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氏名人

蓋上為我海內同宗共姓之祖,後世子孫,不可不知。 次翁公生卓公,字成襲者,乃我之曾祖也,贈太子少保。 卓公生峻公,字執誼者,我之祖也,贈太子少傅。

巫氏族譜序(巫劍雄序)
譜牒以明宗法,而實導原於史學。周官奠系世,辯昭穆,掌於小史,是古之家譜,庇諸官司,藏在冊府,其為器至重也。自譜學廢,而宗法漓。即禮所謂尊祖敬宗收族之本意,亦廑有知者。然魏晉洎唐,其時百家之譜,猶上陳於吏部。迨歐陽修氏撰新唐書,特立宰相世系表。雖僅及一代宰衡,亦以見國史家牒,斯固相為表里者也。
吾族自巫彭以醫相黃帝,處方盈餌,使人得以盡年。受姓之初,即有德於斯民甚大。厥後柯延瓞蔓,散處楚、蜀、閩、贛、兩粵間。歲月既湮,宗支已不可復朔,親親之誼絕,而惇睦之化泯;豈同姓而甘如秦越哉。亦以家乘弗修,無以激發其親愛之心耳。
吾家自四十世祖日廣公,始遷防城,實為劍雄高祖考。幼聞庭訓,常以先世轉徙離合之跡,與夫考妣生卒年月,兆域塋墳,皆未之前聞,引為深憾。民國五年(1916年),投筆從軍,行役至惠潮梅之交,輒勤加諏訪。始悉梅之嵩山,有三十七世祖恆宙公墓在。其遷新寧也,當自三十八世祖玉梅公或三十九世祖兆清公始。然曾祖考仁傑(榜名為傑)公,猶為新寧縣庠生。則著籍新寧者,亦越四世。沿流溯源,斑斑可考。於是有重修家譜之意。顧久勞於外,作始綦難。
十三年(1924年)秋,興寧宗人宇衡先生忽庽書商榷,謂將會合子姓,創修通譜,以篤宗盟。余為距躍者久之。十七年夏,積廉羨得六百金,即致諸宇衡,半以修復羅崗回公祠宇瑩墓,而斥其半為修譜之費。以宇衡董其役,紫庭、仰先、諸長老贊翊之。設總事務所於興寧,設通訊處於廣州。歷時逾八年,聯繫遍六省,征問裁答,絡繹不絕;蒐討編輯,無間昕夕。宇衡勞瘁,發之為斑;紫庭亦以逾耳順之年,奔走勸募,老而不倦。而經營擘畫,則仰先繼起之力為多。惟是簡帙既繁,需費特巨,余於是復助千元,俾購印機,期省時日。迨去秋剞闕將竟,杼柚告空,余又助以千元。諸伯叔弟,勇於趜義,各以貲來,四方輻輳。由是吾族家譜,乃告蕆成。世系昭明,宗族親睦,斯已信美矣。
然吾觀世之言譜牒者,輒以簮纓閥閱相矜炫。吾巫氏自秦漢以後,代渺聞人,惟興寧子秀、龍川子肖兩公,崛起明治萬曆間(1573-1620年),一則忘身保鄉,志乘稱其英勇;一則居官清介,士庶號為青天。夫義烮廉貞,道德之楨幹,而國之寶也。以視官朝列,躋顯要,當時則榮,歿則已焉。其本末輕重為何如耶。吾子孫誠念祖修德,紹述清芬,即有先人之遺範在。彼所謂名門華胄,今已視同土苴。不惟毋以自餒。抑亦卑無足道也。劍雄不敏,爰綴述修譜始末,並附贅說於此。以見吾譜之作,非弟序長幼、別親疏,有無相周,吉凶患難相助。其所以揚先烮而裕後昆,固自遠且大者。傳曰:光昭先君之令德,可不務乎!竊願與宗老子姓共勉之。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五月五日
四十四世孫劍雄謹序
-------------------------------------------------------------------------------------------------------------------------------
