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洪椿坪

峨眉山洪椿坪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峨雲和尚重修,改名洪春坪,洪春坪現存三殿,殿宇宏偉,廊廡修潔。四周山峰環峙,古木扶疏,盡其幽靜之美。

峨眉山洪椿坪峨眉山洪椿坪
峨眉山洪椿坪
洪椿坪原名“千佛禪院”,清康熙年間,遭火災,及寺外一株洪椿,但這棵枯樹,經歷了幾百年至今仍存7米餘。在山坡下,還有一株洪椿,長得枝繁葉茂,生機勃勃。坪名、寺名因樹得名。傳,此樹栽於春秋。但後人考證,為唐貞觀年間之物,距今約1300餘年。該寺為明朝楚山性一禪師開建,名千佛禪院。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峨雲和尚重修,改名洪春坪,洪春坪現存三殿,殿宇宏偉,廊廡修潔。四周山峰環峙,古木扶疏,盡其幽靜之美。

第一殿門前是一幅清乾隆年間寫下的雙百字對聯,比過去流傳的所謂“天下第一長聯”,即昆明大觀樓上清人孫髯寫的180字長聯,還要超出20字。上聯云:“峨眉畫不成,且到洪椿,看四壁蒼茫,瑩然天池蔭屋,氵今然清音當門,悠然象嶺飛霞,皎然龍溪濺雪;群峰森劍藥,長林曲徑、分外幽深。許多古柏寒松、斜枝偃塞;許多奇花異草,錦繡斑爛。客若來游,總宜放開眼界,領略些曉雨潤玉,夕陽燦金,晴煙鋪錦,夜月舒練。”

下聯云:“臨濟宗無恙,重提公案,數幾個老輩,遠哉寶掌住錫,卓哉繡頭結茅,智哉楚山建院,奇哉德心咒泉;千眾靜安居,淨業慧因,畢生精進。有時扣鋒棒喝,蔓語拋除;有時說法傳經,蒲團參究。真空了悟,何嘗障礙神通,才感化白犬銜書,青猿洗缽,野鳥念佛,修蛇應齋。”上聯描繪寺廟周圍迷人的景色,下聯則歷數開山祖師的豐功偉績。全聯文詞雋永,對仗工整,遺憾的是作者未留姓名。

第一殿樓上,懸掛著一盞於佛蓮燈。燈高1.7米,直徑80厘米,平面七邊形。七根稜柱上各刻金龍一條,翹首昂尾,升騰欲飛。橫坊、稜柱以及金龍背上,又雕出582尊小佛和許多怪獸,眼耳口鼻,神情畢肖。整盞佛燈色彩鮮艷,金碧輝煌,精雕細琢,巧奪天工。據說,此燈由寺僧在1935年往寧波請了一位技藝超絕的老藝人,先後用三年工夫,用梨木雕刻裝配而成。有趣的是,燈上競有多組《封神演義》所描繪的道家故事。從這盞燈上,反映出佛道教文化相互滲透、相互吸收。

大殿內懸掛有乾隆皇帝送來的一副對聯:“性海總涵功德水;福行長涌吉祥雲。”昔日還有康熙所賜“錫飛常近鶴;杯渡不驚鷗”對聯和“忘塵慮”匾額,可惜均已流失。廟內還存有其餘一些楹聯,其中最引遊人興趣的是:“對己何妨真面目;待人總要大肚皮”一聯,常引得人們駐足觀賞,啞然失聲。

寺後有天池峰高立雲表。相傳明時洪椿坪水源奇缺,有德心和尚持錫杖至峰上咒水,感動仙女,得開天池一角,一股清泉自石中溢出,引到寺後,名錫杖泉,至今全寺仍依靠此泉供水。

洪椿曉雨”為峨眉十景之一。這種雨空空濛濛,如煙似霧,大約在夏季雨霽兩三天的早晨出現。因雨後初晴,林中地面濕度大,而洪春坪又是四山圍繞,濕氣不易散掉,一到晚上,夜空無雲,大氣寧靜,四周山上散熱較快,空氣變冷變重,沿山坡下流,就把較暖較濕的空氣抬升上去。越近早晨,這種過程越強,如果濕度超過飽和,便會凝結成雨。但因規模不大,抬升不強,凝結不快,所以只能形成如煙似霧的小雨。唐代詩人王維的“山行本無雨,空翠濕人衣”,正寫出了“洪椿曉雨”的特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