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福禪院

崇福禪院

崇福禪院,位於四川省儀隴縣金城山西麓(今儀隴金城鎮後山),坐西向東,俗稱西寺或西龕寺。

四川省儀隴縣

四川省儀隴縣崇福禪院,位於四川省儀隴縣金城山西麓(今儀隴金城鎮後山),坐西向東,俗稱西寺或西龕寺。其寺始建於北周武帝保定年間(約公元562年),唐初重修大雄寶殿,正殿脊樑書有開國功臣尉遲敬德監修題記,兩側環建鐘鼓二樓。肅宗上元年間(約公元761年),增建圓通閣於寺之東側,時顏真卿(刑部侍郎,書法家)因言事忤君,貶官蓬州為長史,親書“圓通閣”匾額。當時,寺廟規模宏偉,殿閣層疊,由前殿、正殿及左右配殿組成,占地十餘畝,僧田二百餘畝。

寺院四周古木參天,奇花異草,淙淙泉水,濃蔭掩映。寺後佛龍洞側絕壁處為摩崖造像群,鑿雕數座佛龕,寺前山門旁的丈圓巨石上,亦雕刻數座佛龕,北宋真宗大中祥符時(約公元1010年)賜名崇福禪院。明神宗萬曆十五年(公元1587年),鑄有大銅鐘一口,重約千斤,鍾腹嵌銀八錠,世稱“八銀神鍾”;又鑄銅佛一尊,丈六金身,左臂鐫“永鎮崇福’四字。明思宗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秋八月,田貴妃將親繡的千佛袈裟,遣使贈給故鄉西寺,還願祈福。故清朝儀隴邑舉人彭鶴齡的《西寺賦》中云:“孰繡且賜,曰明妃田。”其寺屢毀屢建,至民國時,僅存山門,大雄寶殿和左配殿。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四川軍閥田頌堯坐鎮成都,聞該寺之千佛袈裟價值連城,脅迫本秋禪師交出,奪取售成都文殊院,得錢頗巨。今古剎已毀,殘存佛龍洞佛龕與寺前巨石佛龕二處遺蹟。

1999年,儀隴縣委、縣政府決定,在建設好金城山公園時,並在原崇福禪院舊址廢墟上重建寺廟。歷時三年,先後建成觀音殿和文殊殿,占地五畝。業經省市宗教局批准,為佛教活動場所。

安徽省淮南市

安徽省淮南市崇福禪院,又名西龕寺。位於金城山公園西山崖下,因地處城西,故又名西寺(今西寺灣、西寺街皆由其名) 。相傳昔日西寺建築十分雄偉,有座高塔,取名金塔;寺內有個八銀神鍾,最為珍奇。還有一臥佛殿,佛像長丈許,用銅鑄成,重三千餘斤。臥佛側身閉目,一手撐頭,雙腳直伸, 神態安然。 臥佛兩側鑄有十二尊銅像,稱為“十二圓覺像”,是釋迦牟尼臨終前向他的弟了們囑咐後事的情景。大小銅佛鑄藝精湛,皆藝術珍品。西寺建自北周保定年間(公元561年-公元565年),據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碑序云:“建自後周保定年間。”迄今已有1400餘年了。後周廣順年間(公元951年-公元953年)建圓通閣,“圓通閣”三字,系唐顏魯公手筆,寺僧作為傳世之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