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清獻

嘉定十七年(1224)春,朝廷召與之為禮部尚書,與之不拜受,從便道回廣東。 端平二年(1235),理宗任與之為廣東經略安撫使,兼知廣州。 兵叛平息後,理宗拜授與之參知政事,推辭不受。

人物生平

一代名臣崔與之(1158-1239)字正子,號菊坡,謚清獻。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曾出任地處抗金前緇的淮東與四川的最高長官,功勳卓著。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七辭參知政事,十三辭丞相,在奔競之風昌熾的古代官場,堪稱奇人。“始終無玷缺,出處最光明”,是對他一生最好也是最高的評價。作為政治家的崔與之,雖不以文學名世,但對嶺南文學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後人稱之為“嶺南儒宗”。官至右丞相,卒後封南海郡開國公,諡號清獻。綜而論之,稱崔與之為“宋代嶺南第一人”,實不為過,當之無愧!

相關事件

崔清獻少年時即“卓有奇節”,不畏路途遙遠,到京師(今杭州)太學就讀。南宋紹熙癸丑(1193)科進士,成為廣東由太學取士的第一人。授任潯州司法參軍。那時,儲存穀物備荒的常平倉年久失修,每逢雨季,糧食受潮變質,與之及時修復,受到地方官的器重,推薦授任淮西提刑司檢法官。當地人出現不堪土豪逼債誣告的鬥毆命案,主管官員擬嚴刑懲處,與之從寬發落,秩序安然。建昌新城(今江西黎川)素稱難治,與之任知縣時,適逢歉收,有人哄搶公糧,與之堅決嚴懲為首者,平息事件,使貧富安然。任邕州(今廣西南寧市)通判時,該地守官是個粗暴武夫,對部屬苛刻無狀,士兵譁變,朝廷速命與之代理該州守官,與之將一名首犯斬首示眾,曉喻“脅從不問”之理,事件得以平息。後選任廣西提點刑獄,剛上任即走遍所屬的二十五州,並渡海巡察朱崖(今海南省),秋毫無擾州縣,停車裁決,獎廉劾貪,風采凜然。朱崖地產苦丁,百姓有人取葉以代茗,州郡徵稅,每年五百緡。瓊人把吉貝織為衣衾,多由婦女操作,有的終年服役,棄幼遺老,百姓痛苦不堪。與之出榜免稅免役,其他弊病也被革除。瓊人作《海上澄清錄》記其事。嶺海離朝廷萬里,用刑慘酷,貪吏害民,與之上疏為《十事申論》,並撰《嶺海便民榜》,嚴懲貪吏。當時金人入侵,措施來不及一一實行,即被召為金部員外郎。朝中郎官多養尊處優,不理事。與之巨細必親省決,對欺人之吏必杖笞。
金國南遷汴梁後,朝廷擔心金人進逼,又派與之到揚州,主管淮東安撫司。到任後,把組織民兵作為邊防第一要事。又廣挖壕溝,依山築要隘。金人侵犯淮西,邊民依山固守,金人懷疑有伏,不敢深入。揚州兵久不練,與之分強勇兩軍鎮淮,每月三、八日練習騎馬射箭。淮民多畜養馬匹,善於射箭,與之打算依照萬弩手法創萬馬社,宰相不予實行。浙東饑荒,流民爭著渡江,與之開門撫納,使萬多饑民得以生存。楚州工役繁多,士卒甚苦,叛亂,多逃亡入射陽湖,與之加以招納,眾士聞呼而至。山東李全率眾來歸附。宰相欲圖邊功,密派都統劉璋取泗州,渡淮後全軍被金人消滅。與之憂憤馳書宰相,說:“與之乘鄣五年,子養士卒,今以萬人之命坏於一夫之手,敵將乘勝襲我。”金人入境,宰相連送三封書信給與之,命議和,與之回答說:“敵方得勢,而我與之求和必遭屈辱。”據理反駁,堅持抗金。自劉璋敗後,立即修守戰備,派遣精銳守要塞,金人無法侵入,和議的事也沒有再提及。
不久,召與之為秘書少監,軍民垂淚擋道。與之行至池口,聽聞金人攻至邊界,於是到朝廷奏疏,前後累疏數千言,每嘆養虎將自遺患。後升秘書監兼太子侍讀,署理工部侍郎。
嘉定十三年(1220),成都帥董居誼因貪污受賄被造反的士卒驅趕,四川大亂。此時,與之已被任命為煥章閣待制,出知成都府本路安撫使,到任即平息事態。後升任為四川制置使。與之開誠布公,兼用吳蜀之士,撫慰將士,人心悅服。初時,四川軍政不成體統,軍隊之間多不協調,致使金人乘虛而入鳳州。與之以同心體國的大義告誡將士,於是軍隊之間得以協調,軍政得以建立。
守蜀四年,金兵不敢侵入。與之曾以疾病請求辭官,朝廷派鄭損代理。鄭損貪黷無能,金人大舉侵入。與之再度臨邊,金人才退。嘉定十七年(1224)春,朝廷召與之為禮部尚書,與之不拜受,從便道回廣東。蜀人思念他,繪其肖像於成都仙遊閣,以配治蜀有政績的張詠、趙 ,名為“三賢祠”。
寶慶三年(1227),與之以古稀之年請準歸廣州。理宗曾授與之為顯謨閣直學士,知潭州,並任湖南安撫使,辭謝。後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又提為煥章閣學士知隆興府,並任江西安撫使等,均推辭不受。端平初,理宗親政,召為吏部尚書,多次御筆起用與之,皆力辭。
端平二年(1235),理宗任與之為廣東經略安撫使,兼知廣州。先是,廣州摧鋒軍遠戍建康(今南京)4年,到撤戍回歸時未過嶺南即留戍江西。又過了4年,轉戰所向皆捷而幕府不予報功,要求撤戍又不報,於是叛亂,縱火燒惠陽郡,長驅包圍廣州,城內人心惶惶。時與之家居,以78歲高齡坐肩輿登城,叛兵望而俯首聽命。與之曉以逆順禍福的道理,士卒放下武器,為首數人逃入古端州(今廣東高要縣),與之派兵追捕,首犯被擒,叛亂平息。所得錢一萬一千餘緡,米二千八百餘石,全部歸官。兵叛平息後,理宗拜授與之參知政事,推辭不受。第二年又拜為右丞相,派遣中使促召,命守帥彭鉉勸請,又命郎官李昴英銜命而至。與之遜辭共上十三疏,理宗知與之志不可回,才下詔準其在家。與之上書論時政,手書數萬言,理宗欣納。嘉熙三年(1239)以觀文殿大學士致致仕。同年病逝,享年82歲。逝世前數月書寫:“東南民力竭矣,諸賢寬得一分,民受一分之賜。”竟成絕筆。遺囑告誡不得做佛事。累封至南海郡公,諡號清獻。遺著有《崔清獻公文集》若干卷傳世。

崔清獻公祠

崔清獻公祠位於佛岡縣水頭鎮下豐村西側,是佛岡縣文物保護單位。該祠建於明代中葉,清末毀於火,民國六年(1917年)重建,祠深三進,兩邊有青雲巷間隔,面積225平方米。
祠堂是磚木結構,門匾額題曰“清獻崔公祠”,是明代學者陳獻章(陳白沙)手筆,第二進懸有“嶺南間氣”牌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