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史

工業設計史

《工業設計史》是2000年8月1日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何人可。從多角度介紹工業設計發展歷程,適用於科研和學生課題研究。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內容提要:本書根據1999年9月全國高等學校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指導小組修訂的《工業設計史》大綱編寫而成。書中較系統地介紹了工業設計發展的歷史進程,並附有大量的圖片資料,既可作為高等工業學校工業造型設計專業《工業設計史》課程的教學用書,也適合於設計人員和愛好者閱讀和參考。通過系統地學習人類設計歷史中,特別是工業革命以來的設計發展演變的脈絡,包括各種設計學派、設計風格、著名設計師及其作品的特色以及設計發展的歷史條件。使學生正確理解工業設計內在動力與源泉,把握工業設計的未來發展,並為學生的課題設計提供大量的設計參考。

作者簡介

何人可教授,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院長。1958年3月出生,1984年12月湖南大學建築系研究生畢業,獲東南大學建築學碩士學位。1987-1988年赴丹麥工業設計系進行訪問進修,1998-1999年赴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設計學院進修。現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理事長職務。

目錄

緒論

第一篇 工業革命前的設計

概述

第一章 設計的萌芽階段

第一節 設計概念的產生

第二節 生存設計

第二章 手工藝設計階段

第一節 中國的手工藝設計

第二節 國外手工藝設計

第二篇 1750-1914年的工業設計

概述

第三章 18世紀的設計與商業

第一節 市場的擴展及其對設計的需要

第二節 勞動分工與設計專業的出現

第三節 18世紀的設計風格

第四節 切普代爾與18世紀的家具業

第五節 魏德伍德與陶瓷工業

第六節 保爾頓及其小五金工業

第七節 新條件下的設計

第四章 機械化與設計

第一節 英國的紡織工業

第二節 技術與設計

第三節 美國的製造體系與設計

第四節 標準化與合理化

第五章 設計改革

第一節 19世紀上半葉設計理論的發展

第二節 “水晶宮”國際工業博覽會

第三節 拉斯金、莫里斯與工藝美術運動

第四節 19世紀的工業設計師——德萊塞

第五節 芝加哥學派

第六節 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

第七節 麥金托什與維也納分離派

第八節 德意志製造聯盟(Deutscher Werkbund)

第三篇 1915-1939年的工業設計

第六章 工業、技術與設計

第一節 美國的工業與設計

第二節 歐洲的工業與設計

第三節 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手工藝與設計

第四節 新材料與現代設計

第五節 技術與設計

第七章 藝術變革與現代設計

第一節 美術革命

第二節 風格派

第三節 構成派與俄羅斯先鋒藝術

第四節 走向現代主義

第五節 柯布西埃與機器美學

第六節 格羅披烏斯與包浩斯

第八章 20世紀20-30年代的流行風格

第一節 藝術裝飾風格(Art Deco)

第二節 流線型風格(Streamlining)

第三節 斯堪的納維亞風格

第九章 職業工業設計師的出現

第一節 美國工業設計的職業化

第二節 歐洲的工業設計師

第四篇 1940年至當代的工業設計

第十章 戰後重建與設計

第一節 斯堪的納維亞設計

第二節 現代主義的發展

第三節 美國的商業性設計

第四節 義大利的風格與個性

第五節 聯邦德國的技術與分析

第六節 日本的傳統文化與高技術

第七節 台灣地區及韓國的工業設計

第八節 公司識別計畫

第九節 人機工程學的發展

第十節 新技術及新材料與設計

第十一章 走向多元化

第一節 理性主義與“無名性”設計

第二節 新現代主義與高技術風格

第三節 波普風格(Pop)

第四節 後現代主義

第五節 解構主義

第六節 綠色設計

第十二章 資訊時代的工業設計

第一節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工業設計

第二節 美國資訊時代的工業設計

第三節 歐洲及吧、日本資訊時代的工業設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