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白菊

山白菊

山白菊,中藥,為菊科植物山白菊的帶根全草。可疏風清熱解毒,祛痰鎮咳。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植物形態

山白菊多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莖直立,基部光滑或被毛。葉互生,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2.5~10厘米,寬1~2.5厘米,先端鈍,基部狹,邊緣有疏鋸齒,兩面均粗糙有毛,脈3條,明顯。頭狀花序頂生,排列成傘房狀;總苞半圓形,苞片2~3列,邊緣薄;舌狀花白色,管狀花黃色。瘦果扁平,冠毛豐富,銹色或暗白色。花期秋季。生於路邊、水溝邊、曠野草叢中。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採集

夏、秋採收,鮮用或曬乾。

來源

藥材基源:為區科植物三脈紫菀的全草或銀。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ster ageratoides Turcz.[A. trineruius D. Donsubsp. Ageratoides (Turcz.) Griers.; A.trineruius Forbes et Hemsl.]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扎把晾乾。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00-3350m的林下、林緣、灌叢及路邊濕地。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

性味

味苦;辛;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祛痰鎮咳;涼血止血。主治感冒發熱;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肝炎;痢疾;熱淋;血熱吐衄血;癰腫疔毒;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6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性狀

性狀鑑別

根莖較粗壯,有多數棕黃色鬚根。莖圓柱形,直徑1-4mm,基部光骨或略有毛,有時稍帶淡褐色,下部莖呈暗紫色,上部莖多分枝,呈暗綠色;質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中央有髓,黃白色。單葉互生,葉片多皺縮或破碎,完整葉展平後呈長橢圓狀披針形,長2-12cm,寬2-5cm,完整葉展平後呈長橢圓狀披針形,長2-12cm,寬2-5cm,灰綠色,邊緣具疏鋸齒,具明顯的離基三出脈,表面粗糙,背面網脈顯著。頭狀花序頂生,排列成傘房狀或圓形,冠毛污白色或褐色。氣微香,味稍苦。以葉多,帶花者為佳。

顯微鑑別

葉表面觀: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上表皮外被角質層,下表皮有眾多不定式氣乳,副衛細胞3-5個;非腺毛較多,有兩種類型;厚壁非腺毛直徑15-60μm,由1-5個細胞組成,具明顯壁疣,有的頂端細胞呈彎曲狀;薄壁非腺毛較少,直徑12-22μm,由3-4個細胞組成,無壁疣。
葉橫切面:上下表皮細胞各1列,外被角質。層下表皮有非腺毛與眾多氣孔。柵欄組織1-2列,約占葉肉的2/5,海綿組織為多列排列疏鬆的薄壁細胞;葉肉內有大小不等的類圓形分泌腔,直徑15-50μm。主脈較明顯向上突出,上表皮內側有3-4列厚皮內側有3-4列厚角細胞,下表皮內側有1列厚角細胞;主脈維管束外韌型,維管束上下被厚角組織。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類方形或略呈切微延長,排列整齊。皮層細胞多列,壁薄細胞間隙明顯,並散有離生分泌腔。維管束外韌型,呈斷續的環形排列。韌皮部較大,有些有分泌腔,木質部較小,中柱鞘纖維發達,新月形,具與木質部相連成達,新月開,肯與木質部相連成環狀。髓部較大,均由薄壁細胞組成。

藥理作用

1.鎮咳作用

以煎劑灌胃,對小鼠有一定鎮咳作用(二氧化硫引咳法),但不如可待因強,電刺激豚鼠喉上神經引咳法證明鎮咳作用是中樞性的,鎮咳有效成分是黃酮甙。

2.祛痰作用

煎劑對小鼠有一定祛痰作用(酚紅法),但強度不如遠志煎劑,祛痰有效成分為皂甙。

3.平喘作用

豚鼠口服煎劑1次並無平喘作用,如連續給藥5日後才有平喘作用(組織胺和乙醯膽鹼混合液噴霧法)。山白菊對牛離體氣管平滑肌及兔、豚鼠離體氣管-肺灌流均無舒張作用,連續用藥可引起豚鼠腎上腺維生素C含量降低及腎上腺增大(主要表現在束狀帶增厚),因此其平喘作用可能是由於增強了腎上腺皮質功能,從而增強了機體抵抗力所致。此外,煎劑還能促進小鼠甲狀腺對碘的積聚,使吸碘率的高峰提前,改善了甲狀腺的活力,對促進機體物質代謝、調整機體神經-內分泌狀態的平衡、增加抗病能力也有一定作用。

