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德瑪敖德斯爾

巴德瑪敖德斯爾 巴德瑪敖德斯爾 所在大學: 內蒙古大學 所在院系: 蒙古學學院

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

姓名:巴達瑪敖德斯爾(Borjigin Badma-odsar)
性別:男
民族:蒙古
出生年月:1965.04
出生地:內蒙古奈曼旗
職稱:教授
職務:蒙古語文研究所所長
學歷:研究生
學位:文學博士
最終學歷畢業學校:內蒙古大學
畢業時間:2003.07
工作單位:內蒙古大學蒙古學學院蒙古語文研究所

生平簡歷

1980.09-1982.07 內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蒙古族中學讀高中;
1982.09-1986.09 內蒙古師範大學蒙古語言文學繫念大學本科;學士學位論文《蒙古語奈曼話語音系統》,指導教師:瓦·斯琴教授
1986.09-1989.07 內蒙古大學蒙古語文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碩士學位論文《中世紀蒙古語動詞變化》,指導教師:清格爾泰教授
1989年8月在內蒙古大學蒙古語文研究所工作至今;
1998.09-2003.07 內蒙古大學蒙古學學院蒙古語文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博士學位論文《面向機器翻譯的漢蒙短語轉換規則研究》,指導教師:確精扎布教授
1989年8月轉為助教,1992年1月被評為講師,2000年4月晉升為副教授,2007年4月晉升為教授。現任內蒙古大學教授、蒙古學學院蒙古語文研究所所長、內蒙古大學社會語言學學科方向負責人。
外語程度:俄語、日語(基本四會),韓國語、德語、英語(初級)

社會兼職

國際蒙古學協會(烏蘭巴托)會員、日本蒙古學會會員、日本社會語言科學會會員、中國社會語言學會會員、中國民族語言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蒙古語文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蒙古語文學會社會語言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阿爾泰語言學會常務理事、內蒙古中國小蒙古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等。

教學

本科:
現代蒙古語(新聞學專業本科生主幹基礎課)
語言套用學(旅遊管理專業本科生主幹基礎課)
研究生:
蒙古語言學史(研究生專業選修課)
普通語言學(研究生專業學位課)
歷史語言學(研究生專業選修課)
套用語言學(研究生專業選修課)
社會語言學(研究生專業選修課)
語言學理論(研究生專業學位課)
現代蒙古語研究(研究生專業學位課)
現代語言學(研究生專業學位課)
留學生課:
蒙古語基礎

