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佑文

崔佑文又叫崔八廝,生於1850年,卒於1902年。字宣侯。因他在崔家同輩弟兄中排行第八,又因其人性情怪異,故人們很少叫他的名號或呼他一個“爺”字,卻都用“崔八廝”這一渾號呼之。

在樂亭崔、劉、張、史四大家族中,崔家曾以官勢居於榜首,世稱“京東第一皇莊”。其家族在朝並無名宦顯要和什麼出名的大人物。但一提起崔八廝,卻婦孺皆知,無人不曉。
崔八廝的真名叫崔佑文(1850——1902),字宣侯,此人還捐有一個選同知(亦稱州同,即協助州官辦事的官吏)的官位。因他在崔家同輩弟兄中排行第八,又因其人性情怪異,故人們很少叫他的名號或呼他一個“爺”字,卻都用“崔八廝”這一渾號呼之。
崔八廝系滿軍漢白旗人,祖居吉林省長白山麓崔家溝。始祖崔景祿官居軍中都尉之職(史料中尚記有祖輩崔景祰為漢白旗指揮),清順治元年(1644年)隨清軍入關。定都北京後,順治皇帝下詔以田代俸,獎勵有功朝臣,崔家被分封永平府治內的稻地、榛子鎮、遷安以及樂亭城南郎君廟(俗稱廟上)一帶圈地占田。其收入除很少一部分作為皇糧,供俸恭親王府外,其餘大部統歸崔家享用。
崔家的旗地,全部出租給當地農民耕種,每年皇糧租金潮水般湧入崔家,其收入“超萬戶侯”。為此,崔家很快成為富甲京東的大家族。
到崔佑文輩,其家族的奢侈腐化,可謂登峰造極。崔佑文兄弟輩,分立聚德、崇德、廣德、正德、明德等八大堂號。各堂莊園建築自成體系,北起郎君廟,南至朱各莊,由北向南錯落有致,占地近萬畝。在莊園的建築過程中,以崔佑文為首的崔家兄弟爭相攀比,座座莊園,古香古色,庭園裝飾皆為皇室風格。崔佑文胞兄弟五人的翠花門樓前,均雕有一對張牙舞爪的大石獅子,因此,在當地遂有“十獅營”的別稱。
崔佑文弟兄一代,是崔氏家族中最為輝煌的一代,同時也是崔氏家族走向沒落的一代。
崔家後期之所以一度走向輝煌的巔峰,除依仗王府勢力和自家田產外,更多得濟於江蘇嘉定人文中堂徐的蔭庇。
出身紈絝、劣根最深的崔佑文,有了徐郙這個靠山,在鄉間更加有恃無恐,為所欲為。他膽敢以身試法,明目張胆地私造假幣(銀元)上市流通。有人上告,官府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崔家長期窩藏被官府通緝的殺人要犯王占一,盡人皆知,此人即便在縣衙門前招搖過市,縣太爺礙於崔家的權勢,竟不敢動其一根毫毛。
地方官員凡來樂亭任職都要到崔家拜訪。清光緒年間,由京城派來一位姓駱的縣令,就因為沒到崔家拜訪,崔佑文懷恨在心,找人進京和徐郙一說,沒出幾日就將這位縣令調出樂亭。
崔佑文為了搜括民財,舉辦全縣性的“花會” 聚眾賭博,一時間把整個樂亭鬧得田園荒蕪,民不聊生。村民告到官府,縣令無奈到崔家進行規勸,崔佑文非但不予理睬,反而對七品朝廷命官當眾進行羞辱。
光緒二十七年,崔、楊兩家曾為一片“港地”打過一場官司,當地民眾稱之為“打官港”。這場官司的結局,當然以崔家勝訴落下帷幕。因事情有失公允,但迫於崔家權勢,眾人只能緘口默不作聲,連港地的主人也是敢怒而不敢言。
憑藉祖輩為之營造下的優越生活環境,崔佑文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飽食終日,縱情享樂。
世傳此人,一生不近女色,但對於民間藝術卻愛之入癖,家中成年養有樂亭皮影班、樂亭大鼓班、蓮花落班,一度還曾養有梆子班。
清朝道、鹹時期崔家只有一個影班,即後來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崔家大班。
