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吉爾根·扎克丹

布吉爾根·扎克丹在譯本書前所題《聊齋志異·即事》一詩中說:“只因坎坷譯奇書,雖有愁懷亦自舒。 布吉爾根·扎克丹的漢族好友穆齊賢精通滿文,布吉爾根·扎克丹曾多次攜帶《聊齋志異》譯稿登門求教。 ”布吉爾根·扎克丹的滿文譯本《聊齋志異》在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由二酉書坊加以翻刻,翻刻本的卷數及冊數與原刻本相同。

布吉爾根·扎克丹:(生卒年待考),滿族,字秀峰,號五費居士;滿洲正紅旗人。著名清朝世襲雲騎尉、滿文《聊齋志異》翻譯者。
著名清朝作家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滿文譯本的書名是《摘翻聊齋志異》,譯者是正紅旗滿族人布吉爾根·扎克丹。
此譯本刊刻於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是一種滿漢合璧的選譯本。全書二十四卷,分訂二十四冊,共選擇作品一百二十六篇,其中包括了《考城隍》、《青鳳》、《張誠》、《樂仲》、《曹友於》、《齊天大聖》、《續黃粱》、《白於玉》、《庚娘》、《向杲》、《鞏仙》、《花姑子》、《祿數》等。
布吉爾根·扎克丹是清朝乾隆~鹹豐年間人,他一生官不得志,有感於蒲松齡筆下所寄託的“孤憤”,因而酷愛《聊齋》,後為翻譯《聊齋》幾乎用盡了一生的心血。
布吉爾根·扎克丹在譯本書前所題《聊齋志異·即事》一詩中說:“只因坎坷譯奇書,雖有愁懷亦自舒。理義悅心賢者訓,此中子滋味美堪茹。”又說:“古稀年近性尤痴,鎮日鑽研苦構思。幸遇友蓮多助我,發揮精蘊妙文詞”。由此也可見布吉爾根·扎克丹對待翻譯《聊齋志異》的嚴肅認真的態度。
布吉爾根·扎克丹的漢族好友穆齊賢精通滿文,布吉爾根·扎克丹曾多次攜帶《聊齋志異》譯稿登門求教。
應布吉爾根·扎克丹的請求而參加譯本校訂的除穆齊賢外,還有他的通曉漢文的鑲白旗人軍機處署察太平倉禮科給事中薩霖、鑲紅旗人馬蘭鎮總兵慶錫,以及他的滿族學生德音泰和長興等。
穆齊賢和慶錫後來在為《摘翻聊齋志異》所作的序文中,一致稱讚布吉爾根·扎克丹虛心好學,為推敲譯文而不恥下問,務求譯文“無毫髮遺憾而後已”。
德音泰和長興記敘老師的翻譯事業時說:“夫子之於清文,如性命焉。而蒲留仙之《聊齋志異》一書,尤夫子之酷好者,遂翻譯百十餘則。經營辛苦,幾歷寒暑,方始脫稿。而夫子一生之純粹精華,皆寓乎是書矣。雖不敢仰邀高明之賞鑒,或可為來學之一助耶!然恐其中有筆畫之訛舛,字句之脫落,因忝列門牆襪線不棄,命之詳家校讎,以冀免魯魚亥豕之譏焉”。
布吉爾根·扎克丹自己對翻譯的甘苦也曾作詞一首自述:“筆墨債,幾時休?喈奇書,苦窮究。《聊齋》一部,膾炙人口。仔細翻譯百餘首,功夫大半五更頭。尋明師,求益友。經閱幾春秋,推敲方成就。雖災梨以垂後,竊恐魯魚篇內有。”
布吉爾根·扎克丹的滿文譯本《聊齋志異》在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由二酉書坊加以翻刻,翻刻本的卷數及冊數與原刻本相同。
註:
極其可惜的是,布吉爾根·扎克丹的滿文譯本《聊齋志異》之末刊原稿,現被收藏在美國紐約市大都會博物館中,而複印稿在山東大學中文系關德棟教授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