巫氏族譜序(巫伋序)
(見江蘇句容縣柘溪譜,修於南宋紹興三十年庚辰九月(公元1160年))
巫氏之先,蓋上古有巫彭者,作醫濟世。有商大戊時,鹹公保乂王家,商道復興。至於祖乙,鹹公之子賢,復任職,父子繼相,中興王室。嗚呼,盛哉!逮周春秋時,在魯有針巫氏,在楚有屈巫氏,雖不可推詳所出,疑皆其後也。更有巫馬施,字子期,為孔子高弟。或以巫馬非一姓,然往往姓氏編錄之,其為巫氏無疑。漢武帝時有巫炎者,為附馬都尉,頗好神仙方士隋養之術;人常見其居有紫雲覆其上,武帝使人望之,果然。後竟不知所終。或以為仙去也,其事不見於史傳,而《太平廣記》載之,蓋亦漢武之風化也。厥後有巫捷者,嘗為冀州刺史,亦不見於史傳;第隋開皇中,長孫訥言箋注《音韻》載焉。其後《姓苑》、《姓源》諸書,皆紀其人,不可誣也。又有巫都者,曾著《養生論》,亦漢代人也。自漢而下,歷三國,歷南北朝,迄於隋唐,寥寥千百年間無聞焉。蓋上為我海內同宗共姓之祖,後世子孫,不可不知。
若我本宗之所自出,始遷創業之祖,則為隋之太子舍人仲懿公也。公之先為閩之臨汀人,緣五季亂離,遂徙江左建康府,容邑之東,青山之南,築室而居,因世家焉。世迭而下支分派別,幾十餘族。子孫披儒冠、齒士列,馳聲庠序,代不乏人。以進士登科者,才四人;以蔭補與上書得官者五六人;貢名禮部者十數人。雖皆承祖宗之餘慶,而綴仕籍者,何鮮少也!
我十代祖德新葉公,生景賓瑄公,為福建轉運使。瑄公生次翁公,為虞部郎中。次翁公生卓公,字成襲者,乃我之曾祖也,贈太子少保。卓公生峻公,字執誼者,我之祖也,贈太子少傅。我父承慶公,字必用,贈太子少師。伋也不肖,居其次。獲承祖考之餘休;十數年間,歷台省、侍經筵,出入瑣闥,寓直禁林,致身政府,叨遇寵榮,亦已極矣!
今奉祠閒居,又十有一年。每竊思惟吾宗綿遠,前人積慶之基。亦甚厚矣。而伋以涼薄之姿,添為後,深感弗克負荷,墜我先祖之遺訓;重念本宗子孫之微,不絕如線;倘不能繼述世系,遂忘其親之所自出,將何以垂示後世,激勸哀宗。然族大不能編為譜牒,姑取德新公之遺稿,而就其近者親者書之,名曰《巫氏族譜》,慶系錄也。昔歐陽文忠公嘗為譜圖,其例曰:“世久子孫載於譜者,不勝其繁,宜明遠近親疏之限;凡遠者疏者略之,近者親者詳之,亦人情之常也。”謹以文忠公之例為法,伋何敢自欺乎?乃不愧譾劣,自謬為序。
皇宋紹興三十年九月之吉(公元一一六○年)
端明殿大學士知樞密院參知政事
十六世孫 伋 薰沐百拜謹識
---------------------------------------------------------------------------------------------------------------------------------
繼修巫氏族譜序(巫超群序)
嘗聞木本有根,水本有源。吾人生於天地之間,豈無本源乎?追溯吾祖德源流,肇自我國山西省平陽郡夏縣,孫枝奕葉而繁昌。隋末唐初,幸有我始祖羅俊公,沿徙至山東、福建,然後宋朝年間禧公落藉於廣東嘉應州,繁生老幼尊卑,伯叔兄弟,遠近親疏,非經翰墨之功夫,日久不能回憶。故我先祖有巫氏族譜之立也。迨我樂舜公遷來廣西臨浦縣(今賓陽縣),建居於大橋紅村。螽斯振振,瓜瓞綿綿。且有布居異地,世系不明,班輩混亂,叔侄不分,甚有忘宗失祖之現象。故因無譜之所致也。
