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狸子骨

山狸子骨

山狸子骨,中藥名。為貓科豹貓屬動物豹貓 Kerr.的骨骼。動物豹貓,分布於我國東北,西北,華東,中南及西南等地。具有祛風濕,開鬱結,解毒殺蟲之功效。主治風濕腹痛,心腹刺痛,噎膈,疳疾,瘰癧,腸風下血,痔瘺,惡瘡。

入藥部位

骨骼。

性味

味辛、甘,性溫。

歸經

入肝、腎經。

功效

祛風濕,開鬱結,解毒殺蟲。

主治

風濕腹痛,心腹刺痛,噎膈,疳疾,瘰癧,腸風下血,痔瘺,惡瘡。

相關配伍

治關節炎,山狸子骨1兩白酒2斤浸7日,飲酒,每次1盅,日服2次。(《東北動物藥》)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沖,每次15-30g;或入丸、散;或浸酒。

外用:適量,燒灰敷。

使用注意

陰虛陽亢者忌用。

炮製

採集加工

四季均可獵捕,宰殺後,剝皮,剖腹,剔出骨骼,陰乾。

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去淨筋肉,用植物油炸酥或塗抹酥油後,用無煙火烘烤至黃色質脆,用時砸碎。每100kg狸骨用植物油100kg或酥油200kg。

鑑別

藥材性狀

全架骨重約0.7kg。

飲片性狀

骨骼似豹骨而短小。類白色或淡黃色,略顯油潤感。氣腥。

形態特徵

外形似家貓。體長40-65厘米,體重2-3千克。頭圓耳小。尾粗長,長度為20-40厘米。體背為淺黃色或灰黃色。從頭至肩、背部有明顯的4條棕黑色縱紋,中間有2條直至尾基部。肩及體側都有棕黑色的斑點,腰和臀部的斑點較小,四肢下側也有小黑斑;尾較粗,有黑色斑點和半環,尾尖端棕色或黑色。生活於北方之個體較生活於南方的大,毛色較淺。

生長環境

棲息於丘陵而多樹叢之處,荒野灌叢也可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