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榿木

川滇榿木

川滇榿木(學名:Alnus ferdinandi-coburgii Schneid. )是樺木科榿木屬植物,喬木,高可達20米;樹皮暗灰色,平滑;枝條暗灰色或灰褐色;芽具柄,具2-枚芽鱗。葉卵形、長卵形。葉柄長1-2厘米,雄花序單生。果序直立,很少下垂,單生;序梗粗壯,長1.5-3厘米,;果苞木質,長3-4毫米,頂端具5枚半圓形的裂片。小堅果長約3毫米,果翅厚紙質,寬僅為果的1/3-1/4。 分布於中國雲南、四川西南部、貴州西部。生長於海拔1500-3000米的山坡、岸邊的林中或潮濕地。 嫩莖葉或樹皮可入藥,主治吐血,衄血,腹瀉,痢疾,瘡瘍。 (概述圖參考來源: )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川滇榿木 川滇榿木

喬木,高可達20米;樹皮暗灰色,平滑;枝條暗灰色或灰褐色,無毛;幼枝紅褐色或黃褐色,幼時密被黃色短柔毛,後漸變無毛;芽具柄,具2-枚芽鱗。葉卵形、長卵形,有時矩圓狀倒卵形,較少披針形,長5-16厘米,寬3-7厘米,頂端驟尖或銳尖,較少漸尖或圓,基部近圓形或近楔形,邊緣具疏細齒或幾不明顯的疏鋸齒,上面無毛,下面密生腺點,沿脈的兩側密被黃色短柔毛,脈腋間具簇生的髯毛,側脈12-17對。

葉柄長1-2厘米,密被黃色短柔毛或僅上面的槽溝內有毛。雄花序單生。果序直立,很少下垂,單生,近球形至矩圓形,長1.5-3厘米,直徑1-1.5厘米;序梗粗壯,長1.5-3厘米,密被黃色短柔毛;果苞木質,長3-4毫米,頂端具5枚半圓形的裂片。小堅果長約3毫米,果翅厚紙質,寬僅為果的1/3-1/4。

產地生境

川滇榿木生長於海拔1500-3000米的山坡、岸邊的林中或潮濕地 。平均氣溫約12-18°C,年降雨量超過800毫米,活動積溫3000-6000°C,平均相對濕度多在70%以上,對氣候適應範圍寬,抗寒力和抗旱力強。

分布於中國雲南、四川西南部、貴州西部。

繁殖方法

採集種子

川滇榿木種源豐富,種子繁殖係數高。每年12月上、中旬種子成熟,果熟後很快開裂,種子隨風飛散。當果序大部分由綠色變為黃褐色時,及時採集。採種母樹應選擇10-20年生、乾形通直圓滿、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無損傷優良樹木,種子成熟時,剪下果序,採回的果序曬1-2天,再放於通風乾燥的地方陰乾,3-4天后,果苞開裂種子脫出。榿木種子千粒重0.24-0.29克,室內發芽率約40%,貯藏一年後發芽率降至10%左右,榿木種子不宜久藏,一般頭年底採種,次年春天播種或者隨采隨播。種子應貯藏於通風、陰涼、乾燥的地方,堆放不宜過厚,一般在5厘米左右。播種前對種子進行處理,主要包括種子精選、種子消毒等環節,目的是為了促進種子發芽,預防病蟲害,從而培育出優良苗木。

選地整地

苗床地選擇水源方便、土壤深厚肥沃、疏鬆的沙壤土為宜。在10月初,將圃地進行深翻至30厘米,讓陽光照射數天,讓雜草根充分曬乾枯死,進入12月把雜草,石塊清除乾淨,將深翻的圃地打碎呈粉粒狀,作南北向平床,床寬1.5米,長10米,步行道寬50厘米的高床,增加肥土層厚度,苗床做好後,在床面上鋪一層2-3厘米厚的火燒土或生土,再進行適當鎮壓,讓床面土壤細緻平整。步道可用於側方灌溉和排水,床面不易板結,並用生石灰消毒滅菌。

播種方法

川滇榿木採用播種育苗。播種苗有完整的根系和飽滿的頂芽,對環境條件適應性強,後期生長快、材質好、壽命長,能形成穩定的林分。林場採用溫室大棚育苗,溫度、濕度較好控制,便於管理。因川滇榿木種子小,發芽率低,應選在晴天無風的天氣早晚播種,播種後不宜蓋土,適時進行適當鎮壓,使種子與土壤緊密結合,用松針覆蓋,澆足水分,採用春季播種。春播宜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進行。播種前用溫水浸種1-2天,條播播種量2-2.5千克/畝。

