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頓將軍戰爭回憶錄

巴頓將軍戰爭回憶錄

巴頓將軍戰爭回憶錄是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巴頓將軍戰爭回憶錄》原名《我所知道的戰爭》實際是巴頓將軍根據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轉戰北非、義大利和法國、比利時、荷蘭、德國期間在作戰間隙時寫下的日記,在1945年5月戰爭剛剛結束時匆匆撰寫的。在巴頓將軍12月不幸因故死後,由其夫人及在整個二戰期間擔任巴頓將軍副參謀長的哈金斯上校編輯整理出版。這也是巴頓將軍惟一的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連續性記載,因此頗具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

喬治·S·巴頓將軍(1885年-1945年)是美國陸軍四星上將。1909年畢業於西點軍校。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曾任美國歐洲遠征軍總司令潘興將軍的上尉副官。1917年參與美軍第1裝甲坦克旅的組建,並隨該旅參戰。1932年畢業於美國陸軍學校。歷任裝甲坦克旅旅長、師長、軍長。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任美國第3集團軍司令。法西斯德國投降後,任德國巴伐利亞軍事行政長官和美國第15集團軍司令,免職後負責領導一個總結戰爭經驗的小組。1945年12月9日,巴頓因車禍負傷,後於12月22日去世,享年60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指揮所屬部隊參加了西方盟軍在北非、義大利和歐洲第二戰場的各次主要戰役,一直到徹底打敗法西斯德國和義大利。在作戰中,巴頓重視坦克作用,在西方盟軍各部隊中,他所指揮的部隊戰績最為輝煌。人們稱他"有指揮大軍的天才",特別擅長於進攻、追擊和裝甲作戰,是一位敢打敢拚、英勇善戰的驍將。從這《巴頓將軍戰爭回憶錄》中,人們可以了解巴頓將軍的戰役戰術思想、作戰原則和指揮藝術;當時的戰略戰役態勢,交戰雙方的戰略戰術意圖;以及敵對雙方上層的許多趣聞軼事,是研究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的重要參考史料。

編輯推薦

回顧第二次世界大戰,除了戰役與屠戮,還有一些重要人物。一提起巴頓,人們的腦子裡就會出現一個英勇、威嚴、暴躁、善戰的美軍司令官形象。人們稱他為“有指揮大軍的天才”,特別擅長進攻、追擊和裝甲作戰。《巴頓將軍戰爭回憶錄》是他根據自己在二戰轉戰北非、西歐期間的日記,在戰爭剛剛結束時撰寫的,也是他本人唯一的有關二戰的連續性記載。

媒體推薦

只要一提起巴頓,人們的腦子裡就會出現一個英勇、威嚴、暴躁、善戰的美軍司令官形象。人們稱他為“有指揮大軍的天才”,特別擅長進攻、追擊和裝甲作戰。《巴頓將軍戰爭回憶錄》是他根據自己在二戰轉戰北非、西歐期間的日記,在戰爭剛剛結束時撰寫的,也是他本人唯一的有關二戰的連續性記載。

作者簡介

喬治.S.巴頓將軍(1885-1945)是世界上知名的將領之一。只要一提起巴頓,人們的腦子裡就會出現一個英勇、威嚴、暴躁、善戰的典型軍人和司令官形象。人們稱他“有指揮大軍的天才”,特別擅長進攻、追擊和裝甲作戰。《巴頓將軍戰爭回憶錄》是他根據自己在二戰轉戰北非、西歐期間的日記,在戰爭剛剛結束時撰寫的,也是他本人唯一的有關二戰的連續性記載。

目錄

前言(1)

第一部從非洲到西西里的公開信

第一章 “火炬”行動(4)

北非(4)

第二章 “哈斯基”行動(42)

攻入西西里(42)

第二部 “霸王”作戰

第一章法蘭西、阿弗朗什、布雷斯特至摩澤爾戰役

(1944年8月1日~9月24日) (74)

第二章強擊摩澤爾防線

(1944年9月25日~11月7日)(110)

第三章 占領梅斯和薩爾戰役

(1944年11月8日~12月8日)(130)

