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國語大學

四川外國語大學

四川外國語大學(),簡稱“川外”,位於直轄市重慶,是一所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市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擁有完整的學士、碩士、博士人才培養體系,是中國西南地區外語和涉外人才培養以及外國語言文化、對外經濟貿易、國際問題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四川外國語大學始建於1950年4月,前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政大學俄文訓練團;1951年1月,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高級步兵學校附設俄文大隊;1953年5月,成立西南俄文專科學校;1959年5月,擴建為四川外語學院;2013年4月,更名為四川外國語大學。 2018年9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占地1078畝,下設16個二級院系、41個本科專業;有1個博士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13個博士二級學科學位授權點,3個碩士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31個碩士二級學科學位授權點,4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學科建設在西部地區語言類院校僅次於西安外國語大學;有教職工1100餘人;在校本科生1.33萬人,博士、碩士研究生1600餘人 。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950年3月,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根據中央軍委的決策部署和劉伯承元帥的手諭,西南軍區作出決定組建俄文訓練團,俄文訓練團由二野軍大學員和一野西北軍大俄文大隊學員共兩部分組成,團址在山洞。

四川外語學院三十五周年校慶 四川外語學院三十五周年校慶

1951年1月,西南軍大改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高級步兵學校,俄文訓練團改為附設俄文大隊,直屬校部 領導。

1952年6月,根據政務院和中央軍委的聯合決定,俄文大隊成建制轉入地方,準備擴建為西南俄文專科學校。

1953年5月,經過西南人民革命大學俄文專修部一年的過渡準備,西南俄文專科學校正式成立。

1954年10月,西南高等教育管理局隨西南軍政委員會的撤銷而撤銷,學校改屬中央高等教育部領導。

1959年5月,四川省人民委員會決定西南俄專擴建為四川外語學院,郭沫若親筆題寫“四川外語學院”的校名,設四年制俄語專業和英語專業,並陸續開設法德語專業。

1963年5月,由於專業增多,招生人數擴大,校舍不足,經四川省高教局決定,暫借北碚歇馬場農機校校舍使用.學校決定英語系(包括法德語專業)遷該址上課;

同年9月,根據教育部計畫,四川省決定成立重慶外國語學校,外語語種有俄語、英語,按教育部《關於開辦外國語學校的通知》,川外被指定為接受外國語學校畢業生的十二所高等學校之一。

1965年3月,四川省教育廳、高教局決定重慶外國語學校劃歸四川外語學院領導、管理,改名為四川外語學院附屬外國語學校,並在石橋鋪建校(1966年,校舍建成,學校遷移新址);同年12月,根據四川省高教局決定,川外在北碚文星灣原西南師範學院速中校址建校,北泉校舍作價轉讓四川儀表總廠,學校決定首先修建教學大樓一幢,該大樓於1966年年底基本竣工。

1966年1月,英語系全體師生從歇馬場遷回北碚文星塆校址;同年12月,學校北溫泉三花石本部全部遷到北碚文星灣西南師範學院原速中新址。

1970年10月24日,根據四川省革委《關於西南師範學院、四川外語學院搬遷有關問題的通知》,學校從北碚文星灣遷至沙坪壩烈士墓原決定撤銷的西南政法學院內。

11月30日,全部搬遷完畢。

1972年4月,學校停止招生6年之後,開始恢復招生,面向全國招收首屆工農兵學員406人,學制3年。

1979年12月22日,經教育部批准,學院出國留學生預備部正式成立,陸續開設德語、英語、法語專業,學制半年至一年。

1982年2月6日,第一次招收的攻讀碩士學位的1981級研究生俄語專業4人、日語專業2人入學;

同年3月19日,成為中國首批授予學士學位的高等學校之一;

同年9月30日,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舉行會議,批准授予1981屆畢業生235名,1982屆畢業生246名以文學學士學位,這是1949年以來的第一次授予學位證書。

1986年8月11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發出通知,學校英語語言文學和俄語語言文學專業獲碩士學位授予權。並獲推薦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資格。

