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里亞

《巴格里亞》是由朱塞佩-多納托雷導演,瑪格麗特-瑪德等主演的一部電影,於2009年上映。

基本信息

影片資料

影片原名《Barria》(直譯為“巴阿里亞”),是義大利西西里島巴勒莫省最大的城市巴格里亞(Bagheria)在西西里方言中的叫法,通過對當地一家三代自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自六十年代為止的生活變遷,展示了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及其後,義大利,尤其是西西里重大的歷史變革,在這部影片裡,展現了托納多雷以往片中很少見的政治變革的刻畫與描述,如法西斯、基督教、民主黨、共產黨等,幾番政治風潮在西西里上演,而他們的生活因此產生巨變。

演職人員

導 演:朱塞佩-多納托雷

主 演:瑪格麗特-瑪德 飾 Mannina

弗蘭切斯克-齊亞納 飾 Peppino

莫妮卡-貝魯奇

雷歐-波瓦 飾 Giornalista Romano

安吉拉-摩琳娜

劇情介紹

巴阿里亞(Barria)是西西里島巴勒莫省最大的城市巴格里亞(Bagheria)在西西里方言中的叫法,本片通過當地一家三代人自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自六十年代為止的種種生活變遷,展示了義大利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以及其後所經歷過的重大歷史變革,在影片中人們可以看到當時義大利所發生的種種政治變動,從法西斯到共產黨,從基督教民從各種意義上看,朱塞佩·托納多雷(Giuseppe Tornatore)對《巴格里亞》(Baaria)下手實在過重了。為了喚起人們的記憶,重現幾十年前西西里島巴格里亞的小鎮生活,托納多雷不惜耗盡錢財使用一個個大布景並請來成千上萬的臨時演員。然而,他似乎已經忘了如何去詮釋一個情節,更別說如何勾勒一個人物角色了。影片到處充斥著虛假的懷舊情懷、廉價的感傷主義以及過於油膩的管弦配樂。坦白說,《巴格里亞》在義大利本土也許能吸引到一定的觀眾走進影院——畢竟在這裡宣傳廣告打得非常凶,然而就海外市場而言,前景不容樂觀。

這部義大利史上耗資最大,被稱為史詩的電影有兩個版本,一個是義大利版本,一個是西西里版本,足見該片所根植的地域性特徵。托納多雷說在多年前,自己兒時的各種記憶就促使著要拍這樣一部電影,但直到60歲,這一電影夢想才實現。在接受採訪時,他一直強調片中要述說的“永恆的激情”以及與周圍世界所建立的聯繫:“那種永恆的激情已經迷失了很久了”,“我從小生活在的家庭,這樣一個家庭與周圍世界建立著各種各樣的聯繫,這種聯繫在年輕一代中也消失了很久了”。

劇情介紹

全片對於西西里各方面的社會變革只做了輕描淡寫的敘述,重點聚焦在托雷諾瓦家族的命運上。這是個經歷了義大利史上幾次重大政治動盪的牧民家族,雖然並不富有但也摸爬滾打在法西斯統治、二戰以及戰後極具義大利特色的黨派政權鬥爭中存活了下來。他們是農民,因此偶爾也受僱於地主唐·吉雅辛托(Lollo Franco 飾)。然而吉雅辛托並不是個作風正派的人,總找盡一切機會欺詐平民。男主角帕皮諾的社會良心也正是在這時被首次喚醒。最初帕皮諾只是個小男孩(根據年齡的變化分別由吉奧凡尼·甘比諾和戴維德·維維雅尼飾演),當他長大成人(弗朗西斯科·希安納 飾),就加入了共產黨,投身共產主義運動。

帕皮諾愛上了美麗的瑪尼娜(模特瑪格麗特·馬德的銀幕處女秀),同時也得到了回應。瑪尼娜的父母起初反對雙方交往,但最後不得不默許了這對戀人。除了一次死產之外,這個小家庭便開始飛速地壯大(當然是指人數上)。這讓不少觀眾摸不著頭腦——這個瑪尼娜到底在想什麼?誰曉得呢?但很明顯導演並不認為心理學是值得探討的一方面,它可遠不如片中一個接一個的小插曲來得迷人——莫尼卡·貝魯奇、米歇爾·普拉西多、拉烏爾·博瓦、路易吉·羅·卡肖、Laura Chiatti和DonatellaFinocchiaro這些義大利知名演員美其名曰客串了該片,但都如走馬觀花般露臉一兩個鏡頭。

