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青龍右北虎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合稱“四象”,又稱四萬四神。 道教興起後,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納入其神系,作為護衛之神,以壯威儀。 ”明姚宗儀《常熟私志•敘寺觀篇》云:“致道觀山門二大神,左為青龍孟章神君,右為白虎監兵神君。


道教本有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為天神護衛的說法,而這四位天神實際上來源於古代的星神崇拜、古人將黃道(太陽和月亮經過的天區)中的恆星分為二十八個星座,稱為“二十八宿”;後來將二十八宿和四象相結合,形成了“二十八宿”和“四象”的說法。其中東方七宿——角、亢、氏、房、心、尾、箕,古人將其想像成龍的形象,因位在東方,按陰陽五行五方配五色之說,東方青色,故稱“青龍”。以此有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之說。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合稱“四象”,又稱四萬四神。一般這四方之神常被運用於軍容軍列,成為行軍打仗的保護神《禮記•曲禮上》曰:“行。前朱鳥(雀)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招搖在上。”陳滿注曰:“行,軍旅之出也。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四方宿名也。”又曰:“旒(līú,旗子上的飄帶)數皆放之,龍旗則九旒,雀則七旒,虎則六旒,龜蛇則四流也。”即說其表現形式是將“四象”分別畫在旌旗上,以此來表明前後左右之軍陣,鼓舞士氣,達到戰無不勝的目的。《十三經註疏•禮記曲禮上》論及其作用時說:“如鳥之翔,如龜蛇之毒,龍騰虎奮,無能敵此四物。”可見其作用之大。
道教興起後,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納入其神系,作為護衛之神,以壯威儀。《抱朴子•雜應》描繪太上老君形象時說:“左有十二青龍,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十分氣派,著實威風。後來,四象逐漸被人格化,並有了其封號,青龍號為“孟章神君”,白虎號為“監兵神君”,朱雀號為“陵光神君”;玄武號為“執明神君”。不久,玄武(即真武)的信仰逐漸擴大,從四象中脫穎而出,躍居“大帝”的顯位,青龍、白虎則被列入鬥神之列,專門鎮守道觀的山門。宋朝范致能《岳陽風土記》云:“老子銅有二神像,謂青龍、白虎也。”明姚宗儀《常熟私志•敘寺觀篇》云:“致道觀山門二大神,左為青龍孟章神君,右為白虎監兵神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