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蟒組合

巨蟒組合

(巨蟒)小組成立於60年代後期,成員包括Graham Chapman, John Cleese, Terry Gilliam, Eric Idle, Terry Jones,和Michael Palin。

基本信息

成員介紹

這六位成員在組團之前已經彼此熟識,首先是在大學時代-Graham,John和Eric同在劍橋就讀,Terry J和Michael則是在牛津;後來他們又在一些電視喜劇節目中互相有過合作,例如著名的The Frost Report。 1967年,John和Graham合力創作並出演了“At Last, the 1948 Show”節目,同時出演的還有Marty Feldman, Tim Brooke-Taylor和Aimi MacDonald,Eric也在劇中時有出現。第二年,Eric,Michael和Terry J合力創作了兒童節目”Do Not Adjust Your Set”(DNAYS),出演的還有David Jason2和the Bonzo Dog (Doo Dah)樂隊(樂隊中的Neil Innes後來成了PYTHON附屬成員中重要的一員),更重要的是,Terry Gilliam負責了此節目的動畫部分。

1969年初,Michael和Terry J合寫並出演了一出名為”The Complete and Utter History of Britain“的系列現場短劇。John也參與了此劇,當時他已經決定要與Michael進行合作。 BBC的一位製作人Barry Took為兩人安排了一次會面。 John帶上了自己的寫作夥伴Graham,Michael也帶上了DNAYS劇組的同事Terry J,Eric和Terry G。 六人一碰到一起就擦出了火花(他們都熱愛The Goons組合和Spike Milligan的Q5電視節目),BBC毫不猶豫地提供了經費,讓他們製作一個十三集的電視節目。

飛行的馬戲團

第一集”Monty Pythons Flying Circus“於1969年10月5日播出,節目被擱在了午夜時段,並且還經常得為其他節目的時間安排而隨意挪動,英國有些地區的觀眾甚至根本就看不到它。 儘管如此,節目還是獲得了一定的口碑,這足以讓BBC決定在70年繼續製作第二季。

就在第二季開播之前,Python們開始涉足電影,推出了”And Now For Something Completely Different“。 這部電影的主要目的是讓Python打開美國市場,可惜結果並不理想,小組又回到了電視上。第三季於1972-1973年期間播出,在第三季的最後,John決定不再參與Flying Circus節目。 第四季(名字改成了簡單的Monty Python) 於1974年播出,僅僅維持了6集,被大多數人認為是整個系列中最差的幾集。

電影

吸取了上一部電影”And Now For Something Completely Different“的教訓,Python們決定在下一部電影中要有完全的自主權。

在第三季和第四季Flying Circus節目的拍攝間隙,小組溜到了蘇格蘭,以很低的成本完成了”Monty Python and the Holy Grail“(巨蟒與聖杯)的拍攝工作,Terry Jones和Terry Gilliam擔任了導演。儘管攝製過程中碰到了很多困難-尤其是蘇格蘭那糟糕的天氣情況-小組還是完成了這部後來取得巨大成功的電影。 更幸運的是,”Holy Grail“在美國上映時正值Python節目剛開始在美國流行,這一點大大促進了電影的成功,也堅定了小組以電影作為發展方向的信念。

接下來的Python電影就是那部引起了極大爭議的”Monty Pythons Life Of Brian“(萬世魔星),上映於1979年。電影的點子來源於Eric Idle的一句漫不經心的回答,他聲稱他們的下一部電影將叫做“Jesus Christ: Lust for Glory“(耶穌基督:榮耀的渴望)。經過多次改寫後,最後的劇本已經幾乎和耶穌本人毫無關係了,而是將故事集中在了一名被錯認成了救世主的青年身上。由於原先的出資方EMI的退出,電影一度很有可能要被擱淺。幸運的是,喬治哈里森(前披頭士成員),這位Python的冬粉,實在是太想看到這部電影了,為此,他冒著傾家蕩產的危險,創立了自己的製片公司” Handmade Films“,以資助這部電影。 電影上映後遭到了一些信徒的強烈攻擊,並在某些地區遭到禁映。儘管如此(或許是正因為如此),影片還是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接下來,Python又發行了名為“Monty Python live in Hollywood Bowl"的電影,記錄了他們1980年在洛杉磯好萊塢碗體育館的舞台演出。 小組表演了一些他們最受歡迎的小品,熱鬧的場面就像是一出搖滾音樂會。

