為末,煉蜜調成膏。每晚以好酒關服一匙。

12、腰痛。用絲瓜子炒焦,搗爛,酒送服。以渣敷痛處。

13、喉閉腫痛。用絲瓜研汁灌下。

14、化痰止咳。用絲瓜燒存性,研為末,加棗內做成丸子,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溫酒送下。

15、風氣了牙痛。用生絲瓜一個,擦鹽火燒存性,研為末頻頻擦牙,涎盡即愈。如肋腫,可用末調水敷貼。此方治蛀牙無效。

16、刀瘡。用古石灰、新石灰、絲瓜根葉、韭菜根各等分,搗至極爛,作成餅,陰乾,研末塗搽。止血、定痛,生肌,有特效。

17、諸瘡久潰。用絲瓜老根熬水洗搽。

(3)

很久以前,有台灣島原住民把地瓜洗淨放入陶瓷缸中烘烤,發現烤出來的地瓜美味異常,人們都是連皮吃。最近調查發現,這個地區常住人口沒有癌症的記錄,所以流傳“呷一口小番薯,卡贏呷肉呷魚”,意思是吃這種烤地瓜比吃肉吃魚還補。當地人稱這種烤地瓜叫布瓜(音pukua)。

布瓜一詞由此而來。

法語音譯

含義

布瓜 布瓜

[1]"布瓜"一詞在法語裡是為什麼的意思,他出自幾米作品《布瓜的世界>

[2]"布瓜"一詞也是幾米冬粉的稱呼。

幾米作品一覽

⊙1998年《微笑的魚》

⊙1998年《森林裡的秘密》

⊙1999年《向左走向右走》

⊙1999年《聽幾米唱歌》

⊙1999年《月亮忘記了》

⊙2000年《黑白異境》

⊙2000年《森林唱遊》

⊙2000年《我的心中每天開出一朵花》

⊙2001年《123木頭人》

⊙2001年《地下鐵》

⊙2001年《照相本子》

⊙2002年《布瓜的世界》

⊙2002年《我夢遊,你夢遊》

⊙2002年《我只為你畫一張小卡片》

⊙2003年《幸運兒》

⊙2006年《藍石頭》

[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