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仲方

崔仲方(529~604) ,字不齊,漢族,博陵安平(河北今縣)人。祖崔孝芬,北魏荊州刺史。父崔宣猷,北周小司徒。少好讀書,有文武才幹。明經及第仕宇文護參軍事,轉記室、司至大夫,參與禮律修撰,以軍功遷官,並向周武帝獻滅齊之策。宣帝時為少內史,奉使淮南。因擁戴楊堅,文帝建隋後頗受器重,與高熲共議正朔服色,勸文帝除六官,還依漢魏舊制,進位上開府,後轉司農少卿,進爵安固縣公。受命發丁男3萬千朔方(今內蒙古白城子)、靈武(今寧夏寧武西南)修築長城,東起至黃河、西拒綏州(今陝西綏德),南至勃出嶺,長達700里。又發丁15萬,於朔方以東沿邊險要之地築城數十座,以遏胡寇。又參與平陳及對紫祖、四鄰、弱水等諸羌的討擊。仁壽初,官拜代州總管。漢王楊涼舉兵反叛,據守呂州,仲方奉命代總周羅 之兵,月余拔城,進位大將軍,拜民部尚書。後接任國子祭酒、太常卿、信都太守等。後卒於家。
【奉和周趙王詠石詩】
玉繩隨月落,金碑映日鮮。
江疑濯錦,出峽似開蓮。
文馬河西瑞,兵符濟北篇。
會逐靈槎上,還歸天漢邊。
【小山詩】
昆丘本難陟,軒台不易朝。
還往麟洲上,時聽鳳凰簫
霞觀文犀簟,香林碧玉條。
且學燒丹甑,何假摘靈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