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班氏草原鸚鵡

巴拉班氏草原鸚鵡,所屬動物界,屬鸚鵡科,分布在澳洲新南威爾斯和維多利亞省北部。

基本信息

超級鸚鵡

【物種名稱】 超級鸚鵡
【又 名】 巴拉班氏草原鸚鵡
【拉丁學名】 Polytelis swainsonii
【英文名稱】 Superb Parrot / Barraband Parakeet
【科屬分類】 鳥綱(Aves)、鸚形目、鸚鵡科、紐澳鸚鵡

【整體概述】

身長:40公分(15.5吋)
亞種:目前並無已知亞種
外型:這種鸚鵡鳥體為綠色,頸部帶有些淺藍;公鳥前額、喉嚨和臉頰為黃色;胸前有一條半圓形紅色的羽毛環繞;翅膀外測主要飛行羽為藍色;尾巴內側黑色;鳥喙紅色;虹膜橙黃。母鳥臉部沒有黃色,胸前也沒有紅色的半圓型羽毛,臉部為藍綠色,臉頰和喉嚨為灰綠色;大腿橙黃色,虹膜黃色。幼鳥和母鳥體色相同,公幼鳥需要6到9個月才能長成像母鳥般體色。
許多人剛見到超級鸚鵡的印象就是它那優雅美麗的外表,這種澳洲長尾鸚鵡在國內的價位不高,但是在澳洲卻是數量不多的鸚鵡,並受當地政府的法律保護,全球的數量可能只有5千隻左右而且還在下降中,主要是因棲息地的破壞與人為捕捉;公鳥與母鳥的外表差異很明顯,母鳥的前額與面頰沒有如公鳥般的鮮黃羽色,脖子上也無紅色兜狀紅羽,母鳥身上綠色的較公鳥暗且呈棕綠色,面頰有淡藍色,喉部呈淡棕色,而超級鸚鵡幼鳥時期長的就像母鳥一般;因為新進口的超級鸚鵡折損率高,幼、成在台灣都不是很普遍,它們應被飼養於寬敞的鳥舍而非狹小的籠子內,一般來說,大部分的超級鸚鵡都是當作鳥類養殖的籠養鳥較多,很少作為寵物鳥。
棲息環境和習性:超級鸚鵡主要棲息於沿著水流經過的森林地區,桉樹灌木叢區、充滿水源的平原草地等處。他們平時大多是群聚,鮮少成對單獨活動,在繁殖季節會聚集相當龐大的數量;當繁殖季開始的時候,許多對鳥會聚集在一起,公鳥會組成小群體,到繁殖季後數對親鳥會帶著幼鳥組成一群結伴活動;在覓食的時候戒心並不很重,大多選在破曉和下午3-4點覓食,會集體到地面上飲水,並且覓食草類植物的種子,其他的時間大多待在樹上。偶爾天氣會決定他們遷移的路線,飛行的速度相當快,即使飛行很遠的距離也能夠維持相當的高度,飛行的時候會伴隨尖銳的叫聲,類似雞尾鸚鵡(Cockatiel)但是音量更深沉,在覓食的時候則比較安靜,僅會發出輕柔的鳥語交談聲。
食物:超級鸚鵡主要以種子、草類植物種子、薊、水果、漿果、堅果、花朵和花蜜等為食。偶爾會前往農耕區覓食成熟掉落下來的穀粒等,因此在當地很不受農民的歡迎。

【地理分布】

棲息地:澳洲新南威爾斯和維多利亞省北部
巴拉班氏草原鸚鵡巴拉班氏草原鸚鵡

【繁 殖】

成功的繁殖超級鸚鵡的案例不多,同於一般大型的澳洲長尾鸚鵡,繁殖籠舍以可供飛行的鳥舍為佳,以供其或得較足夠的空間與運動量,一般用小型籠子的繁殖成功率並不高,宜使用較深的規格的巢箱或天然中空木頭繁殖,母鳥約莫在1歲時成熟,公鳥則約於2歲時成熟,一窩約產4-6顆蛋,孵化期約20天左右,幼鳥在35-45天大時羽毛長成,幼鳥約在7-10個月時會完全長成如成鳥般的美麗羽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