1997年,重慶市脫離四川省成為直轄市,學校由四川省劃歸重慶市領導。

2006年12月,學校被增列為重慶市立項建設博士授予單位。

2009年1月,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結論為“優秀”。

2013年4月14日,教育部批准該校更名為四川外國語大學。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據2015年12月學校網站信息顯示,四川外國語大學共有22個教學院系(部)以及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獨立學院)、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獨立學院),開設11門外語語種,有36個本科專業,涵蓋文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等6個學科門類。  

下屬院系開設專業
四川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英語
四川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英語、外交學、國際政治
四川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 金融學、法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旅遊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物流管理、電子商務、審計學
四川外國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廣播電視編導、網路與新媒體、廣告學、新聞學、廣播電視學、播音與主持藝術
四川外國語大學翻譯學院翻譯
四川外國語大學東方語學院 阿拉伯語、朝鮮語、越南語
四川外國語大學日語系日語
四川外國語大學俄語系俄語
四川外國語大學德語系德語
四川外國語大學法語系 法語、義大利語
四川外國語大學西班牙語系 西班牙語、葡萄牙語
四川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
四川外國語大學商務英語學院商務英語
四川外國語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學
四川外國語大學社會學系 社會學、社會工作
四川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商務英語(中澳合作)
四川外國語大學套用外語學院/
四川外國語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參考資料: 

師資隊伍

有教職工1100餘人,師資680餘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約占師資總數的42%,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約占師資總數的23%,具有碩士學位以上的教師比例為81%,獲得省部級及以上各類榮譽或稱號的專家80餘人。其中,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重慶市教學名師3人,重慶市優秀教師4人,重慶市首屆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教育部外語專業委會會委員4人,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6人,重慶市教書育人楷模1人,重慶市外語學科高級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11人,重慶市翻譯系列高級職務評審員會委員13人,重慶市教學團5個。    

全國優秀教師(2人,不全):廖七一  

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 李小川  

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12人次):龍日金、馮光榮(入選兩次)、馮亞琳(入選兩次)、姚繼中(入選兩次)、雷瑩、周文德、張旭春、趙彥春、董洪川

重慶市教學團隊
序號名稱帶頭人獲批年份
1 高級英語課程教學團隊 肖蕭 2008
2俄語專業教學團隊朱達秋2009
3 英語專業本科教學團隊 祝朝偉 2011
4 日語專業本科教學團隊 羅國忠 2011
5英語讀寫課程群教學團隊劉玉梅2012
參考資料: 

學科建設

據2018年9月學校網站信息顯示,四川外國語大學共擁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或專業學位授權領域,有“十二五”重慶市重點學科5個(含3個一級重點學科和2個二級重點學科),7個校級重點學科。  

在2012年全國第三輪學科評估中,該校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在92所參評高校中獲得全國並列第六、西部第一的成績。  

一級學科重慶市重點學科(3個):外國語言文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  

二級學科重慶市重點學科(2個):企業管理、課程與教學論  

二級學科校級重點學科 (7個):外國哲學、經濟法學、外交學、亞非語言文學、會計學、旅遊管理和技術經濟及管理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外國語言文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外國語言文學、中國語言文學、馬克思主義理論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 (4個):翻譯、漢語國際教育、國際商務、新聞與傳播  

教學建設

據2015年12月學校網站信息顯示,四川外國語大學共有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點,8個重慶市特色專業點,5個重慶市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重慶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重慶市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1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2個重慶市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截至2013年底,四川外國語大學共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重慶市精品課程12門、重慶市雙語示範課程1門。  

2013年,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評選中,該校有5項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該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項目共有國家級項目8項,市級項目48項,校級項目51項。  

校園風光 校園風光

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英語、俄語、德語、西班牙語  

重慶市特色專業(8個):英語、法語、德語、漢語國際教育、俄語、新聞學、廣告學、漢語言文學  

重慶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外交外事實驗中心、傳播技能綜合實驗中心、外語語言實驗中心  

