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焦蟲病

山羊焦蟲病

山羊焦蟲病是由泰勒科、泰勒屬的山羊泰勒蟲寄生於山羊的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和紅細胞內引起的一種原蟲病。其傳播媒介是硬蜱科的蜱,臨床上以高熱稽留、貧血和體表淋巴結腫大為特徵。該病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流行特點】
該病的發生有明顯的季節性,北方地區一般在5-10月份發病,其中7-8月為發病高峰期。該病的流行也有明顯的區域性,遼寧省主要分布在遼西、遼北、遼南、遼東地區,尤以遼西地區最為嚴重。外地新購進的絨山羊極易發病,幾乎無一倖免,一般在購進後一周內發病,當地絨山羊產後、病後易發病。
【主要症狀】
病羊初期出現高熱稽留,體溫上升到40-42℃;食慾減退,甚至廢絕;接著出現淋巴結腫大,尤其是下頜淋巴結和肩前淋巴結腫大明顯,觸診有疼痛感;呼吸加快;心率加快,90-120次/min;可視黏膜貧血、黃染;眼結膜、肛門周圍、尾跟處出現出血點;病羊迅速消瘦,臥地不起,尿色黃,腹瀉,糞便中帶有黏液,個別帶有血液;如治療不及時,多在發病後1-2周內死亡。體表檢查時,在病羊的腋下、腹下、耳內、頸部可發現多量蜱。
【剖檢變化】
全身淋巴結腫大、出血,切面濕潤多汁;真胃黏膜有灰白色結節和大小不等的潰瘍灶;肝臟腫大,質地脆弱,呈灰紅色,表面可見灰白色壞死灶和多量出血點或出血斑;膽囊腫大明顯,膽汁濃稠;肺臟水腫或氣腫,表面有多量出血點;腎臟腫大,質地變軟,呈灰黃色,表面有出血點;脾臟腫大明顯,被膜上有出血點或出血性梗死;心包積液,心臟變軟,心冠脂肪及心外膜有出血點。
【實驗室檢查】
1、發病初期,肩前淋巴結穿刺,穿刺液塗片,乾燥後,用甲醇固定,姬氏染色法染色後鏡檢,可發現石榴體(淋巴細胞內有許多小裂殖子)。
2、發病中後期,採取耳靜脈血塗片,乾燥後,用甲醇固定,姬氏染色法染色後鏡檢,發現紅細胞大小不均,出現大量異形紅細胞,星狀為多,紅細胞內有梨形、環狀、圓點狀、桿狀等多形狀蟲體,蟲體的長度均小於紅細胞半徑。
【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特點、典型的症狀和剖檢變化,最後結合實驗室病原體檢查加以確診。

【防治】
1、預防
對本病的預防,可在發病季節前,一般在4—5月份注射疫苗或藥物預防,都有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外地新引進絨山羊時,一定要進行疫苗和藥物預防。藥物預防應在初次用藥的兩個月後再預防一次。除此之外,還應該注意體表滅蜱,用伊維菌素長效製劑效果較好。
2、治療
對病羊應採取以殺蟲為主,同時配合輔助對症治療的方法。強力弓焦靈片劑或針劑,片劑:1片/15㎏體重口服,針劑:10ml/100kg體重肌肉注射,連用3-5天為一個療程。同時配合強心、退燒、補液(糖、碳酸氫鈉、氯化鈉)。如果診斷治療及時,一般一個療程即可治癒。另外,殺蟲藥還可用貝尼爾(血蟲淨),但該藥副作用較大,應慎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