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蔓鎮

峨蔓鎮

峨蔓鎮位於海南省儋州市北部,瀕臨北部灣,地理坐標為北緯19°51′,東經109°15′,毗鄰洋浦經濟開發區,距市政府所在地那大鎮60公里。土地面積77平方公里,轄13個村委會、113個自然村、137個村民小組,全鎮人口2.9萬,海岸線曲折,全長35公里。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峨蔓鎮 峨蔓鎮

1819年(清嘉慶二十四年)屬儋州登龍里。

1934年(民國23年)屬儋縣第七區。

解放初期,峨蔓墟屬儋縣第五區。

1958年屬木棠公社。

1961年由三都公社分出,成立峨蔓公社。

1983年取消公社體制,改為峨蔓區。

1987年春改區為鎮。

行政區劃

峨蔓鎮轄峨蔓村、王坡村、長榮村、龍門村、鹽丁村、多業村、多美村、田井村、筆架村、片石村、黃沙村、高根村、茅園村13個行政村,113個自然村。

地理環境

漁船人家 漁船人家

峨蔓鎮位於海南省儋州市北部,瀕臨北部灣,地理坐標為北緯19°51′,東經109°15′。地處低丘陵和死火山地帶,平均海拔70米。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4°C,一月份平均氣溫17.3°C,七月份平均氣溫28.8°C,年平均氣溫28.8°C,年平均降雨量900~1200毫米。

自然資源

海洋資源

海岸線長35公里,海洋資源豐富,發展海洋漁業潛力巨大。

礦產資源

境內有蘊藏豐富的且可開採的玄武岩。

人口民族

2012年全鎮人口2.9萬,民族以漢族為主。

經濟概況

2012年,峨蔓鎮緊緊圍繞“強鎮富民”和構建“和諧社會”兩大目標,以項目建設為重點,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城鄉互聯,創先爭優”為載體,紮實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項工作任務,全鎮生產總值完成22016萬元,比2011年增長10%。

文化教育

2012年,硬化了中學籃球場,改造校園危房2000平方米;峨蔓中學國中畢業生全部參加中考,5名同學考取市重點高中,升學率排名全市第二名。

交通情況

儋州市“十三五”規劃決定修一條從光村鎮到洋浦經濟開發區的濱海旅遊公路,途經光村鎮、木棠鎮、峨蔓鎮至洋浦經濟開發區。

風景名勝

龍門激浪 龍門激浪

龍門激浪

龍門激浪位於海南省儋州市峨蔓鎮海濱龍門山,龍門山為海濱岩石山,海拔39米,山上怪石嶙峋,從北望南,綿延起伏,狀似萬里長城,十分壯觀。山之東有一瓮門,高興30多米,寬20來米,中空通風,岩石呈拱形,素稱"南天第一門"。北風吹來,捲起巨浪,撞擊在石門上,浪擊石鳴,猶如擊鼓,響徹10餘里,故得名“龍門激浪”。這裡綿亘4公里的海岸,沙灘潔淨,巨石千姿百態,風景別致,站在岩石觀濤,心曠神怡,龍門激浪於明代得名, 受遊人稱奇。

峨蔓火山海岸

峨蔓鎮 峨蔓鎮

峨蔓火山海岸位於海南省儋州市峨蔓鎮沿海,這裡是100萬年前火山噴發或噴溢出的物質堆積而形成的海岸。由北向南綿延四公里,最高點39米。峨蔓火山海岸具有多個時期的火山噴發和熔岩流入海景觀,兼具火山岩,地層剖面、熔岩流構造遺蹟和古生物遺蹟。其中,火山地貌和水體景觀遺蹟為公園內最重要的特色地質景觀。萬年前的一次火山爆發,岩漿突破地殼,噴涌而出流向大海,冷卻後的岩石,歷經萬年海浪撞擊、沖刷,在儋州峨蔓鎮一帶留下了奇異的火山海岸,綿旦十逢里的嶙峋怪石和淺海中的巨礁。據當地民眾相傳,因龍門海岸崎岩峻拔、海中暗礁叢生,古時常有漁船觸礁沉沒。後來,一位白髮銀須的老翁手握犁耙在海邊日夜耕耘,天長日久,才有今日的龍門壁立之形。老翁仙去之後,犁把腐爛了,犁頭則長留此間並化為巨礁。在海岸上看龍門山峭壁和海濱礁石,只見嶙峋的怪石千姿百態、妙趣橫生;有如蓮花、菊花、雞冠花等各自奇葩鬥豔的;有如雄鷹、獅子、犀牛等獸類般逞強爭雄的,也有如珍珠、瑪瑙、美玉般的;石的顏色則五彩濱紛,有的殷紅,有的黝黑……直讓人驚嘆大自然的神工鬼斧。

鹽丁古鹽田

鹽丁古鹽田位於海南省儋州市峨蔓鎮鹽丁村沿海,有獨一無二的海邊火山熔岩地貌,原汁原味的古鹽田和曬鹽工藝,獨特的海邊石屋、石路,成片的紅樹林。站在鹽丁成片的海灘火山石上,還可以看到遠處的死火山口和龍門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