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虎部落

巴爾虎部落

巴爾虎蒙古部落民俗旅遊度假景區位於滿洲里以東36公里。位於301國道於滿洲里至額爾古納公路交界處,全方位、多角度向遊客展示蒙古民族博大精湛的文化。它位於巴爾虎草原腹地,這裡夏秋兩季,綠草如茵,牛羊肥壯,氣候涼爽,幽靜宜人。遊客在這裡可以身著蒙古袍,腳蹬蒙古靴,跨上追風的俊馬,乘上穩健的駱駝在草原上漫遊;可以在篝火的映襯下,欣賞蒙古民族歌舞;可以在熱情的敬酒歌聲中,品償醇厚清香的馬奶酒,清香撲鼻的手把肉;烤全羊使你在大飽口福之時大開眼界;牧民家自己親手擠牛奶熬煮醇香的奶茶、傳統的奶食品會使您遐想遊牧民族的生活歷程;夜宿蒙古包,側耳傾聽陣陣牧歌,抬頭試數點點繁星,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那城市的暄囂已在九霄雲外。 巴爾虎蒙古部落“巴爾虎”是一個以遊牧地區名稱而得名的部族名稱。巴爾虎蒙古部落是蒙古族中最古老的一支,他們最早在貝加爾湖東北部的巴爾虎真河(今俄羅斯境內巴爾古津河)一帶從事遊牧和漁獵生產。後來,巴爾虎蒙古人隨著不斷遷徙,分散到貝加爾湖東部和南部。清康熙年間,有一部分巴爾虎蒙古人被編入八旗,駐牧在大興安嶺以東布特哈廣大地區,還有一部分成為喀爾喀蒙古(今蒙古)諸部的屬部。1732年,清政府為了加強呼倫貝爾地區的防守,將包括索倫(今鄂溫克)、達斡爾、鄂倫春族和巴爾虎蒙古族士兵及家屬3796人遷駐呼倫貝爾牧區,以防俄國人侵擾。其中275名巴爾虎蒙古人便駐牧在今陳巴爾虎旗境內。1734年,清政府又將在喀爾喀蒙古車臣汗部志願加入八旗的2400多名巴爾虎蒙古人遷駐克魯倫河下游和呼倫湖周邊,即今新巴爾虎左、右兩旗境內。為區別這兩部分巴爾虎蒙古人,便稱1732年從布特哈地區遷來的為“陳巴爾虎”,即“先來的巴爾虎蒙古人”之意;1734年從喀爾喀蒙古車臣汗部遷來的則相對被稱為“新巴爾虎”,即“新來的巴爾虎蒙古人”之意。

巴爾虎蒙古部落民俗旅遊度假景區位於滿洲里以東36公里。位於301國道於滿洲里至額爾古納公路交界處,全方位、多角度向遊客展示蒙古民族博大精湛的文化。它位於巴爾虎草原腹地,這裡夏秋兩季,綠草如茵,牛羊肥壯,氣候涼爽,幽靜宜人。遊客在這裡可以身著蒙古袍,腳蹬蒙古靴,跨上追風的俊馬,乘上穩健的駱駝在草原上漫遊;可以在篝火的映襯下,欣賞蒙古民族歌舞;可以在熱情的敬酒歌聲中,品償醇厚清香的馬奶酒,清香撲鼻的手把肉;烤全羊使你在大飽口福之時大開眼界;牧民家自己親手擠牛奶熬煮醇香的奶茶、傳統的奶食品會使您遐想遊牧民族的生活歷程;夜宿蒙古包,側耳傾聽陣陣牧歌,抬頭試數點點繁星,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那城市的暄囂已在九霄雲外。 巴爾虎蒙古部落“巴爾虎”是一個以遊牧地區名稱而得名的部族名稱。巴爾虎蒙古部落是蒙古族中最古老的一支,他們最早在貝加爾湖東北部的巴爾虎真河(今俄羅斯境內巴爾古津河)一帶從事遊牧和漁獵生產。後來,巴爾虎蒙古人隨著不斷遷徙,分散到貝加爾湖東部和南部。清康熙年間,有一部分巴爾虎蒙古人被編入八旗,駐牧在大興安嶺以東布特哈廣大地區,還有一部分成為喀爾喀蒙古(今蒙古)諸部的屬部。1732年,清政府為了加強呼倫貝爾地區的防守,將包括索倫(今鄂溫克)、達斡爾、鄂倫春族和巴爾虎蒙古族士兵及家屬3796人遷駐呼倫貝爾牧區,以防俄國人侵擾。其中275名巴爾虎蒙古人便駐牧在今陳巴爾虎旗境內。1734年,清政府又將在喀爾喀蒙古車臣汗部志願加入八旗的2400多名巴爾虎蒙古人遷駐克魯倫河下游和呼倫湖周邊,即今新巴爾虎左、右兩旗境內。為區別這兩部分巴爾虎蒙古人,便稱1732年從布特哈地區遷來的為“陳巴爾虎”,即“先來的巴爾虎蒙古人”之意;1734年從喀爾喀蒙古車臣汗部遷來的則相對被稱為“新巴爾虎”,即“新來的巴爾虎蒙古人”之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