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松齡

岳松齡,四川彭縣人,從事齲病病因及牙菌斑的研究。主編有《口腔內科學》,著有《早期牙釉質破壞途徑的研究》、《齲病學》等。

簡介

岳松齡(1920—2012),四川彭縣人,齲病學專家,中國齲病學的奠基人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資深教授。
1930年,年僅10歲的岳松齡隨留校工作的父親來到華西壩,在父親的撫養和支持下,他從弟維國小、高琦中學、華西協合高級中學到1946年畢業於華西協合大學醫牙學院,獲牙醫學博士學位,留校任教。一直都在教會學校讀書的岳松齡,至今不信教,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以後,岳松齡歷任四川醫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等職,兼任華西口腔醫學院口腔內科學教研室副主任、主任,並曾被推薦並擔任中華口腔醫學會牙體牙髓病學組委員、顧問,第四軍醫大學客座教授。岳松齡率先在我國從事齲病學的病因學、病理學和發病機理的系統研究近50年,先後主持並親身參與早期牙釉質齲病變機理、病變途徑、牙菌斑致齲力、變異鏈球菌的致齲特性、變鏈球菌單克隆抗體的抗齲特性等系列研究,其成果均以論文形式發表在《中華口腔醫學雜誌》《四川醫學院學報》《華西醫科大學學報》等雜誌,並於1982年編寫出版了我國第一部《齲病學》專著。1983年培養出我國第一名齲病學碩士生,1987年培養出我國第一名齲病學博士生。主編有《口腔內科學》,著有《早期牙釉質破壞途徑的研究》、《齲病學》等。

童年

岳松齡6歲那年,母親由於當時彭縣的醫療條件很差,因難產而離開了人世,而此時他的父親岳清澄剛剛入華西協合大學社會學系讀書,祖母把岳松齡和他弟弟妹妹從彭縣接到鄉下生活。4年以後,岳清澄畢業留校在圖書館工作,有了住處、收入就先把老大岳松齡從彭縣接到城裡來讀書。父子倆住在華英宿舍的一間單身寢室里,一張床、一張方桌、一條木凳就把不大的房間幾乎占滿了。白天他父親去上班,岳松齡就到弟維國小讀書。有時晚上他父親要去圖書館値夜班,沒有人照料他,他父親就買了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兒童世界》和中華書局出版的《小朋友》兒童刊物,讓他自己一人在寢室里看書。不久,他父親發現這些兒童讀物已經不能滿足岳松齡的“胃口”了,就又給他買童話故事書,到後來乾脆給他買了一部《三國演義》,讓他慢慢的去啃。要全部讀懂這些書對於還在讀國小的岳松齡還是很困難的,很多字他都不認識,雖然可以問問父親,得到一些幫助,但讀書的速度總是超過認字的速度,總不能讓難字擋住想往前看的願望,就這樣岳松齡在似懂不懂的狀態下把一部厚厚的《三國演義》啃完了,書中那些有趣而很有吸引力的故事把幼年的他引向對文學的愛好,也就奠定了他今後熱愛文學的基礎。他父親的這種教兒子讀書的方法,從小就鍛鍊他的自學能力,這對岳松齡後來的學業是大有幫助的。