重慶市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5個,不全):以綜合素質和創新思維為導向的德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RCP”套用型廣告人才三維孵化模式創新實驗區、外向型實踐型俄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重慶市專業綜合改革試點(2個):英語、德語

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高級英語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1門):高級英語  

對外交流

據2015年12月學校網站信息顯示,四川外國語大學成立了四川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與國外教育機構合作設立重慶法語聯盟、歌德語言中心、韓國又松大學川外韓語中心、俄語中心、塞萬提斯學院語言中心、韓國世宗學堂、法國土魯斯大學聯合體駐中國辦事處,在多哥洛美大學、俄羅斯下諾夫哥羅德語言大學成功設立孔子學院。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德國、以色列等國家的教學、科研機構進行了學者互訪。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據2015年12月學校網站信息顯示,四川外國語大學共 建有3個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個教育部區域和國別研究培育基地以及20多個研究機構。  

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3個):外國語文研究中心、中外文化比較研究中心、國別經濟與國際商務研究中心  

教育部區域和國別研究培育基地(2個):德國研究中心、教育部出國留學培訓與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據2015年12月研究中心網站信息顯示,四川外國語大學國別經濟與國際商務研究中心在2007年以來共承擔包括英國首相計畫項目在內的國際項目4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總計47項,項目總經費近300萬;近5年來,在“Regional Studies”等SSCI、SCI及EI檢索期刊發表論文15篇;在《管理世界》、《科研管理》等權威期刊發表論文41篇;CSSCI來源期刊發表論文105篇,在“經濟科學出版”、“經濟管理出版社”等國家級出版社出版各類學術專著總計35本。  

據2015年12月研究中心網站信息顯示,四川外國語大學外國語文研究中心共主持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38項,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8項;出版專著30餘部及譯著、教材、工具書等25部,其中多部在法國L’Harmattan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等名社出版;在核心以上期刊發表論文230餘篇,其中近40篇發表在《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等權威或重要期刊。中心研究員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12項,其中1項為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中心研究員主持或主研的教學項目中,6項獲得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  

據2015年12月研究中心網站信息顯示,四川外國語大學中外文化比較研究中心在2006年以來,共承擔科研項目22項,其中國家級8項,省部級課題5項,4項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近3年,在CSSCI源刊上發表學術論文60篇,出版專著、譯著、教材27部。  

四川外國語大學國別經濟與國際商務研究中心省部級獲獎情況
序號名稱成果形式作者獎勵名稱等級
1 《基於金融發展的中國貿易順差下的貿易結構最佳化機制及對策研究》 研究報告 楊柏 國家教育部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獎 二等獎
2 《鄧小平新聞宣傳理論研究》 專著 雷瑩 重慶市第四屆優秀社科評獎 三等獎
3 《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結構缺陷與最佳化研究》 專著 岳中志 重慶市第五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 三等獎
4 《重慶市投資增長及其結構最佳化研究》 研究報告 彭程 首屆重慶市發展研究獎 三等獎
5 《獨立董事治理行為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論文 黨文娟 “重慶改革開放30周年企業改革成就與展望論壇”優秀論文獎 三等獎
6 《客群反撥與媒介變局》 專著 張春林 重慶市第七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 二等獎
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以構建和諧校園為視角》 專著 雷瑩 二等獎
8 《當代中國傳媒的客群策略——以客群身份為圓心進行探究》 專著 張春林 重慶市第六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 三等獎 
四川外國語大學外國語文研究中心省部級獲獎情況
序號作者成果名稱成果形式獲獎獎項
1 廖七一 《跨學科綜合·文化回歸·多元互補——當代西方翻譯理論走向試評》 論 文 重慶市第二次社科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2 藍仁哲 《加拿大百科全書》 工具書 重慶市第三次社科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3 廖七一 《龐德與胡適:詩歌翻譯的文化思考》 論 文 重慶市第三次社科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4 董洪川 《J·阿爾弗瑞德·普魯弗洛克的情歌》三種譯文比較 論 文 重慶市第四次社科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5 趙彥春 《認知詞典學探索》 專 著 重慶市第四次社科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6 王 寅 《認知語言學探索》 專 著 重慶市第五次社科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7 董洪川 《“荒原”之風:T·S·艾略特在中國》 專 著 重慶市第五次社科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8 侯國金 《語用標記價值論的微觀探索》 專 著 重慶市第五次社科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9 張 濤 《美國學運動研究》 專 著 重慶市第五次社科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10 王 寅 《認知語言學》 專 著 重慶市第六次社科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11 廖七一 《胡適詩歌翻譯研究》 專 著 重慶市第六次社科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12 侯國金 《語用學大是非和語用翻譯學之路》 專 著 重慶市第七次社科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參考資料: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13年底,四川外國語大學圖書館外國語言文學原版圖書較為豐富,語言工具書、 各類專業文獻和中外文期刊齊備,館內藏書共200餘萬冊(其中紙質圖書91.5萬冊,生均圖書56.48冊,電子圖書1341639冊),中、外文期刊近3000種,電子期刊43617種。  

