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小黃菊(原變種)

川西小黃菊(原變種)

川西小黃菊是菊科菊蒿屬菊目的植物,二名法為Pyrethrum tatsienense (Bur. et Franch.) Ling ex Sh。它是中國的特有植物。生於高山草甸、灌叢或杜鵑灌叢或山坡礫石地,海拔3500-5200米,產於青海西南部、四川西南部及西北部、雲南西北部及西藏東部,是生物學植物系統分類中雙子葉植物綱下一個的物種名稱。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川西小黃菊(原變種)川西小黃菊(原變種)

多年生草本,高7-25厘米。莖單生或少數莖成簇生,不分枝,有彎曲的長單毛,上部及接頭狀花序處的毛稠密。基生葉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1.5-7厘米,寬1-2.5厘米,二回羽狀分裂。一二回全部全裂。一回側裂片5-15對。二回為掌狀或掌式羽狀分裂。末回側裂片線形,寬0.5-0.8毫米。葉柄長1-3厘米。莖葉少數,直立貼莖,與基生葉同形並等樣分裂,無柄。全部葉綠色,有稀疏的長單毛或幾無毛。

花果形態

頭狀花序單生莖頂。總苞直徑1-2厘米。總苞片約4層。外層線狀披針形,長約6毫米;中.內層長披針形至寬線形,長約7-8毫米。外層基部和中外層中脈有稀疏的長單毛,或全部苞片灰色,被稠密彎曲的長單毛。全部苞片邊緣黑褐色或褐色膜質。舌狀花桔黃色或微帶桔紅色。舌片線形或寬線形,長達2厘米,頂端3齒裂。瘦果長約3毫米,5-8條橢圓形突起的縱肋。冠狀冠毛長0.1毫米,分裂至基部。花果期7-9月。

藥用價值

此種的藏名譯音叫“色爾君木美多”,是一種藏藥;全草入藥,性寒、味苦。活血、祛濕、消炎止痛。主治跌打損傷,濕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