中學

1935年,岳松齡的父親為了把還在鄉下的女兒,也就是岳松齡的妹妹接到成都來讀書,他和岳松齡的繼母結了婚。後來,岳松齡的祖母去世,他父親又把在鄉下的、喪了父母的三個侄兒帶來成都,七口之家,生活確是困難,與壩上那些洋人比起來,真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岳松齡從弟維國小畢業後,就進了華大的附屬國中——高琦中學讀書。當年在華西壩上住有不少的洋人,岳松齡對他們很不感冒,因為從教科書上,岳松齡看到插圖中大腹便便的高鼻子,手裡拿著銀錠子,昂著頭和中國人談生意;以及外國人在上海租界裡欺負中國人的故事,使少年岳松齡萌發了立志愛國的念頭。岳松齡特別看不慣壩上有一個叫丁克生的洋人,此人是華大理學院的生物老師,在壩上養殖了一群奶牛,因此人比較矮,人稱丁矮子。那時華西壩上有不少的草坪,上面的草是專供養牛用的。時常有附近的村民來割草,一旦被丁矮子看到就要被攆,他甚至還要把村民裝草的背篼摔了。丁矮子對割豬草老婦大發雷霆,不問青紅皂白,一手抓住老婦的鐮刀,一手將她背上的背篼搶過來,用腳踏爛,口裡喊著叫“滾.”的場景,深深刺痛了少年岳松齡的愛國心。一天,岳松齡和一個同學在校園內散步,迎面正好遇到了丁克生走過來,當他們相遇時,岳松齡故意用手臂碰撞他,丁克生突然被一個中學生無端碰了一下,一時摸不到頭腦,拉著岳松齡大聲吼道:“你是誰,你為什麼碰我?”,岳松齡回敬他“我在壩子上隨便走,這是哪個的土地嘛?是你們外國人的啊!你把他買哪?”。丁克生一看這陣勢,知道不好對付,他一把抓住岳松齡的手膀,要去找他家大人。同行的同學急忙在一旁勸說,並告訴丁克生他是誰家的孩子,丁克生才放手作罷。現在岳松齡給筆者講起此事,他說道:這樣的行為現在看來是幼稚了一些,但當時也覺得是為中國人出了一口氣。

