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毛盤絲蚓

體長3-7.5mm(正模:5.5mm,活體:8-9mm)。25-48節(正模:48節)。活體淡紅色。口前葉鈍圓。頭孔大而明顯,在口前葉的中部,孔緣增厚,活體觀察為梭形,電鏡觀察為三角形。

簡介

目名: 顫蚓目 (Tubificida )
科名: 顫蚓科 (Tubificidae ) 河蚓亞科 (Rhyacodrilinae Hrabe, 1963 )
屬名: 盤絲蚓屬 (Bothrioneurum Stolc,1888 )
種名: 巨毛盤絲蚓 (Bothrioneurum grandisetosum Liang,Xie et Wang 2000 )

分布描述

湖南。陸地。

主要鑑別特徵

體長3-7.5mm(正模:5.5mm,活體:8-9mm)。25-48節(正模:48節)。活體淡紅色。口前葉鈍圓。頭孔大而明顯,在口前葉的中部,孔緣增厚,活體觀察為梭形,電鏡觀察為三角形。剛毛始於Ⅱ節,環帶前每束3-8條,常為5-7條,環帶後每束2-5條,常為2-4條;剛毛背腹同型,均為鉤狀,毛節在遠端,叉尖鈍圓,遠叉約2倍於近叉,且遠叉內側“V”形內凹。Ⅴ和Ⅵ節腹剛毛增大為巨剛毛,每束2條,長為正常剛毛的1.5-3倍,寬為2-5倍, 毛乾中部具多條突起的“肋”,遠叉內側凹陷,兩叉間有時具條狀小齒,某些叉的頂端亦再分叉,並可具細齒。Ⅴ和Ⅵ節腹部有時並存正常剛毛與巨剛毛,一般每束共3條。 未性熟個體Ⅴ和Ⅵ節腹部每束有1-3條粗剛毛,寬約為正常剛毛的1.3倍,剛毛總數正常。巨剛毛的大小與多少,似與性熟程度有關。所有剛毛囊的底部均有水滴狀剛毛腺相連,一般每束1個,與巨剛毛連線者較大,每束2個。環帶在Ⅹ-Ⅻ節, 增厚不甚明顯,前段腺細胞紊亂,後段者橫向排列。環帶上剛毛不脫落。 Ⅳ、Ⅴ、Ⅵ節布滿咽頭腺。食道連腸處突然膨大, 無盲囊。體腔球多,餅狀,中間凹陷,具小圓核。尾部6-10節的隔膜明顯增厚,厚度為10-22µm。 精漏斗橫列於10/11節間隔膜前,細長喇叭狀,開口朝背部,長約66µm, 前端寬約40µm,後端寬約15µm。輸精管向前延伸,長約180µm,寬約12µm。精管膨部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細長,盤曲於Ⅹ節,長約200µm,寬約20µm,外層環繞著分散的前列腺細胞,第二部分較寬,卵形,長約80µm,最寬處約44µm,無附屬腺。精管膨部連交配腔處較細。交配腔長約120µm,最寬處約76µm,中部的具心形突起,上連副膨部。副膨部由兩個同心圓組成,內層直徑30-32µm,外層直徑50-54µm,胞核較少,無附屬腺。兩個交配腔共同連於一個雄孔。 雄孔位於Ⅺ節腹中線,近中部,方形(約38×22µm 2),邊緣波浪狀。交配毛兩束, 前端於雄孔後方靠攏,排列成三角形,三角頂端的表皮上有大量縱行的條狀細胞;每束交配毛2條,前端鉤轉,毛節在遠端,毛乾基部為細胞團所包圍。Ⅺ節腹部有一對長條狀嗜色細胞團,似為卵巢。未見精巢,但在Ⅹ-ⅩⅧ節間或有數團嗜色細胞,且多集中於背部。成熟卵在Ⅻ-ⅩⅣ節間。 無受精囊。未見精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