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子范艱苦歲月圖

崔子范艱苦歲月圖

崔子范艱苦歲圖,中國名畫、國畫,創作於1991年,作者崔子范,此畫圖充實飽滿,有“僅取其一隅”的感覺。畫中那一片茁壯的高粱與粗壯的莖葉都呈相近方向的平行線排布。

基本信息

作品賞析

崔子范的大寫意花鳥畫多以人們喜聞樂見的景物為題材,一花一草、一樹一木,都飽含著他的摯愛和熱情。他的《艱苦歲月》(見上圖)就是這樣一幅作品。款識為“辛未春月,子范。艱苦歲月,抗戰八年,子范又題”,現藏於中國美術館。

《艱苦歲月》構圖充實飽滿,有“僅取其一隅”的感覺。畫中那一片茁壯的高粱與粗壯的莖葉都呈相近方向的平行線排布。畫家以濃艷的紅色渲染大片高粱穗,復以墨筆點染,紅、黑兩色相互暈化,再用淋漓飽滿的墨色書寫根、莖、葉。崔子范以相近的用筆,紅、黑兩色的鮮明對比,以及對同一物象的重複表現,營造出一種強有力的視覺衝擊效果,毫無板滯和工匠氣,以形式的相互照應達到均衡的和諧關係,體現了非常明顯的裝飾性效果。—棵棵高粱壯碩挺拔,並肩生長,迎風傲立。畫家對它們的刻畫不求形似,只在似與不似之間。他更關注於通過物象抒寫一種真摯樸實、積極向上、達觀磊落的情懷。崔子范早年參加革命,曾經歷過那艱苦動盪的戰爭歲月。高梁這種今天看來極為普通的農作物,在革命年代卻是人們極為珍視的重要食物。從這幅畫中,我們能夠感受到濃濃的鄉土生活情趣。透過那些豐碩的高梁,折射出的是崔子范在艱苦歲月中意氣風發的革命鬥志、對生活那如火般的激情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正是因為畫家有了對生活的熱愛,他的筆下才能繪出與眾不同的形象,抒寫出別樣的情致來。

崔子范對於大寫意花鳥畫創作堅持主張“四追求、五結合”。“四追求”是:追求民族化、時代化、理想化、個性化。“五結合”是:現實與浪漫相結合,傳統與時代相結合,具象與抽象相結合,畫法與書法相結合,水墨與色彩相結合。他從徐渭、朱耷、吳昌碩等前人的大寫意花鳥畫藝術中汲取了豐厚的營養,特別是受齊白石的親授和影響。崔子范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勇於創新,拓展了大寫意花鳥畫的表現手法,豐富了大寫意花鳥畫的藝術語言,創立了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他的畫面構圖,或飽滿充實,或簡單洗鍊,造型極其概括誇張,色彩鮮艷,色墨淋漓,畫面時常流露出一種濃郁的率直厚拙、質樸粗放的鄉土氣息,表達了一種率真稚拙、積極健康、與時俱進的審美‘情趣。崔子范的大寫意花鳥畫具有較強的裝飾性。他在對傳統用線的變革以及對強烈色彩的使用上頗有自己的獨到建樹。崔子范較少使用細線、長線,而習慣將線條粗化、點化。並且,在他的畫面上極少出現工細之筆。在他的畫作中,大多數線條與其說是描上去或畫上去的,倒不如說是寫上去的或點上去的。崔子范習慣使用鮮艷的色彩作畫,形成有強烈視覺衝擊的畫面效果。在一些作品中,他不拘成法地採用多種形式,將純色與重墨並用,色墨淋漓暈化,意味別出,形成熱烈潑辣、節奏明快的色調,豐富了筆墨的表現力。不難發現,在這些方面,崔子范的作品似乎與西方現代繪畫有某種相通之處。他從西方現代藝術中吸取營養,在傳統的中國畫中適度地融人現代審美趣味,相應地突破了中國畫中的某些傳統規範,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藝術風格。

作者簡介

崔子范生於1915年,原名尚志,字子范,山東萊陽縣(今山東省萊西市)人。1952年拜齊白石為師,致力於中國大寫意花鳥畫的研習。先後任北京畫院秘書長、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中國花鳥類畫研究會會長、顧問等。出版有《崔子范畫選》、《崔子范作品選集》、《崔子范畫譜》和《崔子范藝術研究》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