隨著巴格里亞領土的擴張,帕皮諾的政治野心也在日益膨脹。托納多雷偶爾也會在片中順帶提到一些歷史事件,比如薩爾瓦托雷·裘連諾橫屍西西里島。但涉及這類事件對於非義大利觀眾而言簡直無關痛癢。當然,如果導演能將這些情境處理地略為巧妙的話興許還能喚起觀眾的共鳴,問題是托納多雷走了相反的道路——只是一味地將一些缺乏特色或無意義的元素強塞給觀眾。(新聞通稿上更大張旗鼓地宣稱影片啟用了3萬5千個臨時演員。)

媒體評論

本土媒體

義大利本土的媒體在談到這部電影時,多用“感動”來形容,他們在電影裡看到了自己家庭的影子和曾經的生活,不過,顯然,眾多國外媒體對此的反應並不那么強烈,有的嫌電影的節奏慢,沉悶,有的嫌片中講述的故事過於本土化,缺少共通的東西,更多的海外媒體認為這部電影無法超越托納多雷的《天堂電影院》等曾經的作品。

影片中大量場景於突尼西亞拍攝,據早前的報導稱,製作經費高達3500-4000萬美元,而這之中一部分資金來自於突尼西亞的權貴Tarek BenAmmar以及他旗下的鷹牌影業(Eagle Pictures)。從片中大量支離破碎、缺乏完整性的情景及主題上判斷,《巴格里亞》的刪節很可能比成品的時間還長,亦或還有個電視連續短劇之類的版本。無論如何,兩個多小時的時長確實是在挑戰觀眾的耐性。

開頭就足以說明一切——影片背景設定在上個世紀初,當時托納多雷的出生地巴格里亞仍是個被綠樹環繞著的獨立小鎮(現在它已經成為巴勒莫的一部分)。一個青年在一條泥石路上奔跑,仿佛他的一生都與這條街道有著密切的關係。然而突然之間,隨著音樂的改變,他雙腳離地,飛向了天空。這種聽覺上過於極端的轉變,甚至能讓最老練的水手頓時暈船。托納多雷便是以這樣的開頭為整部影片定下了讓人透不過氣的基調

某些演員還是為他們的角色附上了自己的靈魂,比如莉娜·薩斯特里(Lina Sastri)飾演的瑪尼娜的奶奶,儘管算命乞丐的角色設定有點奇怪。至於其他人,大部分都可做角色互換。此外,托納多雷非常偏愛配合景的運用,然而正如他的運動鏡頭一樣,只會讓人注意到場景本身卻發掘不到任何深度或者幽默。藝術指導太過於小心翼翼,但至少街道的布景確實有那么幾分舊式歐洲的感覺。顏色修正方面則看上去人為痕跡過重。

聲音方面欠缺細微處的差別,每個角色似乎都在大喊大叫而非聊天說話。要說義大利作曲大師埃尼奧·莫里康尼(Ennio Morricone)的音樂最過人之處就在於,它與這部片子的搭配簡直天衣無縫。

國際影響

第6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66th Venice Film Festival)官方宣布,由義大利著名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Giuseppe Tornatore)執導的新片《巴格里亞》(Baaria),將為本屆電影節揭幕。

影片的女主角是朱塞佩·托納多雷的御用女演員莫妮卡·貝魯奇。這也標誌著威尼斯電影節這20年來首次用義大利本土電影作為開幕電影。

投資3000萬美元的史詩片《巴格里亞》講述朱塞佩·托納多雷的家鄉西西里島巴勒莫省最大的城市巴格里亞上發生的三代人的生活變遷。該片將參與競賽單元的角逐,電影的片名是巴格里亞的西西里俚語的叫法。

這部朱塞佩·托納多雷半自傳電影被認為是其至今為止最有野心的電影,朱塞佩·托納多雷形容這部電影是“有趣而又憂鬱”。

《巴格里亞》將在9月2日在威尼斯首映。Summit Intl.負責該片的國際銷售,今年的威尼斯電影節將於9月12日結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