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野縣書畫院

巨野縣書畫院

巨野縣書畫院是位於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洙水河公園內。占地3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8300平方米,交通十分便利,環境優越,文化氛圍濃厚,是一處集創作、培訓、展覽、銷售於一體的綜合性書畫藝術工作機構。是中國工筆畫研究基地、中國麒麟文化研究基地、中國現代工筆畫學院培訓基地、菏澤學院美術教學實踐基地、巨野縣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

基本信息

簡介

山東省巨野縣書畫院占地6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00餘平方米,位於縣城前進路和人民路交匯處,交通十分便利,與永豐塔文廟屏盜牌棲鳳台等文物景點毗鄰,環境優越,文化氛圍濃厚,是一處集創作、培訓、展覽、銷售於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書畫工作機構。

發展歷史

巨野縣書畫院巨野縣書畫院
巨野縣的書畫藝術可上溯到秦漢時期。近年來,巨野縣出土的陶器玉器漢畫像刻石等文物資料上,就有豐富的文飾圖樣,繪畫題材涉及到人物、花卉、山水等各個方面,技法嫻熟,形象逼真。千百年來,巨野縣這片古老的土地還孕育了眾多的書畫名家。北宋文學家王禹偁、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晁補之、清代文學家劉藻等不僅詩文名世,而且書畫兼工,聞名遐邇。南宋高宗紹興年間,巨野名士王維翰和才女謝天香以書畫聯姻的愛情故事傳為書壇佳話。此故事明代被凌濛初選入《二刻拍案驚奇》。

建國後,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巨野的書畫藝術更是繁花似錦,美不勝收。以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黃恩濤,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劉昌傑、董森、王世超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書畫家,緊扣時代脈搏,以丹青妙筆抒發理想壯志,描繪幸福生活,創作了大量反映當地風土民情的優秀作品。在他們的輻射帶動下,一人帶一村,一村帶多村,巨野縣的書畫藝術創作隊伍和書畫產業規模迅速發展壯大。目前,全縣湧現出繪畫專業村40多個,專業鎮3個,具有相當藝術水準的農民畫師已達1000餘人,年創作各類書畫作品30餘萬幅。巨野的農民書畫也聲名鵲起,影響與日俱增,在當代我國農民書畫百花園裡綻蕾吐芳,盡展風姿。近年來,新華社、中央電視台、光明日報、中國藝術報、中國文化報、大眾日報、山東電視台等新聞單位,都對巨野縣農民書畫藝術的發展進行了專題報導

隨著農民書畫事業的發展,巨野縣先後成立了美術家協會、書法家協會、青年書畫研究會、老年書畫協會等組織。2001年11月建立了山東藝術學院巨野縣書畫藝術培訓中心。2002年4月,巨野縣又專門成立了農民書研究會、中國巨野農民書畫院,原山東省委書記、山東省農民書畫研究會會長蘇毅然,原山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振等省市縣領導出席了成立儀式。近年來,巨野縣的書畫創作也日趨繁榮,佳作紛呈,碩果纍纍。先後有1000多幅作品參加國家、省市級展覽,部分精品被中國歷史博物館、人民大會堂、天安門城樓管理局收藏。幾年來,巨野縣的農民書畫作品又先後參加了“紀念建黨八十周年山東省農民書畫作品展”、“新世紀新風采中國農民畫精品展”(日照)、“首屆中國農民畫藝術節”(浙江嘉興),並有30多件作品獲獎。並相繼組織了山東巨野工筆牡丹畫赴濟南、深圳、西寧、銀川、阜陽等展銷活動,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在長期的書畫創作實踐中,巨野縣的農民書畫家繼承傳統,博採眾長,勇於實踐,大膽創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書畫作品呈現濃郁的地方特色,散發著泥土的芳香。無論是山水、花鳥、人物等不同主體,還是工筆、寫意、白描等不同手法,都獨具特色。當家畫種工筆牡丹就是在繼承中國傳統工筆技法的基礎上,結合現代工藝手段,精工細作而成。它勾勒嚴謹,工整典雅,色彩絢麗,充分展示了牡丹雍容華貴的特點,目前,巨野縣的工筆牡丹畫已享譽海內外。在國內各大畫店和書畫市場出售的工筆牡丹畫中,百分之八十以上出自巨野人之手。巨野素有“中國工筆牡丹畫之鄉”的美譽。

為慶祝建黨八十周年,由巨野縣80位農民畫師創作的《中華大富貴圖》被天安門城樓管理局收藏

原中國美協黨組副書記、秘書長李中貴、中國美協常務理事、北京市美協副主席傅家寶為首的中國文聯、中國美協考察團對巨野縣繪畫發展情況進行實地考察

建築布局

書畫院辦公樓分為四層。一樓為展覽廳,二樓為展銷廳、三樓為創作室,四樓為培訓中心。展覽廳集中展出近年來巨野知名畫師的精品力作和民間藝術品;展銷廳展出了正待銷售的精品畫心和製作精良的書畫作品;創作室分為4個書畫工作室和一處可供30名畫師同時創作的多功能廳;培訓中心可容納100名書畫愛好者參加培訓,節假日供廣大青少年接受藝術的薰陶。辦公樓後的伙房、宿舍為廣大農村畫師和學員生活提供了便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