迄現代有吾超金、石雲等諸人,有鑒於斯,啟發聯宗,於農曆甲子年十二月十四日(公元1985年2月3日),召開巫氏後裔聯宗大會,集思廣益,整頓班排世系,考巡宗族來源。各點到會者多,未到者亦不乏人。各地伯叔兄弟,則歡天喜地,信心倍增,不失此會之機,非繼修譜,將必失真,即遺後裔之譏也。吾超金等人不辭勞苦,進行尋譜就緒,計獲巫氏族譜四十餘卷;又到古辣富都、北流縣飄竹峒等將聯宗大會精神貫徹。因年久天長,一目眾山,未能盡舉,難以著手。仍續函各點,查得本族近代,沿接世系明確,函寄修譜小組,以便進行修譜。侯無佳音,修譜不能普及,難免不無失真。簡以廣西本脈根依宗支維修斯譜,留與吾後代紀念。得見歷代先祖之名即如見面,可謂孝矣,豈不美哉。然修譜非易之事也,希存譜者,當以珍貴而保存,勿作朽草污帕而摒棄。則有餘慶之繁榮也。謹序
羅俊公傳下四十一世孫 超群序
公元1986年2月於甫上村
按:超群公,甫上村人,生於清光緒26年庚子十一月十五日(公元1901年元月5日),卒於1997年6月,壽年九十七歲。公畢業於賓陽縣立高等學校,南寧嶺南法政學校。曾任賓陽縣民治鄉鄉長,武鳴縣司法處主任書記官,樂業、田西、田陽等縣軍法承審員等職,乃本鄉知名人士。
重修巫氏族譜序(巫超金等序)
父母胎於祖宗,我身出自父母,故曰:莫忘父母養育恩。此恩比天高、比海深。我少輩得恩當報之。生在世間時,應勤心奉養服侍,死後宜祀祭思念,以安先人之靈。不特骨肉相愛,也可盡孝念之心。望世人木思根本,水念源頭,不可忘卻先祖之功德也。如果我們生在世上,不盡孝敬之義務,生不養,死不祭,這與豬牛有何差異呢?所以紀念先祖,單靠口頭相傳是不夠的,亦會出現差錯,必須用文字和圖片等介質記載下來。記載我姓歷史的書籍就是族譜。
我巫氏族譜已修過數次。自宋朝建隆辛酉年(公元961年)創修閩譜(福建版)以來,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創修粵譜(廣東版)時為明朝萬曆已亥年(1599年),以後又重修。最後一次修譜是在民國十六年到二十五年(1927-1936年),聯繫福建、湖南、廣東、廣西、四川、江蘇、江西、台灣等七、八省,幾千條村莊住地,費資數幾萬元。編修、協修幾百人,歷時九年方得告成,這艱難程度可想而知了。此次修譜就是參照民國年間修譜內容移植的,是我巫氏之傳家寶,不可多得也。這次修譜吸取了其中精華部分,選錄了部份譜序,把我先祖自人皇授姓,帝嚳分封,得姓之後,又歷經幾千年歷史洗禮,到當今我輩之少者都一一錄入譜內,閱譜將一目了然。原譜多是文言字句,較難領會,此次修譜儘量用現代文(個別轉載例外),文化水平不高者亦可看懂。使我姓子孫人人懂得我族歷史,先祖之芳名,使代代相傳之。
此次修譜後,望持譜者每年記載我氏子孫出生年月日,考妣卒之年月日,以及各年月所發生之大事,以流傳後世。更望日後子孫每隔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充實族譜材料。如能這樣,我巫氏族譜將連綿不斷,永放奇光。
羅俊公傳下第四十一世孫 超金、超亮敬題
羅俊公傳下第四十二世孫 興雲、谷雲恭題
公元1986年2月中旬於賓陽甫上村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