第四章 巴斯托尼及聖維特戰役——“凸出部”戰役

(1944年12月9日~1945年1月28日) (150)

第五章從艾弗爾河到萊茵河及攻占特里爾

(1945年1月29日~3月12日)(177)

第六章 占領科布倫茨和巴拉亭戰役

(1945年3月13日~3月21日)(196)

第七章強渡萊茵河,從法蘭克福渡過美因河以及橫渡

穆爾德河

(1945年3月22日~4月21日)(205)

第八章渡過多瑙河,進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

(1945年4月22日~5月9日) (231)

第三部回顧

第一章思考和啟示(249)

第二章掙軍餉(272)

附錄一 “火炬”行動,西部特遣部隊司令部(291)

附錄二第2軍編成(293)

附錄三“哈斯基”行動,第l裝甲軍和第7

集團軍司令部(294)

附錄四指示信(295)

附錄五一個集團軍的編成(312)

附錄六美國第3集團軍司令部主要參謀軍官名單(314)

附錄七曾配屬第3集團軍作戰的軍,附軍長及參謀長名單

1944年8月l日~1945年5月9日(316)

附錄八曾配屬第3集團軍作戰的師,附師長及副師長名單

1944年8月1日~1945年5月9日(318)

序言

小喬治·S·巴頓將軍從1942年7月到他發生致命事故三天前的1945年12月5日期間,每天都寫了詳細的日記。他的日記是在戰鬥正激烈進行的時候寫下的,這些日記始終是坦率的,往往牢騷滿腹,有時是言語尖刻,儘管他咒罵任何一個同他持不同看法的人,但決不是粗野的。這部日記的精神在於,他作為一個司令官,相信發動一場持續的勇猛進攻,可以在1944——1945年冬天,大雪尚未降落到阿登之前便結束這場戰爭。巴頓將軍認為,必須克服發動這場進攻的一切障礙,凡是反對進攻的領導人都必須舉出進攻不能成功的理由。在巴頓看來,默不吱聲和大唱反調都是膽小怯懦的表現,是對盟國事業的不負責任。 巴頓將軍日記的這一主..

文摘

書摘

上午8時45分,凱斯將軍、霍爾將軍①和我在卡薩布蘭卡總督府會見了諾蓋將軍和米什利亞將軍②和他的一些參謀軍官。在一隊警察的護送下,我們從總督府前往“聖心大教堂”。街道的兩旁排列著法國和美國軍隊以及憲兵。教堂里擠滿了人,一直站到大門的外面。

摩洛哥大主教穿著一件紅色長袍,外罩了一件繡著各種圖案的寬大白色法衣,頭戴一頂四方的紅帽子,在門口迎接我們,並把我們領到教堂的正前方。教堂里放著兩副棺材。右邊是美軍的棺材,上面覆蓋著一面美國國旗,旁邊有六名美軍士兵肅立站崗;左邊是法軍的棺材,棺材上覆蓋著法國國旗,同樣有六名法國土兵站崗。

彌撒結束後,我們隨著大主教走出教堂,進了我們的汽車。我覺得,這裡有一個很不協調的景象,在我們走進教堂和離開教堂時,在人群的前面有一隊沒有騎馬的摩洛哥騎兵在旁邊站崗,他們佩著馬刀。

我們在總督府等了一個小時,以便讓人們有時間走到墓地去,然後我們前往墓地。在公墓的大門外,集合著一個營的美軍步兵和一個營的法軍步兵,他們的前面是法國使團和美國使團的官員。我們在公墓中走了大約半英里,然後停留在兩個旗桿的中間,美國國旗在右,法國國旗在左,都高高地飄揚在旗桿的頂端。

諾蓋將軍和我把一個巨大的花圈放在英勇犧牲的烈士紀念碑上,法國使團還獻了一個紅色花圈。在這項儀式結束後,法國樂隊奏起了與我們的熄燈號差不多的音樂,這時,法國國旗降到旗桿的中間,然後,他們奏起了《馬賽曲》,國旗再度升上了旗桿的頂端。然後我們的樂隊奏起為熄燈號似的音樂,美國國旗降落到旗桿的中間。P1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