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洪椿坪

峨眉洪椿坪

洪椿坪位於天池峰下海拔1120米處的山腰裡。坪上建有乾佛禪院,一進寺門,\"洪椿曉雨\"四個耀眼的大字,橫陳在銀灰色的照之上,使你心目瞭然:這兒景色之妙,就是清晨觀賞似雨非雨的\"雨\",玩味著\"翠濕人衣\"的情趣。正如唐代山水詩人王維在《闕題二首》中詠唱的那樣: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峨眉洪椿坪峨眉洪椿坪

地理環境

洪椿坪海拔1120米,周圍是典型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主要樹種有黃心夜合紅回香黑殼楠潤楠等。植物群落結構複雜,具有熱帶雨林的一些特性,是全球保存較完整的典型的亞熱帶原始的常綠闊葉林,具有重要的科研和保存價值。這便是有名的洪椿古樹。

歷史

洪椿坪古寺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初取名“千佛庵”,明朝末重修,後因寺所在地叫洪椿坪,便以地名改寺為洪椿坪。在峨眉山中名氣大增。

簡介

洪椿坪內珍貴文物數不勝數。
一是楹聯眾多,且品位較高。如“一粒米中藏世界,半邊鍋內煮乾坤”,“處己何妨真面目,待人總要大肚皮”。寓意深刻,發人深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觀音殿門坊上1921年四川什邡人馮慶樾撰寫的雙百字長聯,是峨眉山楹聯中聯語最長者:“峨眉畫不成,且到洪椿,看四壁蒼茫;螢然天池蔭屋,泠然清音當門,悠然象嶺飛霞,皎然龍溪濺雪;群峰森劍笏,長林曲徑,分外幽深。許多古柏寒松,虬枝偃蹇;許多琪花瑤草,錦彩斑燦。客若來游,總宜放開眼孔,領略些曉雨潤玉,夕陽燦金,晴煙鋪綿,夜月舒練。
臨濟宗無恙,重提公案,數幾個老輩:遠哉寶掌住錫,卓哉繡頭結茅,智哉楚山建院,奇哉德心咒泉,千眾靜安居,淨業慧因,畢生精進。有時機鋒棒喝,蔓語拋除;有時說法傳經,蒲團參究。真空了悟,何嘗障礙神通,才感化白犬銜書,青猿洗缽,野鳥念佛,修蛇應齋。”這副對聯應對工整,文彩飛揚。上聯描繪峨眉毓秀的山景,下聯則緬懷寺中大德高僧,自然景觀,人文歷史,巧寓其中。
二是這觀音殿樓上的這盞木製千佛蓮燈,高2.25米,直徑1.2米,七條金龍盤柱,200余尊佛像雕嵌其上,是一件難得的藝術珍品。
三是寺內還保存有一通清朝乾隆年間的木質“正明司碑”,記述為漢藏兩種文字所書,藏傳佛教徒朝拜峨眉山始略。此碑是四川唯一的木質藏漢文木碑,有著很高的史料價值。
這牆上“洪椿曉雨”四字記載了洪椿坪這裡特有的自然奇景,它是“峨眉山十景”之一。這裡由於環寺皆山,林密森森,陽光很難穿透樹蔭,所以空氣濕度大,水蒸氣不易散發。一到清晨,氣溫清冷,濕潤的空氣便凝聚成微小的水粒,似雨似霧,隨山風撲面而來,無聲無息,無形無影,潤衣而不濕衣,沁人心扉而不寒冷肌膚,甜甜的,綿綿的,給人一種清心的溫柔。這裡是一個天然的空氣浴場,在這裡小憩,可以洗去你一身的旅途疲勞,也可以滌淨你心中的憂愁和煩惱。
寺中有小方池,名叫“錫杖泉”。過去這裡用水全靠它的奉獻。傳說德心大師率領門人鑿山開溪從天池峰引來泉水,後人將此事神話了,說是大師一邊用手中禪杖叩擊山崖,一邊口中念念有詞,雖然泉水自地湧出,“錫杖泉”的美名便由此不徑而走。
洪椿曉雨潤客衣,錫杖泉水沁人心。洪椿坪林深、廟靜、水清、氣朗,確實是遊人駐足的仙境,所以也曾引來過一個重要的歷史人物,他就是原國民政府主席林森。1939年他曾在此世外桃源一住便是80天。“洪椿坪”、“大雄寶殿”匾便是他當年留下的墨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