4.抗菌與抗病毒作用

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及奈瑟氏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體外),對流感病毒(亞洲甲型江西地方株昌醫58-3株)在體外有抑制作用,但在體內(雞胚)則無。小鼠酚紅法證明,所含槲皮素(0.4g/kg)、山柰酚(0.3g/kg)有較好的祛痰作用。

化學成分

含黃酮甙類、皂甙類,以及醣類、酯類、鞣質、蛋白質、胺基酸、葉綠素等。
根部主要含皂甙類(主要為甾體皂甙),而無黃酮類;地上部分(莖、葉)主要含黃酮甙類,而無皂甙。
皂甙類的祛痰作用較好,黃酮甙類的止咳作用較好,故一般以帶根全草入藥。
【性味】苦辛,涼。
①《植物名實圖考》:涼。
②《浙江民間常用草藥》:苦辛,涼。
【功用主治-山白菊的功效】疏風清熱解毒,祛痰鎮咳。
治風熱感冒,扁桃體炎,支氣管炎,疔瘡腫毒,蛇咬,蜂螫。
①《植物名實圖考》:煎洗無名腫毒。
②《貴州民間藥物》:解表除熱。
治感冒風熱。
③《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清熱解毒,理氣止痛,涼血止血。
治支氣管炎,扁桃體炎,乳腺炎,鼻衄,蘄蛇、蝮蛇咬傷。
④《溫嶺縣藥物資源名錄》:治毒蛇咬傷,蜂螫蟲咬傷,疔瘡,扭傷,外傷出血。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2兩;或搗汁飲。
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支氣管炎、扁桃體炎:山白菊一兩。
水煎服。
②治感冒發熱:山白菊根、一枝黃花各三錢。
煎水服。
③治鼻衄:鮮山白菊根、白茅根、萬年青根球子草各三錢。
水煎服。
④治乳腺炎:山白菊根一兩。
水煎服。
⑤治蘄蛇、蝮蛇咬傷:小槐花鮮根、山白菊鮮根各一兩。
搗爛絞汁服,另取上藥搗爛外敷傷口,每日二次。
(選方出《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臨床套用

治療老年慢性氣管炎每日用新鮮全草3兩(乾2兩),水煎4小時,濃縮,過濾,分2次服;或用全草製成片劑,每天3次,每次5片(每日量相當於生藥2兩);或製成沖劑,每天2次,每次25克。
均以10天為一療程,連服2~3個療程。
療效:按二個療程水煎劑治療581例分析,近期控制72例(占12.4%),顯效105例(占18.1%);按337例三個療程的分析,近期控制38例(占11.3%),顯效96例(占28.2%);片劑治療20例,近期控制9例,顯效7例;沖劑治療119例,近期控制7例(5.9%),顯效17例(14.3%)。
其中以單純型較喘息型的效果明顯;消炎、平喘的效果不如止咳、祛痰。
多數病人在服藥後1~5天內開始見效,咳嗽減輕,痰量減少,痰色由黃轉白,呼吸舒暢,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白細胞轉為正常。
副作用:一般在服藥後1~2天內,少數病人有頭昏、頭痛、噁心、嘔吐、胃部不適,或偶有咽乾、煩躁、腹脹、腹瀉、便血、尿頻、蕁麻疹等反應,無需停藥,3~5天內可自行消失。
服藥期間對心、肝、腎及造血系統均未見損害。
此外,臨床上曾用本品與醉魚草,或與白果葉及蘭香草製成複方片劑,治療慢性氣管炎,但其療效與單味三脈葉馬蘭並無明顯差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