學術成就

研究領域:
1989年8月以來,一直從事現代蒙古語及其方言、蒙古文信息處理、社會語言學、套用語言學、語言學理論、中期蒙古語等領域的研究工作。
發表學術論文(譯文)40餘篇,出版專著1部、譯著1部,合作出版百科全書1部、學術論文集3部,參與編寫、出版辭書1部,其中5篇論文獲內蒙古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中國蒙古語文學會優秀論文獎。
主持
1993年以後,主持完成了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科研項目“中世紀蒙古語動詞變化”、“蒙古語奈曼話研究”、台灣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李方桂·徐櫻獎學金”資助項目“面向漢蒙機器翻譯的短語轉換規則庫”,以主要成員的身份參加完成了中國—德國合作項目“中國蒙古語方言地圖集”、國家“863計畫”項目“面向政府文獻的漢蒙機器輔助翻譯系統”、“漢蒙機器翻譯系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蒙古語語法信息詞典’框架設計”、“蒙古語短語的自動切分與標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世紀蒙古語詞典”、“蒙古語方言調查研究”、“蒙古學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面向信息處理的蒙古語語義研究”、“對蒙古語語料庫的短語標註”、內蒙古自治區社科規劃項目“契丹文字研究”等。現正在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專項基金項目“城市蒙古人語言的社會語言學研究”、教育部、國家語委民族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建設及信息化項目“蒙古語人名漢字音譯轉寫規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子課題“鄂倫春語調查及保護對策研究”、內蒙古自治區人才開發基金項目“漢蒙雙語法律文獻語料庫建設”、內蒙古大學“211工程”“513人才計畫”項目“蒙古語的社會語言學研究”的同時,參加教育部語言文字套用研究“十·五”科研項目“蒙古語標準音推廣基礎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現代蒙古語樹庫的構建”等。
參加
1.2002年7月,參加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主辦的“2002年全國中國語言學暑期高級講習班”,研修了陸儉明、丁邦新、徐通鏘、沈家煊、顧陽等海內外著名學者主講的《當代語法理論與漢語語法研究》等課程。
2.2005年7月,參加由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系、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教育部語言文字套用研究所、江漢大學社會語言學研究所共同承辦的“首屆全國社會語言學研究方法暑期講習班”,研修了“社會語言學研究方法”、“社會統計學”、“spss統計軟體的使用”等課程。
3. 2006年4月~10月,作為教育部留學基金委員會“青年骨幹教師出國研修項目”人選,在日本大阪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日語語言學講座真田信治研究室作特聘研究員,研修了日本社會語言學。
論文(譯文)
1. 奈曼土語語音系統(與倉都楞合作,署名:澈庚),《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蒙古文版)1989年第1期(1989年1月),95-103頁。
2. 現代蒙古語-TAI/┄附加成分的使用情況探析(與額·寶音烏力吉合作,署名:策·澈庚),《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蒙古文版)1989年第2期(1989年4月),90-96頁。
3. 中世紀蒙古語動詞變化(內蒙古大學蒙古語文研究所碩士畢業論文之二十五,指導教師:清格爾泰教授),內蒙古大學,1989年6月。
4. 中世紀蒙古語動詞變化,《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蒙古文版)1991年第2期(1991年4月),92-117頁。
5. 蒙古學家清格爾泰,《蒙古學資料與情報》1992年第1期(1992年1月),47-50頁
6. 關於蒙古諸語言詞組發展的類型(俄譯漢),《蒙古學資料與情報》1992年第4期(1992年10月),16-21頁。
7. 蒙古學研究的方法學和方法論問題,《蒙古學研究》1992年第4期(1992年12月),118-128頁。
8. 蘇聯蒙古學的發展-語言學(俄譯蒙),《蒙古學研究》1994年第3期(1994年7月),113-128頁。
9. 功能語法與蒙古語研究(與額·寶音烏力吉合作),《蒙古語文》1995年第5期(1995年5月),41-53頁。
10. 尼·鮑培的語言學論著(俄譯蒙),《蒙古語文》1995年第12期(1995年12月),39-47頁。
11. 關於蒙古語的主體範疇(與額·寶音烏力吉合作),《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蒙古文版)1995年第3期(1995年7月),33-45頁。
12. 蒙古語言學史研究要籍介紹(署名:白瑪俄色),《蒙古學信息》1996年第2期(1996年6月),40-44頁。
13. 關於蒙古語複合詞接加後綴問題(與額·寶音烏力吉合作),《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96年第4期(1996年7月),103-108頁。
14. 清格爾泰教授的學術貢獻,“The IAMS Bulletin”96No.1-2,p.201-212;《論文與紀念文集》80-98頁,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7年8月。
15. 關於功能語法理論和方法的若干問題,中國蒙古語文學會第七屆年會宣讀論文,1996年12月,呼和浩特。
16. 清格爾泰教授的新著<蒙古語語法>與其原著<現代蒙古語語法>的比較(與額·寶音烏力吉合作),《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蒙古文版)1997年第3期(1997年7月),52-67頁。
17. 內蒙古大學蒙古語文研究四十年,《內蒙古大學部分科學研究領域發展概述》,286-294頁,內蒙古大學科技處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7年8月。
18. 關於社會市面上並用蒙古文、漢文政策的執行情況分析(與納·舍敦扎布合作),《蒙古語文》1998年10期(1998年10月),20-27頁。
19. 蒙古語反身代詞與之先行語的關係-喬姆斯基GB論的一個例外,內蒙古大學第三次蒙古學國際學術討論會宣讀論文,1998年8月,呼和浩特;載《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蒙文版)1999年第2期(1999年月),36-41頁。
