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行功

崔行功(?——?)恆州井陘人,北齊巨鹿太守伯讓之曾孫,自幼聰穎好學,少時表現出非凡的文才。隨唐儉前後征討,軍中所有檄文、奏章都出自行功之手。到高宗時,行功的官職逐步升到吏部郎中,因唐儉“款兵誤國”,行功受株連被免職,貶這游安縣令。

人物簡介

崔行功(?—674)恆州(今屬河北)井陘人,北齊巨鹿太守伯讓之曾孫。伯讓法家由博陵(今定縣)遷移井陘。行功自幼聰穎好學,少時表現出非凡的文才。中書郎儉喜歡他的文學才能,遂將女兒嫁給他。行功跟隨唐儉前後征討,軍中所有檄文、奏章都出自行功之手。到高宗時,行功的官職逐步升到吏部郎中,因他長於綜合上報各類春意和善於辭令,還曾兼任通事舍人,在皇帝身邊負責上傳下達,代表皇帝慰勞有功人員,向皇帝舉薦人才等。又因他能寫善辯,思路敏捷,還曾兼任內供奉之職,在宮內周鏇左右,辦理具體事宜。因唐儉“款兵誤國”,行功受株連被免職,貶這游安縣令

所作貢獻

後又奉詔回朝,命為司文郎中,為皇帝起草檔案、詔書,當時朝廷的重要文章,多出自行功和蘭台侍郎李懷儼之手。行功博學多識,一生留下不少著作。據《唐書•藝文志》記載,參予魏徵主持的《四部群書》編纂工作。貞觀十五年(641)參予《文思博要》撰修。貞觀二十年至二十二年(646~648)被召入史館,參加編撰《晉書》。後因唐儉獲罪受株連,被貶為游安令,尋征為司文郎中。乾封元年(666),他與李懷儼、趙仁本等人,相次充使檢校整理皇室藏書,又置學士校理之。行功仍專知御集。遷蘭台侍郎。鹹亨中,官名復舊,改為秘書少監。上元元年(公元674年)他除參與四部群書、《晉書》的校理、編寫工作外,還與人合作撰寫了《文思博要》十二卷。他的著作有《崔行功集》六十卷,醫學著作《崔氏纂要方》十卷、《千金秘要備極方》一卷(見《宋書•藝文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