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身份

工人身份

工人身份,是舊計畫經濟體制下的一種人事制度劃分,21世紀初仍存在於事業單位中,與幹部身份比較,工人的薪資及各方面待遇都低於幹部。

由來

工人身份工人身份

工人身份的概念來源於中國歷史上計畫經濟體制下的人事管理制度,在中國社會體系中,公民分三種身份:農民工人幹部。農民歸農業部管理,工人歸勞動局管理,而幹部歸人事局管理。

延續到21世紀初,工人或者幹部身份的區分在企業中已不是特別明顯,但是在事業單位、國家機關中的差異仍非常明顯。一般通過向勞動部門申請辦理招工(就業)手續後即具備工人身份。

待遇區別

在各類待遇上,幹部和工人的區別非常大:

政治待遇

幹部獲得的國家社會以及國際信息要比民眾多,幹部級別越高所獲得的社會信息也就越多,其中大量的社會信息並不屬於國家機密,而是屬於官方有意控制的內容。

就業範圍

幹部可以在國家機關工作,工人身份如果不轉變成幹部身份則很難在機關工作,但是工人身份轉變成幹部身份的機會非常少。幹部可以提拔升遷,只要是工人身份,組織人事部門將一律擱淺不用。

工資待遇

在同工齡、同學歷的情況下工人低的多。

福利待遇

幹部比工人民眾要高,例如住房以及住房補貼、用車補貼、帶薪度假等等方面,幹部都比工人民眾享受的待遇高。

醫療標準

包括住院條件、用藥等級、醫藥費的報銷比例等等方面,幹部都比工人高。

養老標準

幹部比工人高出許多,而且幹部級別越高,這種差距也就越大。例如,幹部可以享受離休待遇,而且有政府專設的老幹部局為其服務。

退休待遇

退休年齡也不同,工人男55歲、女50歲退休,而幹部男60歲、女55歲才退休。

退休金上,幹部可以領到百分之百的退休金,而工人身份則只能領到80%以下的退休金,而且這種差距越來越大,例如北京市政府2001年《關於北京市城鎮企業退休人員2001調整基本養老金標準的通知》,對工人的養老金每人每月增加10元;但是,同年北京市政府對離休幹部人員的養老金每人每月增加高達140元(離休前在科級以下)到276元(離休前為局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