20. 關於語文詞典中無詞性標註詞的處理研究-面向信息處理的蒙古語詞語分類研究之四,中國蒙古語文學會第八屆年會宣讀論文,1999年12月,包頭;載《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蒙文版)2000年第2期(2000年4月),33-35頁。
21. 關於‘漢蒙機器輔助翻譯系統’(與那順烏日圖、劉群合作),韓國阿爾泰學會《阿爾泰學報》第11號(2001年6月),135-141頁,漢城。
22. 面向機器翻譯的蒙古語生成(與那順烏日圖、劉群合作),《自然語言理解與機器翻譯》(全國第六屆計算語言學聯合學術會議論文集,黃昌寧、張普主編),285-291頁,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
23. 現代蒙古語套用研究的三個方向,《蒙古語文》2001年12期(2001年12月), 3-5頁。
24. 漢蒙機器翻譯詞典中的蒙古語詞語語法屬性描述,《民族語文》2002年第4期(2002年8月),61-63頁。
25. 內蒙古大學的蒙古語言文字研究,韓國阿爾泰學會《阿爾泰學報》第12號(2002年6月),123-131頁,漢城。
26. “語言學概論”課程開設有關的若干問題初探,《蒙古語文》2003年第3期(2003年3月),11-14頁。
27. 面向機器翻譯的漢蒙短語轉換規則研究(內蒙古大學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確精扎布教授),內蒙古大學,2003年6月。
28. 蒙古語文研究現狀,蒙古國國立大學《蒙古學學術集刊》2003卷ⅩⅪ(220),3-9頁,2003年,烏蘭巴托。
29. 蒙古語語料庫建設現狀分析和完善策略,與華沙寶合作,《語言計算與基於內容的文本處理》(全國第七屆計算語言學聯合學術會議論文集,孫茂松、陳群秀主編),346-350頁,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
30. 漢語名詞短語(np)的蒙古語轉換規則研究,《蒙古學集刊》2003年第1期(2003年12月)。
31. 漢語介詞短語(pp)的蒙古語轉換規則研究,《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1期(2004年1月),46-50頁。
32. 面向信息處理的蒙古語詞語分類體系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2004年5月),93-99頁。
33. 基於短語的漢蒙機器翻譯轉換規則研究,韓國阿爾泰學會《阿爾泰學報》第14號(2004年6月),79-109頁,漢城。
34. 研究中國蒙古族人名漢字音譯轉寫規範的構想,《中國少數民族多文種信息處理研究與進展》(首屆全國少數民族青年自然語言處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那順烏日圖、陳玉忠主編),106-107頁,2004年8月,呼和浩特。
35. 漢語定中結構名詞短語(np)的蒙古語轉換規則研究,內蒙古大學第四次蒙古學國際學術討論會宣讀論文,論文提要集,104-105頁,2004年8月,呼和浩特。
36. 內蒙古大學的蒙古語文研究現狀(斯拉夫蒙古文),《蒙古族書面遺產第一次國際講習班論文集》,74-86頁,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布里亞特科學中心出版社,烏蘭烏德,2005年2月。
37. 20世紀80年代以來蒙古語語法研究成就簡述,蒙古國立大學春季蒙古學國際學術討論會宣讀論文,論文提要集,21-23頁,2005年5月,烏蘭巴托。
38. 2004年蒙古語言文字研究綜述,《蒙古學研究年鑑·2004年卷》(創刊號),82-86頁,內蒙古社會科學院《蒙古學研究年鑑》編輯部,呼和浩特,2005年8月。
39. 漢蒙機器翻譯用短語轉換規則的形式化表達問題,《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蒙古文版)2005年第3期(2005年5月),50-51頁。
40. 語言規劃與蒙古語社會語用功能的關係(與陶克敦巴雅爾合作),《中國蒙古學》2005年第6期(2005年11月),49-56頁。
41. Hitad-monggol masin orcigvlg_a-dv hereglehu helhice-yin durim-i heleberijigulun iledhehu asagvdal-dv(斯拉夫蒙古文),sbornik "Mongoliskie yazyki i dialekty severo-vostochnogo areala Tsentralinoi Asii"),p.79-82,Ulan-Ude,2006.
42. 蒙古語社會語言學學科方向建設說略,韓國阿爾泰學會《阿爾泰學報》第16號(2006年6月),89-103頁,首爾。
43. 中國におけるモンゴル語の社會言語學的研究について(日本語),日本大阪大學社會言語學講座特別講演,2006.07.24,大阪。
44. 蒙古語社會語言學研究芻議,《蒙古學集刊》2006年第3期(2006年10月),22-30頁。
45. 2005年蒙古語言文字研究綜述,《蒙古學研究年鑑·2005年卷》, 1-6頁,內蒙古社會科學院《蒙古學研究年鑑》編輯部,呼和浩特,2006年11月。
46. 蒙古語文研究概況,中華地域文化大系《塞北文化》,595~608頁,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呼和浩特。
47. 2006年蒙古語言文字研究綜述,《蒙古學研究年鑑·2006年卷》, 1-5頁,內蒙古社會科學院《蒙古學研究年鑑》編輯部,呼和浩特,2007年12月。
專著(譯著)
1.論文與紀念文集(清格爾泰教授執教50周年紀念文集),合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7年。
2.蒙古文正字法詞典(上下冊),參與編寫,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年。
3.探索與碩果(獻給蒙古語文研究所建所40年),合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2年。
4.中國現代語言學家傳略,參與編寫有關條目,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5.阿爾泰諸語言研究([波蘭]W.科特維奇著,吳持哲譯),審校,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04年。
6.蒙古學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合編,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
7.面向漢蒙機器翻譯的短語轉換規則研究,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05年。
8.蒙古學研究文集(1)--蒙古語文,主編,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