從醫

高中畢業那天,岳松齡親歷了日本對成都第一次大轟炸。1939年6月11日,上午岳松齡參加華西協合高級中學舉辦的畢業典禮,下午5點鐘舉行畢業文藝演出剛不久,主持人就向大家宣布“日本飛機來了!趕快疏散!”。 演出立刻停止了,師生們都快速離開學校禮堂,跑到華西大學校園內躲日軍的轟炸。岳松齡跑到壩上的一條小河溝旁邊剛蹲下來,抬頭就看見向城裡方向飛去了20多架日軍轟炸機,隨後就傳來爆炸聲音,城裡不少地方冒起了濃煙。敵機飛走後,岳松齡和同學到城裡鹽市口一帶,看見到處都是被日軍炸毀的房屋、受傷的市民和被炸死的百姓。這次經歷,更堅定了岳松齡想學工科,實業救國的想法。當時同班的同學很多都想考工科,認為讀完工科將來可以報效國家,為祖國的建設出力,大家認識到祖國還很窮,還很弱,都想做一個有志氣的男兒。
但是岳松齡的父親卻想要他學醫。當年岳松齡高中畢業時因統考成績優秀,被因避戰亂遷到樂山的國立武漢大學礦業系錄取了。但是他父親不同意他去樂山讀書。一來父親不放心他一人在外讀書,因為外面兵荒馬亂的,而且這樣家裡的經濟負擔更重;二來父親認為學工將來不好找工作,因此他極力勸說岳松齡不要到外地去讀書。當時報上登了一條新聞說在重慶有一個留法的工科畢業生回國找不到工作,在公共廁所里上吊自殺。父親就拿這件事對岳松齡說:“你看哇,學工科你將來就找不到工作。”到現在岳松齡還記得父親勸他學醫時說的話:醫不扣門,只有病人找醫生的,沒有醫生找病人的,你聽到過有沒有醫生找病人的呢?就這樣岳松齡同意了他父親的意見不讀工科而學醫。但是岳松齡卻想考中央大學醫學院,而不想讀成都的華大醫學院,他當時想華西是外國人辦的,甚至他還認為父親都不應該在華西壩工作。因此他參加了華西大學和中央大學兩校的入學考試,結果兩校都錄取了他。考慮到父親的一再要求,以及家裡的經濟狀況,岳松齡選擇了華西牙科,但他還是不死心,身在華西的他仍然希望有機會去重慶中大讀書,他給中大寫了一封信,謊稱自己身體不好,占時去不了重慶讀書,請求保留學籍,中大回信叫他安心養病,學籍可保留一年。
儘管岳松齡接受了父親的建議學醫,但他讀第一學期時,對所學的課程沒有一點興趣, 就是這樣 岳松齡在華西大學勉勉強強把書讀下去。到了三年級時,一件突然的事件把岳松齡從迷濛狀態下驚醒過來——他的解剖學小考沒有及格。這是他從念國小以來從未發生過的事,他一直以學習成績優秀而感到自豪。他開始安下心來,認認真真地去複習,可能就在這次認真複習中,讓他嘗到一點醫學的味道。之後,到了四年級,學習生理學和病理學,他從中感到興趣,除了上課記筆記,下課後還到圖書館去讀參考書,補充筆記。他對當時的病理學老師侯寶章的講課很感興趣。多次的聽講和接觸,他不僅對侯老師講的課,而且對侯老師的為人和治學方法都產生了敬仰之情,而且從心眼裡佩服他,並以他為榜樣,向他學習並貫穿到今後的專業實踐中去。
華西壩是一個宗教氣息比較濃厚的地方,加上岳松齡又長期在這兒念書學習,“人在溝邊站,怎能不濕鞋”。大概是1941年,美國一位有名的傳教士在華西壩體育館講道,事先張貼了海報,介紹了他的情況,說是他如何如何有學問,又會講演等等。那時華西壩正是五大學聯合辦學時期。海報的宣傳吸引了很多人去聽他的講演。連續講了三天。岳松齡和他的父親也去聽了。該傳教士的講演不是直接宣傳基督教,而是講道德,講人生,講世界和平,他在講做人的道理時切入宗教,然後說只有宗教可以拯救人類,可以美化人的靈魂。那時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無論是歐洲或亞洲戰場都還沒有取得勝利。人們的精神還處在迷惘狀態。很多人聽了他的講演,都表示贊同。一次,他在講到講到一個觀點時,就向聽眾伸手說:如果誰贊成並支持這個觀點的人就請起立。在場的岳松齡被他的講話迷住了,就站了起來,還沒有站穩站直,他的父親就拉了他一把說:你不要激動,要好好想想。 後來,岳松齡經過多次反覆思考,認識到宗教,不管是那門教,基督教也好,佛教也好,伊斯蘭教也好,都已經建立了千多年甚至兩千多年,擁有上若干億信徒,但是這個世界依然戰火紛紛,貧病依舊。從而使他對宗教產生了懷疑,並拒而遠之,這也是他沒有成為信教者的重要原因。此後,岳松齡對基督教不再感興趣,一心用在學習上,1946年畢業後岳松齡留校行醫任教,把自己的畢生精力奉獻給了口腔醫學。