崔家養影,多是供自家享樂。聚德堂外宅終年戲台不撤,鼎盛時期每日開箱三次,除上午早班、下午夜班開影專供老爺太太觀賞外,中午還要專為“扛活的”雜役傭人開箱唱影以示酬勞。歲時節令,農閒季節多為當地鄉民公演。
同治末年,崔佑文被崔氏家族公推為主管梨園主事。自他接手後,對皮影進行了大膽革新。他刻意網路人才,為不使名角流失,在崔家大班獨樹一幟,實行了演員押班金制度。即選聘到名角,首先簽訂契約,根據水平高低,少則幾百銀兩,多則上千兩,給予數額不同的押金,作為演員的居家生活費用。簽約期間,演員不得跳槽離班,否則要付出數額巨大的賠償金。
崔佑文對後繼人才的培養頗具匠心。在他的精心謀劃下,崔家始創崔家子弟科班,即後人稱謂的崔家小班。崔佑文對於子弟班的組建,非常重視,不拘一格聘用教師。學員的考核錄取,崔佑文都要事必躬親。隨著這項措施深入實施,對於崔家皮影事業的發展,收到了顯著成效。崔家大班很快發展成為樂亭的超級班社。
隨著時間的推移,崔家小班,人才濟濟,藝術水平得到了飛速提高,不單是為大班輸送了藝術人才,而且對其自身的發展完善,亦收到了顯著效果。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形成了崔家大、小班雙軌機制長期並存的繁榮局面。
崔家在養影的同時,還供養了其他戲種。
1885年,崔佑文由民間引進了“蹦蹦戲”,演進到名為“雙發合”的“蓮花落”班。“雙發合”班初創階段,主要藝人有邱喜、張玉琛、張玉樹、杜芝薏(金菊花)、金開芳、任連會、成兆才等二十餘人。這群藝人多是民間地攤兒唱蓮花落、民間小曲的流散藝人。進入崔家梨園後,受河北梆子等姊妹藝術的影響,發展成為台上演出的“蓮花落”,當地亦稱“落子”。
崔佑文他不僅著意把“蓮花落”培育成一個規範的戲班子,還為解決“蓮花落”班後繼有人的問題,招收了孫鳳鳴、孫鳳剛、任善慶、張一根等十多名十歲左右的青少年開創了“雙發合”蓮花落小班。選聘王連、張連、陳君、齊老闆等藝人任文武戲教師,專攻唱腔、身段及武打功夫。
在中國的戲劇史上,將崔家開設的“蓮花落”小班,視為評劇界所辦的第一個科班。
崔家養的“雙發合”“蓮花落”大小班,實際上就是後來發展成為全國一大劇種評劇的前身。今稱評劇創始人的成兆才,1885年進入崔家時還只是一個十二歲孩子。是崔家這塊梨園樂土,為其提供了優越的學戲環境和充分展露藝術天賦的發展空間。他的成才首先得益於崔家這一評劇誕生的溫床,是樂亭崔家為成兆才後來稱尊評劇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樂亭崔家對於樂亭大鼓的發展所做出的貢獻亦功不可沒。據史料記載,溫榮、齊禎、陳際昌等著名大鼓藝人都曾到崔家從業,得到過崔家恩寵有加的特殊照顧。世代相傳,樂亭大鼓之所以從“樂亭調”發展、定型為樂亭大鼓,其中崔佑文所作貢獻有口皆碑。
崔佑文酷愛民間藝術,以雄厚的財力,畢生的心血,傾注於皮影、大鼓、評劇等藝術的培育,對於韓增、陳繼昌(藝名陳活埋)、成兆才等一批藝苑名人的培養做出了貢獻。
崔家的榮華富貴是建立在大量旗地地租之上的,因此,隨著清帝退位,民國建立,頒布散佃旗地,還歸農田之後,崔家失去賴以生存的來源,坐屹山空,家勢急劇敗落下來,顯赫近300年的京東第一皇莊,隨著清王朝的覆滅而逐漸解體。 
正值崔佑文日薄西山,人命危淺之際,被其擠出樂亭的縣令駱孝先在慶親王的支持下,官復原職,再次當上了樂亭縣令。當他第二次來到廟上時,崔佑文落魄的鳳凰不如雞,已非當年的崔八廝了。年輕氣盛的駱孝先,哪肯再把崔佑文放到眼裡,在駱的當眾羞辱之下,飛揚跋扈一生的崔佑文,不久便飲恨含羞離開了人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