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間德也

1905年2月,岩間德也受日本外務省派遣,到金州日本軍政署管理的中國人學校擔任總教習。 同年3月23日,學校按岩間德也的教學計畫實施教學。 自1905年至1929年,岩間德也擔任南金書院院長一職達25年之久。

岩間德也(1872~?) 出生於日本秋田縣,為秋田縣官吏岩間敬吾之長子。1894年畢業於秋田中學,曾一度執教鄉里,1901年入中國南京同文書院。1904年畢業後回日本,被日本外務省聘用。
1905年2月,岩間德也受日本外務省派遣,到金州日本軍政署管理的中國人學校擔任總教習。這所學校於1904年日本在日俄戰爭中奪取金州後設立。當時日本在金州設軍政署實行軍事統治。為籠絡人心,穩定局勢、鞏固軍事統治,當局於同年10月就指使人將學校設立,校舍利用原俄清學校舊址,並於當年12月開課。在學校設立前,當局決定由日本國內聘一總教習前來管理學校。經金州軍政署與日本外務省交涉,決定由岩間德也擔當此任。岩間德也到任後,立即按日本當局文化侵略的旨意,組建了學校機構,確定了以“懷柔政策”為宗旨的教學目標,在教學內容上除原有漢語外,增設日語、修身等重點科目,對中國人進行奴化教育。
同年3月23日,學校按岩間德也的教學計畫實施教學。期間,金州當地有人提出將學校定名為“南金書院”,原因是南金書院曾是清乾隆年間設立在金州文廟的一處縣學,金州人士向以此為榮;學校校舍俄清學校舊址是沙俄侵占金州後用南金書院的教學設施建起的。岩間德也在中國讀過書院,深知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為遮人耳目,掩蓋學校教學計畫的殖民教育性質,他同意以私立學校形式,將學校稱為南金書院民立國小校,得到日本軍政署的認可。
1905年10月1日,南金書院民立國小校被關東都督府改為官立,定名為“關東州公學堂南金書院”,岩間德也被任為南金書院院長。之後,他將該校教學內容改為以教授日語為主,兼有德育和一般技能課,而地理、歷史、理科等內容一概取消,從而使這所學校脫掉偽裝,成為徹底的奴化教育學校。岩間德也的作為,遭到當地有志之士的強烈反對,但日本殖民當局對其給以肯定,教學內容不許變更。
岩間德也還將奴化教育推行到社會教育方面。1908年10月,他在金州城內閻家街(原關東都督府地方法院辦事處舊址)開設女子部,以女子為奴化教育對象,將文化侵略魔爪伸到中國人的家庭中。同時,他又在公學堂南金書院內開辦金州蠶業傳習所,設定金州農業學堂,建立了以實業教育為中心的初等普通教育體系。
自1905年至1929年,岩間德也擔任南金書院院長一職達25年之久。在他的操縱下,南金書院成為日本殖民統治當局對中國人進行奴化教育的一個基地,該校的在校生人數超過2000人,僅次於大連土佐町公學堂,在關東州各公學堂中居第二位。從這個學校畢業的學生,許多人由於受到奴化教育的毒害而喪失民族氣節,追逐權勢,鑽進殖民當局和偽滿洲國的統治機構,充當日本的憲補、刑事、巡捕、會長,有的甚至當上偽滿洲國的官吏、大臣等,成為效忠日本帝國主義,協同侵略者壓迫、奴役中國人民的爪牙。其中,大臣級的就有偽滿洲國文教部大臣盧元善、司法大臣閻傳紱、經濟部大臣韓雲階
岩間德也在大連期間,亦插手滿鐵的經濟侵略和礦產掠奪。1920年3月4日,他按滿鐵早已策劃好的掠奪阜新煤礦陰謀,向張作霖的代表、奉天省長王永江提出:“煤礦經營必須委託日方理事,並以契約形式予以確定,公司成立後可申請修築鐵路,並以此為創辦公司的先決條件。”要挾中方應允與滿鐵合辦新邱煤礦(阜新煤礦),使中國煤礦產遭到掠奪。他還親任編輯主任,與滿鐵教務課聯合組織了“南滿洲教育會教科書編輯部”,編寫宣揚日本文化、歪曲歷史的奴化教育課本,以加速中國青少年“皇民化”。他的這一行為,激起大連地區教師的反抗。1928年夏秋之交,大連教育界200餘人召開學術會議,否定岩間德也組織編寫的奴化教科書。1929年,岩間德也辭去南金書院院長職務,先後出任南滿附屬地公學堂校長、新京特別市大和通國小校長等職,在東北一些地區繼續推行奴化教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