• 學術期刊

《外國語文》前身為《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8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更名為《外國語文》,《外國語文》由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主管、四川外國語大學主辦,為全國外國語類核心期刊、全國百強社科學報、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重慶市一級期刊、重慶市重點學術期刊建設工程出版專項資金資助期刊,同時還被列入《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全國報刊索引》核心期刊、萬方數據期刊全文收錄期刊、《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收錄期刊。  

《英語研究》由四川外國語大學主辦,創刊於2001年,主要欄目有語言研究、文學研究、翻譯研究、教學研究等。  

四川外國語大學學報(哲社版) 是由四川外國語大學主辦的學術性期刊,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全國百強社科學報”、重慶市一級期刊,被《新華文摘》《高等教育文科學術文摘》、《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CSSCI、SSCI、A&HCI等權威資料庫收錄。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 校名

四川外國語大學校名由郭沫若題寫 四川外國語大學校名由郭沫若題寫

精神文化

• 校訓

團結、勤奮、嚴謹、求實  

• 校歌

四川外國語大學校歌

校歌 校歌

作曲:宋名築

歌樂山下,嘉陵江邊,

我們譜寫抗大的新篇;

團結勤奮,嚴謹求實,

時刻準備奔赴外語前線!

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偉大的目標,頻頻向我們召喚。

振興中華,無私奉獻,

朝著更加美好的明天!

• 川外精神

守責、求實、開放、包容

四川外國語大學來自人民軍隊,具有“忠於人民、服務國家”的精神和“團結、勤奮、嚴謹、求實”的作風,這種歷史淵源形成了川外人以“守責”和“求實”為特徵的傳統。同時,外語院校獨特的文化競合、多元交融的文化底蘊和學科精神最終升華為川外人“包容”和“開放”的情懷。“守責”、“求實”、“開放”、“包容”共同凝鑄成獨特的川外精神。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明國輝
校長、黨委副書記李克勇
黨委副書記張艷
黨委常委、副校長、黨委組織部部長張季菁
黨委常委、副校長李彥、李小川、鄭白玲、祝朝偉
副校長董洪川 

歷任領導

姓名職務任職時間
馮光榮院長1995.5--2003.9
張洪良黨委書記1995.4-1999.3
藍仁哲院長1990.5-1995.5
盧開運黨委書記1989.1-1995.4
劉祖德黨委書記1983.8-1987.9
群懿院長1983.8-1990.5
陳孟汀院長1979.8-1983.8
王耀祖政委、校長1951.1-1959.4
李躋青大隊長1951-1952.5
程子芳團長1950.5-1950.12
王丙申副團長、黨委書記1950.5-1983.8
參考資料: 

知名校友

戴秉國:曾任國務委員、外交部副部長。

龐波:第17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

余斌:重慶渝泰航空運輸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成都天星壹號酒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云:非洲建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秦莉:《科幻世界》總編。

曹平:北京電視藝術中心發行部主任。

陳斌:大陸希望集團創始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