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連根

崔連根

崔連根,出生於江蘇省鎮江市。是我國象牙微雕領域第一個獲取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紀錄的人,也是連續3件作品獲此殊榮的人。

基本信息

簡介

崔連根,十二歲時迷上了微雕藝術,一九五六年投親來到新疆烏魯木齊。如今在新疆他已是頗有名氣的民間微雕藝人。

崔連根創作的彩刻作品《微雕清明上河圖》榮獲“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稱號,整個作品長32.376毫米、寬1.408毫米。這是他繼1997年首次創作《清明上河圖》(局部)和《絲路駝鈴》兩項微雕作品同時獲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紀錄後,第三次獲獎。

28天完成《清明上河圖》

2002年初,崔連根花28天時間完成了《清明上河圖》,長32.376毫米、寬1.408毫米,整個作品不及一根火柴粗。攜帶這件作品來到上海,迎接他的,是又一個金氏世界紀錄的誕生。

完成全幅《清明上河圖》的動力來自於此前一篇報導:2000年1月,崔連根在報紙上看到了微雕藝術家王立平衝擊微雕極限的訊息,王立平最後完成的作品長19.35厘米,寬0.93厘米,差不多是一支鉛筆的大小。這件事給崔連根很大的觸動,他想試試看自己能搞多小。

不過,對崔連根來說,申報金氏世界紀錄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單是為了申報把作品拍照留存就夠他折騰的。微雕作品肉眼根本看不清,普通相機無從拍攝。碰了無數釘子後,崔連根認識了一家照相館的老闆,他學過鉗工,自己動手做了個放大器裝在相機上,勉強能把作品放大拍攝,基本幫崔連根解決了問題。但遺憾仍然不可避免:1997年,他申報金氏世界紀錄的三件作品,除了《絲路駝鈴》和《清明上河圖》(局部),此外還有一幅《熊貓》,一隻熊貓傍著一叢翠綠的竹子,整幅作品不到一粒芝麻的六分之一大,當時想盡辦法還是無法把它拍成照片,失去了申報的資格。

首次創作時間

崔連根一直比較喜歡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它刻畫的是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的市俗生活與節日景象,是一幅寫實生動的長捲風俗畫,全圖有人物五百多個,還有各種建築、交通工具等,畫面全長528厘米,寬24.8厘米。

崔連根覺得,該畫比較有立體感,很適合用微雕來表現。所以一早萌生了搞關於《清明上河圖》微雕的想法。1997年,在雕《清明上河圖》(局部)前,光臨摹原畫、熟悉作品就花了他四五個月的時間。此後,他又先後兩次刻畫這幅作品,一次比一次尺寸小,一次比一次熟練,完成作品所需時間也越來越短。

一小包象牙片用了三十多年

採訪崔連根,老是無法搞清現實世界與他刀下世界的差別。一個“搞了這么多年微雕,應該用掉不少象牙”的問題,令他微微笑。他現在用的象牙還是30多年前的,當時北京一家牙雕廠的廠長在看過他的作品後,送給他一小包生產象牙工藝品剩下的邊角料。這些料經過挑選,可用的只有三分之一,就是這么點材料,用了30多年,至今仍余不少。

言及此,他起身拿過來一隻照相館用來放證件照的小紙袋,從中倒出一沓小紙片。經過他指點,記者終於從紙片搜尋到了針尖大小的象牙點。不留神的話,放在面前都不會發現這紙片上另有玄妙。

世界紀錄

崔連根至今已完成了500多“粒”微雕作品,他的作品題材很廣,山水、人物、飛禽走獸,都是他刻畫的對象。早在10多年,就有朋友鼓勵他去申報金氏世界紀錄。1997年,搞微雕已有40年的崔連根精心挑選了3件作品從新疆趕到上海。

兩個月後,他的微雕作品《清明上河圖》(局部)和《絲路駝鈴》同時獲吉尼斯世界之最證書。《清明上河圖》(局部)刻在長14.08毫米、寬5.5毫米的象牙片上,內容包括橋和人物150餘人。《絲路駝鈴》刻在長4.976毫米、寬0.696毫米的象牙片上,12隻駱駝魚貫而行,神態各異,整個作品可從針眼裡穿過。據說,就連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見多識廣的工作人員也不免嘖嘖稱奇。

主要工具就是一把什景銼刀

從字面上來理解,很容易把微雕想成坐成高倍放大鏡後,覷著眼睛一絲絲小心地描絲刻線。

其實,崔連根全部的工具,只是一個只能放一根牙刷的小牙刷盒,裡面有什景銼刀一把、小毛筆兩支,插在細竹管上的小針一根,平頭銼刀一把。平頭銼刀負責在開始雕刻前剷平象牙片(當然這是指《清明上河圖》之類的“大型”作品);小針是在微雕作品完成後用來上清漆的;小毛筆的毛大半被削去了,只留頭上尖尖的一小撮,這是用來給微雕作品上色的。

崔連根說,我的主要工具就是那把什景銼刀。就是這種普通鐘錶修理工常用的什景銼刀,在崔連根手上仿佛有魔力一般,能在針尖之地精雕細琢出了無數巧奪天工的作品。崔連根的微雕,全憑手感。至於放大鏡,除了每次雕刻中斷再續時用來對好刀茬口,就是用來細察自己的作品。功夫練到了家,縱刀所至,刀法流暢,氣韻天成。

50年前 微雕大師親自上門招弟子

崔連根與微雕結緣說來頗為傳奇。1952年微雕大師胡佩衡在鎮江金山辦展覽。當時16歲的崔連根從小酷愛美術,先學西畫,又攻國畫,金山是他常流連寫生之地,寺廟裡的和尚也常當他的“模特”。因為畫得著實不錯,有的作品就被和尚掛起來了。

胡佩衡看到崔連根的畫後覺得他是塊搞微雕的好材料,而他正為自己年紀漸長後繼無人憂心忡忡。於是一直找到崔連根家,問他願不願意跟自己學微雕。崔連根覺得微雕這玩意兒挺神秘,於是一頭扎進微雕世界。後來他經歷變遷,從煙雨江南到漠北新疆,始終沒有從那個微妙世界抽身出來。

在初次接觸微雕的崔連根看來,刻微雕更像是件體力活。因為微雕跟美術關係極密切,而他本身這方麵條件不錯,只要繼續加強練習即可。胡老師著重嚴格訓練他微雕技術方面的基本功:崔連根每天都得練握力,搞來一堆黃沙抓來抓去,練舉重,練肺活量,因為,說微雕千鈞一髮毫不誇張,身體哪一個部分控制不好,將前功盡棄。搞微雕最考驗的是眼力,為練視力,他已經養成習慣,在外一有空兒就朝天空看,發現一隻鳥就一直盯著看,直到它從視野消失,然後再尋一隻來追蹤。

剛入門時崔連根在磚頭、竹片、木片上雕刻。他的進步相當神速,三年時間就基本能獨立創作微雕作品,當然這時他採用的微雕材質已經是象牙之類的了。

崔連根1979年退休前一直在新疆水泥廠的化驗室工作,為把精力集中在他摯愛的微雕事業上,他早早從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這么多年來,他工作以外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微雕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