中華齲病學的奠基人

1946年,岳松齡在華西大學牙科畢業後,留校工作,最初被安排在口腔組織病理學系做助教,並抽一部分時間到醫院各科室輪轉。一位老師建議他抽時間做一點科研。但是那時的華西大學根本不具備科研條件。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後五六十年代也沒有合適的條件去搞科研,就只能搞一點流行病學調查。最初他搞一些一般的普查,最多是在教研室保存的頭顱標本上作一些解剖標誌的測量。
通過流行病學調查,岳松齡逐漸認識到口腔疾病中,齲病是普遍而危害人體健康頗為嚴重的疾病。在無其他可選擇的情況下,他毅然選擇了齲病作為它的研究目標,並願意為之奮鬥終身。
口腔齲病是人類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與癌腫和心血管疾病並列為人類三大重點防治疾病。自古國內外就有對該病的記載和治療方法,但因為齲病的病因、致病環境、發病機理等等牽涉到很多的學科,甚至跨多門學科,如微生物學、病理解剖學、免疫學、生物化學、物理化學等學科。因此對齲病的研究進展不快,沒有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人們深入的研究,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齲病學終於成為了醫學領域的一門科學,而岳松齡就是國內在齲病學研究領域的佼佼者。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因受研究條件的限制,很多對齲病的研究工作都是在搞普查,並沒有開展真正意義上的研究工作。岳松齡也著手開始研究口腔齲病,那時一切都要向蘇聯學習,全國醫學界在繼全面學習蘇聯之後,掀起學習巴甫洛夫學說,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學說和高級神經活動機能學說壟斷了整個醫學界,什麼疾病的根源都歸結於高級神經活動機能紊亂。在齲病的病因學探討中,美國牙醫W.D.Miller的化學細菌學說受到批判。岳松齡就運用俄羅斯生理學家、心理學家巴甫洛夫的理論來研究齲病,巴甫洛夫因提出了著名的條件反射學說,而獲得諾貝爾獎。當人體神經系統的功能發生紊亂時,機體也將隨著發生變化,那對齲病的發病原因有多大的影響呢?岳松齡想通過做動物實驗來研究。在沒有真正意義科研工作的年代,岳松齡和同事們白手起家,自己創造科研條件,他們找了一間空房子,放了幾籠小白鼠,裡面布置能產生強烈的燈光、噪音等設備,通過每天多次用強光、噪音刺激小白鼠,觀察是否導致小白鼠患齲病。經過近半年兩批的對比實驗,他們得出的結論是:神經激惹只是一個可以影響齲病發生的因素,而不是致病的主要原因。第二年,一篇以岳松齡、孫冠名、李輝幕、彭春芳、鄧惠姝署名的《神經激惹對大白鼠齲病發生影響的初步探索》論文在中華口腔科雜誌發表了。事實上,這次實驗的結果與岳松齡科研小組的最初設計預期不同,但是他們的研究證實了食物中的糖分與齲病發病有密切關係。
儘管他們有了科學的結論並在國家級專業雜誌上發表了其成果,執著的岳松齡認為此研究是失敗的,通過這次不成熟的科研,岳松齡深刻認識到科研工作必須認真,必須實事求是,必須嚴格,必須充分掌握當前國際上該課題的實際進展。通過這次的不成熟的科研,他在今後的科研工作中,特別著重去蒐集信息資料,他經常教導他指導的青年教師和研究生說:搞科研好比打仗,不弄清敵情,不掌握科研技術,靠別人,自己只動口,不動手是搞不好科研,也不允許去搞科研。這樣,岳松齡就親自常常到圖書館去查資料,並以身作則,親身參加到科研工作第一線,去實踐。他曾經親身參加磨製牙片標本,親自參加樣品的分析,親自到電鏡室觀察齲病的微觀變化,蹬著腳踏車到其他研究機構去作電鏡觀察。他樂此不疲,很感興趣。常對人說:人家到外地去遊山玩水,我在電鏡下遊山玩水。
經過多年來對齲病的深入研究,岳松齡提出了用半封閉生態環境來解釋齲病發生的背景,並認為防治齲病的根本途徑是徹底清除牙面的菌斑。他的這些觀點和其他成果均已反映在他的最新版《岳松齡現代齲病學》中。從而他認識到研究齲病的難度,並堅定了他繼續從事齲病研究工作的決心。此後,當年的幾人科研小組發展成了人才濟濟的齲病研究室,岳松齡帶領他的團隊,經過長達20多年的潛心專研,岳松齡對齲病研究大有建樹,1983年,岳松齡率先在國內出版口腔齲病學術專著《齲病學》。到了上世紀90年代,在岳松齡的帶領下華西口腔齲病的研究水平與國際水平相當。2009年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了岳松齡主編的《岳松齡現代齲病學》,該書重點闡述了華西口腔齲病研究室近30多年對齲病的病因、致病環境、發病機理、病理組織變化、治療和預防等研究成果。以岳松齡命名此書,足以可見岳松齡在齲病研究領域的地位。

去世

2012年12月12日早上6時56分,岳老在家中安詳去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