苗期管理

播後約30天左右幼苗出土,當苗木有3-5片真葉時間苗或勻苗。在播種育苗中,往往出現苗木過密或出苗不整齊、密度不均勻的情況,因此需要間苗。間苗時要注意間苗時間、間苗對象和間苗強度,宜早不宜遲。間苗對象為受病蟲害的、機械損傷的、生長不良和不正常的幼苗;間苗強度不宜一次過大,一般分2-3次進行;適時適量澆灌,開始使用氮、磷肥,及時中耕鬆土、清除雜草、促使有機物的分解、保證土壤的良好通透性,並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3-4月,當苗木長到2-4厘米時,移入容器內繼續培育。當苗木從溫室大棚移植到外面的容器中時,由於大棚溫度方便控制,而室外溫度較難控制,此時防除日灼是育苗最關鍵因素。常因太陽直射,地表溫度增高,使幼嫩的苗木根莖處呈環狀灼傷,或朝向陽光方向倒伏死亡。這樣的日灼危害常採用遮蔭和噴灌的方法降溫防除。遮蔭時採用遮蔭網,早晚掀開遮蔭網,適時適量噴灌,既能降溫又能提高空氣相對濕度和土壤濕度;中午太陽直射時,蓋上遮蔭網。5-6月繼續加強水、肥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當苗木長到高度20-25厘米、地徑0.2-0.4厘米,苗木木質化程度較高時可出圃造林。螻蛄是苗圃中主要地下害蟲,成蟲咬食幼苗根部和種子,在苗床上鑽成許多隧道,使幼苗根部與土壤分離,乾枯而死。防治方法可採用敵殺死、1605等農藥或其他方法防治。

栽培技術

選地

嚴格遵循“適地適樹”的原則,使造林樹種的生物學、生態學特性與造林地的立地條件相適應,以充分發揮造林地的生產潛力,達到該立地在當前的技術經濟和管理條件下可能達到的高產水平或高效益,選擇適合川滇榿木生長的立地條件。根據林場實際,造林地選擇在平均海拔1900-2300米、土壤為紅壤、厚度為中厚度、坡向為陰坡、半陽坡的人工商品林採伐跡地上。

整地

採伐跡地林地清理先採用計畫燒除採伐剩餘枝條、松針、雜草等,然後人工清除殘餘物後整地;整地設計為人工穴狀整地,靈活選定整地位置,充分利用岩石裸露山地土層較厚的地方和採伐跡地伐根間肥沃的土壤。整地規格為40厘米×40厘米×30厘米,整地時心土、表土分開堆放,填土時清除雜草、松針、枯枝、樹根石塊等,填土時要求緊實、飽滿。

栽植

栽培密度:依據造林樹種特性、立地條件、培育目的不同,造林密度設計為2500株/公頃,株行距為2米×2米,行距和株距相等,相鄰株連線成正方形,苗木配置均勻,有利於樹冠均勻發育、根系分布均勻,幼樹能在地上和地下充分利用營養空間,是營造用材林和經濟林較多採用的形式。

栽培時間及技術:根據本地氣候特點,栽植設計在6月下旬至7月底進行,此時為曲靖市降雨量最多的時候。並掌握好雨情,以下過一、二場透雨、出現連陰天時為最好時機,做到“隨起、隨運、隨栽”,栽植時做到“苗正、土實、塘平”,苗乾要豎直,根系要舒展,深淺要適當,填土一半後提苗踩實,再填土踩實,最後覆上虛土。容器苗植苗時容器全部撕除,保證苗木當年順利越冬;造林後第二年對保存率達不到要求的地塊進行補植1次,使幼林及時鬱閉。

管理

幼樹撫育:幼樹撫育是促進幼樹生長的主要措施,川滇榿木生長速度快,栽植第2年就應進行撫育,時間為6-7月,主要包括清除雜草、鬆土等;第3年如為鬱閉,繼續撫育一次;4年後,可進行修枝。

幼林管護:“三分造,七分管”,川滇榿木保存率的關鍵取決於管護。造林後安排專人負責管護,加大管護力度,應嚴禁放牧、割草,通過多鐘形式、多種渠道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周邊村民保護幼林的積極性、主動性。並加強森林防火工作。

病害防治

病害

•煤污病

危害症狀:為害榿木葉片和枝條,阻礙葉面光合作用,嚴重影響榿木生長。

防治方法:加強撫育,適時間伐,以利通風透光;防治榿木上的蚜蟲、介殼蟲、木虱;噴灑12-20倍松脂合劑或0.5-1度的石硫合劑,可達到治蟲防病的目的。

蟲害

•榿木葉甲

危害症狀:又名榿木金花蟲,幼蟲、成蟲為害葉蟲,形成網狀,影響植株生長。

防治方法:用90%敵百蟲1000-2000倍液噴殺幼蟲及成蟲,以越冬前噴殺。利用成蟲有假死性,搖動樹枝捕殺。保護天敵,榿木葉甲蟲天敵主要有大蠅瓢蟲、寄生蜂等。

主要價值

【來源】為樺木科植物川滇榿木的嫩莖葉或樹皮。

【藥性】味苦、澀,性涼。

【功能與主治】涼血解毒。主治吐血,衄血,腹瀉,痢疾,瘡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克。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