Python們的下一部電影最終成了他們的最後一部電影。 ”Monty Pythons The Meaning Of Life“(人生七部曲)上映於1983年,同樣獲得了評論與票房的雙豐收,還勇奪當年嘎納電影節的評審會大獎。電影包含了一些最瘋狂的Python式段落,包括那首攻擊天主教反避孕政策的歌曲”Every Sperm is Sacred“(每粒精子都是神聖的),學校里的現場性教育課,Graham Chapman被一群近乎全裸的女子趕下了懸崖,當然還有那位嘔吐不止的Creosote先生。

同時......

在忙於電視系列和電影的同時,Python們也參與了一些其他工作,尤其是一系列的著作和錄音。這些作品和他們的電視、電影一樣具有創新性,唱片”The Monty Python Matching Tie and Handkerchief“(巨蟒鞋帶與手帕)還是世界上第一張”三面“唱片-唱片的反面被第二道凹槽分成了兩部分,聽到什麼內容取決於唱針落在哪一部分。作為Python的傳統,他們的書籍和錄音同樣引起了一些爭議,書籍”Monty Pythons Brand New Bok5“的白封面上特意做了一個仿真的髒手印,在書店裡引起了一定的混亂; 唱片”Monty Pythons Instant Record Collection“同樣給店主們添了很多麻煩,Terry Gilliam設計的摺疊式封套(組合起來後看起來就像是一疊唱片)太過複雜,經常被客戶無意間弄斷,後來發行的版本不得不換上了一種簡單得多了的封套;唱片“Monty Pythons Contractual Obligation Album”(巨蟒契約所迫下的專輯)在另一種方面也引起了爭議,其中的那段小品“Farewell to John Denver"(一小段Denver名曲”Annies Song"之後傳來的是某人被扼死的聲音)在後來的版本中被刪去(替換成了一段空白和Terry Jones的致歉),而另外一首"Sit on My Face"由於涉嫌抄襲也險些遭到同樣命運。

如今,Python組合以網站的形式繼續維持著,他們的官方網站這個網站更像是Eric Idle的個人作品,但其他幾人也偶爾會參與進來。當然,如今的大眾文化中也到處都是對Python的引用,短語“this is an ex-parrot”和“nudge, nudge, wink wink, say no more”已經成了英語術語,單詞“Pythonesque"也進入了英語字典,它是這么定義的:Pythonesque, 形容詞, 意指幽默的,奇異的和超現實主義的, 來源於BBC電視喜劇節目”Monty Pythons Flying Circus“。

科學家(尤其是計算機科學家)在命名新事物時經常會從Python上尋找靈感:網路術語”spam"(垃圾郵件)來自於一個Python小品,而程式語言"Python“更是一種直接的盜用。 1985年發現的一塊巨大的蛇化石也被命名為拉丁語”Montypythonoides riversleighensis6“(Riversleigh是化石的發現地)。

最後

儘管"Meaning of Life"最終成了真正意義上Python的最後一部作品,但貫穿整個八十年代,一直都流傳著Python要重組的說法,另一出舞台表演,另一部電影,另一部電視系列劇.....。 問題是每個獨立後的Python成員都忙於自己的(或是互相的)事業,很難找出時間來讓他們六個人重新聚在一起。 1988年,Graham Chapman被診斷出患上了癌症,儘管他一度聲稱已經戰勝了病魔,但最終還是於1989年10月4日去世,就在“Flying Circus”節目播出二十周年的前一天。

Python小組在1998年重組參加了在美國科羅拉多州Aspen的一次舞台演出,英國喜劇演員Eddie Izzard替代了Graham的位置。 Graham也“出現”在了舞台上(在一個骨灰盒中),演出結束後被Terry Gilliam”不小心地“踢倒撒開。此時關於新的電影或是舞台演出之類的說法又開始流傳,但都未能實現。 1999年,小組又聚在了BBC,參與了三十周年的慶典。悲傷的是,儘管他們彼此依然是朋友,但他們各自都實在太忙了,以至於根本無法再重新聚到一起投入新的計畫。 而且,沒有了Graham Chapman,也不會再有真正的Python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